查看原文
其他

三量关系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3.1.5三量关系

第四讲

三量关系这一节很重要,因为在传统量论中没有明确讲三量关系,无论是陈那菩萨《集量论》还是法称论师的《释量论》,都是把二量或三量分着讲一下,就结束了。我没有看到其中有对三量关系的明确论述。而三量之间的关系是量论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这一节是很重要的。

甲、三量配四门

信(闻)圣教量       唯依所闻圣教而信也。

解(思)圣教量比量  以事迹经验为基,以显教开示为鹄,从而契会万法之正确之理也。

此阶段有二事:A、将圣言与经验相比照而打通;B、将圣言融会贯通。此时圣言可做比量之喻依,即可做为已知之经验来用,而成比量之基础;从而以比量补足圣言之阙如部分。菩萨以下之作者造论其中命题来源即有以下三种:圣教中已有明言者,直接采纳之,属圣教量;圣教未言而自有经验者则依自之经验而描述之,属现量;自之经验又阙如者,则依圣教与自之他种经验而推测之,属比量。

行(修)圣教量、现量  依圣教量而修习现量也。(于圣教阙如而仅系自有之经验者,亦可做为造论之参考)。

证(证)现量圣教量  依圣教量而印证所得现量也。


乙、三量之结构使佛法量论成为:

A、适应不同根器;

B、适应不同修学阶段之圆满方法,令此诸多根器之人于诸多不同修学阶段,皆有可靠又可行之方法来接近真理。可谓能三根普被,有条不紊,导一切有情入于究竟真理之中也。


三量与四门配合就使量论成为适应不同根器、不同修学阶段的圆满方法。信、解、行、证四门可以理解为是四种不同根器,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四个不同的修行阶段。本来四门是指同一个人从前到后不同的修学阶段:信是第一个阶段,解是第二个阶段,行是第三个阶段,证是第四个阶段。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把四门看成摄受四种不同根器的法门。信门摄一味信仰的根器;解门摄好研究求理解的根器。行门摄喜好实行的根器,证门摄急求实证的根器。若与西学相配合,从信门入者相当于喜好宗教的根器,从解门入者相当于喜好哲学的根器,从行门证门入者相当于喜好科学的根器。所以佛法三量从普摄多种根器来说也是很圆满的。西学主要学科就此三类,可以用三量将其全摄进来。上面那个配法比较复杂,我们要简化一下就是:用圣教量去摄受喜好宗教偏于信仰的根器,用比量去摄受喜好哲学偏于研究理解的根器,用现量去摄受喜欢科学偏于实证的根器。比如说,在近代为什么唯识学兴盛起来了呢?因为唯识学是讲实证的佛法,在西化的年代正好可以摄受非常多的科学根机。我就是科学根机,就是从唯识入的,我今天的佛法还是以唯识统摄诸宗派。关于以三量四门去包摄西学三个主要学科的问题下面还会有一节详细展开。


上面甲条主要是从三量框架普谝适用于不同修学阶段来讲的。在信的阶段以圣教量为主,唯依所闻圣教而信。此时不用比量去求理解和贯通,也不用现量去求实际证明。在第一个阶段只是背诵圣言,所以属于闻的阶段。在佛法修学阶段当中,确实应该有一个以背诵和信仰为主的阶段。那些从印度来的三藏法师,他们对佛法的精确记诵能力是今天不可想象的。有一位鸠摩罗什时代的三藏法师,叫佛陀耶舍。他能够把一部律藏一部律藏有三百多万个偈子一个偈子是二十多个字从头到尾背下来。当时秦主姚兴有些怀疑,说这能一字不错记下来吗?不会有遗漏吧?然后就试验他,给他毫无义理的羌籍药方各四十余纸,让他背诵。三日后即成诵,经检查一个字都没错。他的记忆力,直到他来中国时那个时候肯定已经是中年甚至晚年了因为他是罗什的老师依然如此良好,那么他在童年和青年时期所背诵下来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忘的。


