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棵乌桕的四季:小满

吴兴容 不务正业的Theron
2024-09-04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5月21日前后开始。小满的名称来源于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特别是北方的麦类作物,此时麦粒开始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小满的气候特点是温度逐渐升高,雨水增多,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小满三候,一候苦菜秀,指小满节气后,苦菜生长繁茂。二候靡草死,指随着小满节气的到来,一些喜阴的、枝条细软的植物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三候麦秋至,指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尽管时间上仍然是夏季,但对于麦子来说,却仿佛已经到了秋天,因为这是它们成熟和收获的时期,所以被称为“麦秋”。


进入小满节气的杭州,天气晴朗时的白天气温已有炎炎夏日的感觉了。亚运公园里的乌桕们,叶子的绿意似乎又更深了一层,也正因此,若不细看,普通人在这个时节其实很难从一片浓荫之中一眼将乌桕识别出来。




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从深秋或者冬天时才开始认识乌桕的原因吧。可喜的是,经由我这几个月来潜移默化的熏陶,念薇小朋友已然成为乌桕识别方面的“小专家”,而且她对于自己认领的“小乌”的生长状态,也显得颇为上心。每周末基本少不了与我一同前往亚运公园探视一番。偶尔我抽不出空时,家里其他大人与她一同前往公园游玩,她也不忘专门去看看那几棵乌桕,并且会回来给我报告情况。



乌桕是雌雄同株的植物,而乌桕花则为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所谓“雌雄同株”,即一个植株上既有雄花也有雌花。乌桕的花聚集成顶生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位于花序轴的最下部,而雄花则位于上部,有时整个花序也可能全为雄花。下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到花序最下部有一朵三瓣的雌花。



这个阶段,小乌的花序大多已有7-8厘米长了,从原来如烛台上的小蜡烛一般的挺立状,变成顶端有些弯曲的状态,远远望去有点像狗尾巴草。凑近看每一根花序,也可以看到部分花序基部已有零星的雌花长出。而大乌的花,则基本都还是维持着根根挺立的小蜡烛状态。




从资料上查到关于乌桕花的结构介绍,摘录如下:


1.雄花结构:

   -花梗:雄花的花梗纤细,长度大约在1-3毫米。

   - 苞片:苞片呈阔卵形,长度和宽度相近,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有一个近肾形的腺体。

   - 小苞片:存在3个小苞片,大小不一,边缘呈撕裂状。

   - 花萼:花萼杯状,有3个浅裂,裂片钝,具有不规则的细齿。

   - 雄蕊:通常有2枚雄蕊,有时可见3枚,它们会伸出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的花药长度相近。


2.雌花结构:

   - 花梗:雌花的花梗更为粗壮,长度大约在3-3.5毫米。

   - 苞片: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相似。

   - 花萼:花萼3深裂,裂片呈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

   - 子房:子房呈卵球形,平滑,3室。

   - 花柱:花柱3个,基部合生,柱头外卷。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数字3在以上介绍内容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3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非常特别的含义,所谓“三生万”便是例子。我想乌桕花结构中的这些3,应该是跟其最终果实中种子的聚集状态是对应的。正如此前的文章中我所提出的疑问,为何乌桕果实在深秋时节爆开后最终挂在枝头的种子基本都是3颗聚集成一簇的状态?我想从其雌花的结构中就可得到解释。


记得在刚开始观察乌桕的一段时间里,我找了许多古代文人写的关于乌桕的诗句,但是我想这些文人墨客里面,更多的也只是对乌桕表达了欣赏,而真正自己亲手种植一棵乌桕的应该寥寥无几。于我自己而言,似乎能够用文字打动我的那些古代文人,也都是那些与自然十分亲近的人,比如苏东坡,比如陶渊明。而最能触动我的那些文字,也都是这些人在与自然形成密切的交集中所书写出来的文字。苏东坡无论是在黄州还是在儋州,下地劳作应是常态,归田园之后“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则更不必说。所以,从观察一棵乌桕在四季轮转中的变化,过渡到亲手种植一棵乌桕,呵护着看它慢慢长大,对我而言其实是一件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事情。


哪怕在此之前,我对于园艺与种植可谓一窍不通,也从来没能真正养活过什么花草。但是我想,何不就从种植一棵乌桕入手呢?虽然在种植技能方面,我还没入门,但是在精神上,我完全已经向种植柳树的陶渊明先生看齐了。所以,当周日上午,我带着念薇一起在亚运公园里探访乌桕们时,看到亚运1号和亚运2号之间的草地上散落着几棵乌桕小苗,我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动手的机会来了”。我想把这几棵高度不足10厘米的乌桕小苗移栽到阳台的花盆里,然后养活它们。


但是作为一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脑海中紧接着的第二个念头就是“我可以吗?很显然,移栽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在这个草坪上“掘地三尺”,虽然三尺有点夸张,但是如果要把乌桕苗的根系完整挖起来,往下挖5-10厘米肯定要的,这是公园绿地,可不像歌里唱的“在大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那么简单。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我不动手,这几棵散落在这片人工养护草坪上的乌桕小苗能顺利成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它们大概率逃不过园丁们的除草机,只是时间早晚罢了。毕竟大乌附近草坪上此前长出的小苗,后来也都全部消失了。所以,换个角度看,我这么做其实是在救它们。虽然我无法保证未来能百分百养活它们,但至少我的初心是好的,而我必将尽我全力,这个也是肯定的。


经过简单的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拉着念薇入伙。她显然对我这个决定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打心里也觉得这是件好玩的事。只是一向遵纪守法的她,对于该不该挖,心里恐怕存在着与我同样的顾虑,好在我用于说服我自己的理由很快也说服了她。


然后,我们动手了。


因为是带着探访乌桕的目的来到公园,我们除了念薇的一辆滑板车,没有携带任何劳动工具,此外便只有刚才沿路捡到的几根无患子枯枝了。这些枝条原本是打算带回去用于念薇学校农场里栽种的番茄苗的固定,看来这会是要提前派上用场了。我挑了一根约大拇指粗的枯枝,在草地上戳了戳,发现土质很松软,所以我评估用枯枝当铲子的方案可行。而随后挖掘的过程也相当顺利,不到三分钟吧,四棵小苗已连根带土地被放到了念薇手上。当然,草地的恢复工作还得完成,虽然挖的洞不深也不大,但毕竟还是有点“做贼心虚”,好在复原效果十分理想。之后,我们又找了一片芦苇叶,把乌桕苗带着些土壤的根部包裹了起来,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



之后我们便赶往大乌小乌的地盘匆匆看了两眼,拍了些照片,便提前结束此次的乌桕探访行程,直接打道回府了。我们担心乌桕苗离开土壤太久,会导致脱水。回到家里,便在阳台上找了一个空的花盆,将四棵小苗妥善安置了。显然,念薇在这件事上比我更积极,所以这个栽种的过程,她基本没给我机会动手,因此我也只剩旁观和事后拍照的份了。



好了,这便是小满节气我们与乌桕的故事。接下来除了大乌、小乌,我们的观察对象又多了这4棵乌桕小苗,我开始思考给它们取什么名字比较好呢?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希望它们都能顺利适应新的土壤和环境,顺利成长。名字的事且留待之后慢慢想了。




一棵乌桕的四季系列文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务正业的Ther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