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十章 立断与顿超双运 ▎第二十一章 修持的征相《立断》

祖古乌金仁波切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西藏鲁康寺 壁画


第二十章  立断与顿超双运 ▎第二十一章 修持的征相《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

 

作者祖古乌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

英译艾瑞克·贝玛·昆桑(Erik Pema Kunsang)

玛西亚·宾德·史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

中译项慧龄

 

 

第二十章  立断与顿超双运

 

认出你的体性是本净,被称为“立断”

认出自性是任成被称为“顿超”

认出任成是空无自性的,是一个不具实体的显相,

这被称为“立断与顿超双运”

 

认出三身为你的自性

 

 认出自性身,即明心见性

 

在大圆满之中本净是体性任成是自性双运是大悲力用。你们都知道这些词语,对吗?认出你的性是本净,被称为“立断”;认出自性是任成,被称为“超”。本净体性与任成自性是无别的,而此一无别被称为“大悲力用”。

 

本空、本净的体性是法身任成自性是报身,本净体性与任成自性之无别是大悲力用,是化身。体性与自性之双运,是“三身”能够无碍地生起的基础。这三身是你的自性,而“认出三身为你的自性”则是自性身。上师直指出自性身,当它被指出且被你认出时,即是所谓的“明心见性”。

 

 大圆满是本净与任成的双运

 

那是什么?我们的体性是本净的本智,它是透过立断而成就实证。我们的自性是任成,它是透过顿超而成就、实证。当你认出你的自性是本净与任成的无别双运双运是大悲力用),而且体性、自性、大悲力用三者是无别的,这即是所谓的自性身。认出你的体性本净,以及认出这本净的本然妙力是任成的。最后,认出任成是空无自性的,它被感知,但是却空无自性,它是一个不具实体的显相,这被称为“立断与顿超双运”。

 

“任成”是什么意思?它是本净的妙力。它是虹光,是大大小小的明点,也是本尊的身相。本尊是“身”的戏变,字母是“语”的戏变,相则是“意”的戏变,所有这一切都空无自性

 

不论是什么显现为本尊,即使他们是可见的,你能够抓住他们吗?他们是有形的、可触摸的吗?

 

不论什么显现为“语”——印度、西藏与其他地方的所有字母,你能够抓住它们吗?你无法抓住它们,它们是无形、非物质的这是“非实有”的意义。

 

金刚部、佛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的相是“意”的戏变金刚杵即是一例。不论这些相之中的哪一个相显现,你都无法抓住任何一个,你能吗?宫殿、法座、珠宝等等都是功德的戏变。不论你体验到哪一个功德的戏,它具有任何实有的自性吗?它没有诸如剑、钩、十字金杵、火焰等事业的戏变也是可见的,但却也是无形且不可触摸的。

 

简而言之大圆满是本净与任成的双运。所有其他的法教当然也有本净与任成的双运,但是那些任成的显相却需要透过观想而造作出来,这犹如你创造自己的本尊。但是,本尊其实已经显现为显空双运。因为我们的本净体性是立断,任成自性是顿超所以它们的双运是“能依”与“所依”之双运。

 

五身与五智是无别的

 

 本尊是自己,自己是本尊

 

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瑜伽、阿努瑜伽等所有的修持,都是以外在的本尊为基础。但是,在阿底瑜伽之中,本尊则是我们本具的自性,完全无须任何的造作。这是一条迅捷之道,我们首先认出本尊是我们本具的自性,接着如此地修持,然后证得稳固。简而言之,它是本净与任成的双运。

 

我们自己是本尊,本尊是我们自己。大伏藏师噶玛林巴(Karma Lingpa)所取出的《深法寂忿密意自解脱》(藏Kar Ling Zhi Khro,全名为《zhi khro dgongs pa rang grol》)是一部修持文武百尊的法本,其中一行颂文说道:“本尊是自已自己是本尊。”本尊并非其他人,也不在他处。五身与五智、能依(立断)与所依(顿超)是无别的;这至关重要。“身”是唯一的能依,而它本身即是显空双运。圆满次第是空性生起次第是显相。本净与任成是无别的空性与明性是无别的

 

根据大圆满的说法,你认出五身与五智是无别的,本净与任成也是无别的而且它们并非来自他处。你如此地认出进而修持它并且证得稳固这基本上即是大圆满。就本净(立断)而言,光是认出那于三时之念、离于分别的就已经足够。当你处于立断与“见”的状态时,你应用顿超的窍,于是你看见本尊。这不同于玛哈瑜伽与阿努瑜伽,在玛哈瑜伽与阿努瑜伽之中你必须成就一个尚未显现、反而在他处的本尊。大圆满与玛哈瑜伽、阿努瑜伽是不同的