佛法的修学四个阶段除用信解行证来说,也可以用闻思修证来说,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比如闻和信,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说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在初学阶段,一方面是以背诵为主,一方面是以信仰为主。只是背诵下来肯定就是一味信仰。下一个阶段,是思的阶段,也是解的阶段。仅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思维也就是理解,所以第二个阶段就是以思维求理解为主。这时候要做的两个工作:一是把圣言本身通过思维来融会贯通,另外一个就是把圣言与经验相比照通过思维来把圣言和经验贯通;这就是以事迹经验为基,以显教开示为鹄,从而契会万法之正确条理也。思这个阶段就做这两件事,我总结我走过来的路,发现确实如此。所以这就是两种无矛盾性,我们说真理应该遵循无矛盾律,无矛盾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言说体系本身的无矛盾性,一个是能诠和所诠之间的无矛盾性言说体系是能诠事迹经验是所诠


到了后现代,人们的思想越来越不淳朴时往往会批评唯物主义,说唯物主义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事实是朴素反映论。其实这种朴素反映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相当于佛法真理标准当中的能诠要与所诠一致这一条。我们以上所列的两种无矛盾性其实就囊括了西学理性派和经验派所有的认识标准。像从亚里士多德到培根的温和经验传统,他们所设想的真理标准,也就是这两条:体系内部的无矛盾性,言说体系跟事实之间的无矛盾性。但是理性派和温和经验派对此都是说到做不到。首先他们就做不到言说体系本身的无矛盾性。这一点可用哥德尔定理去加以证明,也就是说哥德尔定理已经证明了理性派和温和经验派之以线性演绎方法构成的言说体系,不可能做得到言说本身的无矛盾。第一条都不成立,第二条更不可能成立,也就是说他们所设想的普遍必然规律并不能全然合乎事实,总是会有事实来打破普遍必然的言说命题。所以西学事实上对这两条真理标准都能不满足,只有佛法真正做到了满足这两条。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们下面会尽量说清楚。


下面这句话讲的是比量和圣言量怎么配合:此时圣言可做比量的喻依,即可作为已知的经验来用而成为比量的基础,从而补足圣言之阙如部分。那就是说比量在这里就起到了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除了上面那两条作用之外还起到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补足圣言所缺的部分。因为圣言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全部开示,只能开列一个大纲。就如同画格子,言说体系只能是一张格子构成的网。比如这个黑板的全部平面,表示事实本身,白色的线表示言说体系。这些线虽能够做到尽量地密,可是这些格子不可能密到中间没有窟窿眼,不可能做到这点。所以总会有一些漏掉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通过比量去补足。那怎么补足呢?就是与目前这种情况相似的或相反的圣教来作为同品和异品,作为同喻依和异喻依,来推出当前情况下应该有的判断。


下面这段话说的是菩萨以下作者所造论中的命题之来源,主要是两种:一是圣教量当中已有明言的就直接采纳之,属圣教量。如果圣教中阙如,就以自己或他人的经验而推测之,属比量。这就是说在解的阶段能做比量喻依的两种:一个是圣教当中的那些命题和开示,一个是自己从前的那些经验。这两者就可以作为这个阶段比量的喻依,也就是推理的基础。比量其实就是类比,是从已知去推测未知,就绝对不是演绎逻辑的蕴涵式推断。比量是从已知推出未知,这已知当中并不包括未知,二者不是蕴涵关系,所以比量的结果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只是一种大概的推测。已知就是能做喻依的那些东西,包括自己的经验和圣教现量就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圣教是佛菩萨的经验,从这些喻依推出我们当下要推测出的命题。


修的阶段,依圣教量而修习现量。这是从两个意义上来说的:一是圣教量作为方法,是求现量的指导书,另外一个圣教量还是所修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圣教量在此时起两个作用:一个是用来指导修习现量的方法,另外一个是所修习的内容本身。比如从内容而言,佛教的戒定慧三学中有慧学,慧又叫做观,观什么呢?每宗都有特定所观的内容,即本宗的核心教义。也就是说由戒而生定后,就在禅定当中做本宗所特有的慧观,这就是佛法显教的修行体系。由持戒然后修习禅定,最后得四禅八定了,就在第四禅中去修习本宗特有的慧观。比如说小乘修四谛观:观苦集灭道。观的次序很复杂,先把四谛中每一谛都分成四行相,依十六行相而观,中间又依欲界和上二界之维度将十六行相扩展成三十二行相,依三十二行相而观,后来则是七周减缘,二十四周减行,即三十一周中,每四周减去三行相及一缘,最后唯留欲界苦谛四行相中的一个。先是博观,后来是由博而约收归一点,最后就在这一点上悟道。唯识就是四寻思观。就是观名、事、自性和差别,即名事本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空宗观什么?观八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断不常。这是佛法三个主要宗派的核心观法,圣教就是所修习所观的内容本身。而戒定也要有修法,如何修戒定也是圣教要开示的。比如说如何修定,圣教会告诉你五种根器的人通过五种门进入。多寻思众生、想得太多的人修数息观;多贪众生修什么呢?白骨观、不净观。让你观你所爱的对象是不净的,她是会死的,很可怕。观她死后,青淤想就是观她死后的尸体慢慢地起了青块,然后是脓泡想,观尸体化脓了,如此等等有九个阶段,一直到成了灰土为止。佛陀教不净观的起初,好多人就自杀了。佛一看不行就调整,先不修不净观了,改教大家修安那般那,才好了。贪多的人修不净观,嗔多的人修慈悲观,痴多的人修因缘观。让你通过了解万法都是因缘所生,提高智慧,来放弃无明执着。慢多的人修界差别观。疑,疑就是寻思,疑多的人修数息观。这个时候,圣教量又是指导修习现量的方法。所以圣教量就起这两个作用:一个是指导修习现量的方法,一个是作为修慧观时所观的内容本身。


理性派和经验派为什么不能做到令其言说本身无矛盾呢?就是因为他们所说不是现量,而是那种似现量的带质境,这里面一定会导致矛盾。所以我说依据现量而说的佛法才真正能解决这两种无矛盾性,这是非常重大的事啊!我们这个研究确实是试图解决或者可能解决世界学术最重大的问题。为什么理性派和经验派代表的西学都不能达到言说体系本身的无矛盾性?他们总是在一些惊喜之后,忽然悲哀地发现:原来所创造的体系还是有矛盾的。比如昨天我看罗素《我的哲学的发展》,当他把数理逻辑即数学基础做出来后,是高兴了一阵子,那段时间是非常愉快自信的。后来发现了理发师悖论后,他就写信给合作者怀特海。怀特海从此就放弃数学,不再做。罗素还接着做了一阵,最后也不做了。总之是没办法做下去了。这种矛盾是悖论,不能排除。


不仅仅在数学当中是这样,在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当中都是如此。那种不可消除的自相矛盾比比皆是。比如在自然科学当中,实体、运动的说法一定会导致矛盾,可是他们都视而不见,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对芝诺悖论做出过回答。他们也只好视而不见,否则这套物理学就不成立了,不管是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还是后来的弦论之类,都是由实体和运动构成的世界,连最起码的概念里面都隐含着致命的矛盾,他们对于理论中隐含的自相矛盾只好视而不见。这是自然科学。形而上学当中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形而上学早已经被他们自己给摧毁掉了。