 

 万法并非空无五身与五智

 

大圆满也不同于经典的体系后者说道,就色蕴而言,从这块木头上至包括知正觉之状态在内的万法,皆是空的,并且了无自性。〔在经典的体系之中〕你必须如此地思惟,这被称为“实证无我的瑜伽”(yoga of realizing egolessness)。但是,在大圆满之中,你则是在本觉、本净体性与任成自性的双运、立断与超的双运之内从事修持。

 

大家都宣称一切诸法皆空,但是这“大家”是指从上座部(梵Theravāda)一路上至无上瑜伽等九乘,对不对?所有九乘都说万法皆空。万法皆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不是现在才有的说法而是打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大家都宣称一切诸法皆空但事实上万法并非空无五身与五智而这才是佛陀的法系。如果一切法皆底、全然地空虚就不会有五身与五智,而五身与五智是最珍贵的功德。五身与五智并非是空的,而“并非空无功德”意味着显相与空性的双运。倘若显相是实有的,就不会有空分,而显相并非实有

 

报身犹如你能够看见的一道彩虹但是你抓得到彩虹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见且有形的,我们能够看见它们、抓住它们但是我们的心性却是无形且不可触摸的,它是明性与空性的双运。我们的心性不会被火焚烧殆尽,那么五身与五智能够被摧毁吗?这即是非造作却任成的意义,“非造作”指的是空,“任成”指的是明性。这是立断与顿超的道途,无须任何其他的事物。

 

 立断透过“四者离三”而实证

 

立断是透过“四者离三”——离于有漏的且不断变化的三时——而成就、实证。第四时是不变法性之时。如果你把它们分为四时,过去、现在、未来三时都会改变对不对?但是,“无时之时”则不会改,对吗?这被称为“无时的大平等性”,“见地之不息状态的无时之时”(the timeless time of the unceasing state of the view),这即是所谓的“大平等性的第四时”。这是立断的究竟见地。

 

切勿追随过去、邀请未来或分析当下的赤裸平常心(present ordinary mind)。一如话说:“切勿追随过去;切勿邀请未来;于是有当下的平常心它是赤裸、开放且通透无碍的”,除此之外无他。它离于三时而“无时”被称为“大平等性”,这“无时之时”是不息的。

 

有“大平等性”的时候,这大平等性首先被认出,接着被实证。倘若有这样一位瑜伽士,他就不会散乱,不会迷惑。当人们被入三时之中,他们就散乱了。但是,有“大平等性”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任何散乱?大家都称一切皆空每一个人都说心性是空的,但是它并非空无五身与五智。这是中真义。

 

 四灌顶的含义

 

简而言之在谈及“四灌顶”时,五身与五智是显空、明空、乐空与觉空,这是四灌顶的含义。法身是虚空之身(body of space;藏dbyings kyi sku;界之身)对不对?报身是光身、虹光身;化身是地、水、火、风、空、六大之身,那是金身。

 

法身的“意”被称为“自生智”报身的“意”被称为“五相”这五相分别是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等五智,而这些相是指白色、红色、绿色等等。法身是自生智,报身是五智,化身是如所有性智。

 

总之法身如虚空般周遍报身犹如日月般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地显现化身则如彩虹般利益众生。当我们就功德而言,有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但是就实相而言就只有自性身。你如何把它应用于修持之中?立断是体性,你必须认出本觉;顿超是自性。当五身、五语、五智、五功德与五事业全然地显现时,这即是所谓的“明智如量相”。在证得明智如量相之后有法不可思议相。

 

念头从本觉之中现起

 

若无本智,我们岂不是与死尸无异了吗?切勿缘取,切勿励力,切勿收摄切勿散放,只要离于念头即可,并且任其如是。在(认出的)第一个与第二个那,是否有任何念头?但是,由于我的恶之故念头再度生起,此时只要温柔地注视那思惟者即可。念头不是自行消失了吗?它没有自行消失吗?它消失、瓦解并且自动变成空的。你需要对它做任何事情吗?你只要认出它即可。它是否已经完全地消失于念头之中,不留痕迹?