为什么佛法能够做到这两种无矛盾性,因为它消除了错觉,达到了清静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这里面没有错觉了,把似现量当中似的部分排除了,把它转成了清净的现量。所以佛法的言说体系里边不会有任何矛盾。在佛法的现量里边能说的东西其实很少。我总结了一下,也无非就是八种识、种子就这些词。我们所习惯的词大部分都废掉了,因为那都是错觉的产物。实体、运动、属性我们所使用的的语言大都归到这里面来了,把这些词全部废掉了,只剩下了唯识学和七大缘起论里面佛法新造的名词,比如说种子、种性、九种识、真如这些东西,也就是二三十个词。能说的也就是那个亲因缘缘起:种性生种子,种子又生了九识。这里边也没有运动,也没有什么实体和属性。想想这里面还有什么矛盾呢?确实没有矛盾了。真实言说里边没有任何错觉了,全都是真相,所以就达到了其自身内部的无矛盾以及与其所诠的无矛盾,全都能做到。因为这些能诠和所诠之间都是一一对应的,既然是一一对应的,还有什么矛盾呢?


证的阶段,依圣教量印证所得的现量。在初证佛位的后一刹那,要用圣教量去印证所得的现量。在这之后圣教量就废置不用了,诸佛唯依现比二量而行。


丙、现量之地位

从根本上讲,一部佛法之旨归唯在现量,可曰佛法乃现量主义的。

A、现量乃佛家量论之最终目标。圣言量与比量皆信解边事,乃实修之准备,而实修即现量之修习也,以现量之证得为终点与果位。

B、三量皆不离现量  现量自不待言。圣言量乃直接从自教大师之圆满现量而来,比量则亦关联自他于他事物之现量;此故一部佛法之量论皆以现量为基础也。

C、三量中现量又是最强之标准修行阶段与圣教量各有上下然全盘考虑则强于圣教也,而绝强于比量)。

由此三条可说佛法量论乃现量主义者,与西学中彻底经验派属同流。

D、现量之修证即是清除遍计自性显现清净依他与圆成之过程,即排除错觉,显现事物本来面目之宗旨也。


那现量的地位就是如前三条所说:一、现量是佛家量论之最终目标。二、现量是佛法量论的最终基础。三、现量在三量当中是最强的标准。现量是三量当中最强的一量,因为我们要考虑到证果后的情况,在信解行证的过程当中现量是与圣教量各有上下而绝强于比量的,而证果后圣教量已经废弃了成了佛以后就不用圣教量了,此时现量就成为唯一的量了。所以全盘考虑,现量还是三量当中最强的那一量。故一部佛法的宗旨惟在现量,可说佛法是现量主义的,与西学当中的彻底经验派也就是休谟与东正教这一系最接近。


现量的修证就是清除遍计自性、显现清净依他与圆成的过程,即排除主观错觉,显现事物本来面目之宗旨。正如以上所说,西学为什么不能做到两种无矛盾,就是因为它有主观错觉,不能诠说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佛法为什么能做到这两种无矛盾呢?就是因为它的量论能够指导人排除主观错觉、显现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即佛法的言说是以现量为基础,而西学的言说是以似现量就是带着错误的经验为基础。


(本文摘自《佛学与西学》,孟晓路著,并由孟晓路授权公众号十念生全网首发,如欲转载请标注原作者及版权。


来果和尚自行录1来果和尚自行录2来果和尚自行录3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略传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六即佛

                                                 

中阴身述要别义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1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2

极乐世界招生简章(附 视频)


苏东坡转世故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了凡四训序文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一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第二篇)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第三篇)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第四篇)


圣教量

中学的现量和西学的似现量自比量与他比量

破科学破天文学破生物学破物理学破社会达尔文主义

论理学家之排佛破科学技术科学教乃对正理之全面颠倒

破(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婚姻)基本制度等

七大缘起之五级论门户之见之害人印度学说

缘起说十一型常见三型难得糊涂之康德

大乘起信论真如缘起说之圣教依据

大乘佛教与儒教最为圆满,应为未来人类教化之主体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1)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2)

用儒佛解决自然危机

以儒教外王之道解决社会危机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西方哲学中的断见三型之批判(亚里士多德、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破(天主教、康德、普通唯心论和唯物论)而后立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起源中心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前言)

希腊学术的结构佛法量论要略

西方的哲学、科学、文艺皆起源于宗教

周子后诸家对五级的理解 ,”佛学与西学“研究的必要性

有情生死的大原理详说人道 研究圣教之方式


略论明心见性1略论明心见性2转八识成四智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1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2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3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4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5

《大学》简述《弟子规》注《孝经》和廿四孝

《文昌孝经》简述吕洞宾《孝诰》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往期精彩:

人类文明起源自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野生小米时代

中国自古以来的道义政治比所谓民主政治要高级

中文在人类所有文字中既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古老的

古文物作证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

从货币史看中国文明的古老且先进性

为何要批判古希腊伪史

中国知识分子受西方伪史毒害最深,最应该被启蒙

昆仑山为什么是全世界的龙脉之祖?

美国当年“浮夸风“长啥样—掀开美国黑历史的盖头来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西方哪里来的所谓文艺复兴,实际是中国给予西人光明

中国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机器人


儒家赐予欧美民主

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是从中国移民而去的夏朝羌戎

西方伪史抄袭中国历史、窃据文明源头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移民而去:中华先祖开拓美洲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河图洛书综述

漫画版《易经》(附蓍草占卦方法)、看漫画学风水

《茶经》《酒经》,八段锦简述

太上感应篇推背图(图文+详解)心相篇

古琴文化综述千古音乐圣人师旷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取消西医倡议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西医所谓发现癌症、治疗癌症是引君入瓮大坑

天下无癌论传奇医家傅青主

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中医是现代社会癌症治疗的唯一且有效途径

西医有绝症、中医无绝症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中医亡,则中国亡中医能够彻底治愈狂犬病

如何判断身体有湿、如何祛湿真正的中医什么样?

从能量和气的角度来看待中医,《黄帝内经》说尽人体疾病的根源

黄帝内经.灵枢篇 天年第三十三 

黄帝内经 灵枢篇 寿夭刚柔第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吃得那么好,为何还生病?

冬病夏治三伏灸

中医是高维度的科学中医亡,则中国亡

中医揭秘疾病的根源 男女关系的真平等和假平等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1、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高士传

2、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列女传


3、王重阳道史学说贡献及丹法炼性三阳道人“补亏正法”危害极大

4、四位高僧(虚云、印光、弘一、宣化)惜福事迹

5、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是敬而远之

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极致曲折爱情故事

7、神仙茅君、孔安国、尹轨、介象、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8、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

9、神仙 许真君、郭璞、桓闿、司马承祯、玄真子

10、神仙 孔安国 、左慈、 董奉

11、神仙 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12、神仙 裴航、轩辕集、李贺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  卖药翁 严士则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

13、神仙俆佐卿、朱孺子、蓝采和、贺知章、黄尊师

14、神仙阴长生、张子房、东方朔、孙思邈

15、神仙白石先生、皇初平、王远、伯山甫、马鸣生、李八百、李阿

16、神仙泰山老父、巫炎、刘凭、栾巴、左慈、大茅君

17、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李泌

18、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19、王远知 益州老父 崔生 冯俊 吕生 张李二公

20、马周、李林甫、郭子仪、韩滉,王贾 颜真卿    韦弇 申元之 马自然  张巨君,李遐周 许老翁 李珏  章全素    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

21、王贾 颜真卿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郗鉴 僧契虚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 于涛

22、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李泌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杨云外 杜悰 南岳真君田先生 穆将符 房建 萧洞玄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嵩岳嫁女 裴航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 陈惠虚 温京兆 侯道华 宜君王老 陈师 陈金

23、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文天祥悟道经历

24、唐宪宗皇帝 李球 宋玄白 许栖岩  韦善俊

25、李吉甫 李绅 白乐天 轩辕先生 李元 韦卿材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