 

我们的心性(本觉)不会被念头所伤,它只不过是陷入念头当中罢了。当凡夫未认出心性时,本觉就被入念头之中,在三界六道之内被拖来拖去。但是,在修行者认出本觉的就犹如一根被放入火焰中的头发,它还有任何残余的力量吗?同样地,当你认出本觉时,所有的念头都失去了力量

 

在你认出本觉的那,任何念头,不论它是什么样子,都会立刻失去力量。本觉能够克服所有的念头,这是本觉的平等性。就凡夫而言,念头(它是本觉的妙力)镇伏了本觉,本觉被它自己的妙力所克服。

 

此时此刻,我们无法说自己对本觉的认出能够长时间地持下去。尽管我们可以说服自己地说:“这是本觉,这是本觉”,但只是想象的、造作出来的本觉而已我们需要去看见的是非造作的本觉。法界并非我们想出来的某件事物,正如大译师卢遮那所说的:

 

在不可思议的本然法界之内

无散乱地安落于不可说的本觉。

倘若一个念头生起它从你之内生起并且消融入你之内。

没有任何见地、禅修或口诀更胜于此。

 

这首偈颂道尽一切。如果诸位想要一个简短的教导这就是了。

 

念头从你的本觉之中现起但是在你认出那思惟者的刹那这念头不就消融入你的自性之中了吗?这是所有“见”、“修”、“行”的核心你不必去想象、造作本觉,它是无可想象、无可造作的。

 

离于固着,不取诸法

 

 自性明灿灿地现前

 

一旦你认出了自性在那个刹那,过去念、现在念与未来念无一能够停驻,对不对?当了无念头停驻时,怎么还会有任何业的造作呢?怎么还会有任何恶业以及黏附于其上的障蔽呢?

 

正如同这个房间内的空间由于现在天色未暗,所以这个空间是光亮的,对不对?有一些阳光的光线。你可以说这里的光亮是明空双;这是外在的例子。业与烦恼能够留在半空中吗?总之我们无须确切地指出什是“空分”或什么是“明分”,但是却应该认出明空双运。

 

在认出本觉时,你会发现自己穷了找不到任何可以形容它的藻。它是本觉不可说的本然面目,它难以言喻、无可形述但是你却必须看见它。空分与明分并非件不同的事物,它们者是无别的这是为什么你能够在那个刹那认出自性的原因。这并非意味着明分需要去注视某件其他的事物,并说:“喔,现在我看见你了你就在这。”它不必去看这里或看那里。在此同时,显相难道不是既明晰又通透无碍的吗?没有什么被阻挡,对不对?你并未昏厥过去而失去知觉对不对?

 

这会不会太容易了?由于这(认出本觉)是那么地容易我们发现自己难以置信。但是,(“认出本觉”这件事)完全无须确切地找出任何事物,这是心性。众生并未拥有“好心”与“心”个心但是我们的心却会因为迷惑而执取诸法,并且为诸法贴上标签这即是所谓的“固着”。你必须直接地认出自性这自性明灿灿地现前,而且未被贴上标签未被固着。

 

 瑜伽士如稚童,了无固着

 

此时此刻,你难道未清晰地看见眼前的一切吗?然而,你是否执取或固着于诸法?这是为什么话说瑜伽士犹如一座寺院内的小孩,小孩看见寺院内的一切,却不会生起任何关于“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的念头瑜伽士应要是这个样子。这个例子意味着“离于固着,不执取诸法”正是我们的执取与攀着迫使自己置身轮。明分是本觉本具的一部分,它是无碍的。如果明分被阻碍犹如我们被打昏一般我们就会一无所知。但是,明分并非如此,它是无

 

让我们环顾四周,每一件事物不是都明灿灿地现前吗?现在,它是不是就像一个置身寺院大殿的小孩?但是稚童却不会认出它(自性)本身,稚童只是一个说明“了无固着”的例子。稚童有所感受但是却了无分别。举例而言,稚童知道“火是火,水是水”等等,但是他(她)的分别计度却尚未发展完

 

稚童有感觉,如果那是乐受(她)会欢笑;如果那是苦受,他(她)会哭泣。孩子能够感受,瑜伽士也能够感受但是瑜伽士的感受变成空的感受。瑜伽士的心是无碍的,能够了知一切但事实上,五蕴必须消融,固着与色、受、想、行、识五蕴都必须瓦解,而这意味着了无固着。这不表示五蕴消失了,而是当我们对五蕴了无固着时这就已经足够。

 

 立断是究竟的修持

 

只有心执取于对境,对境则不会执取于心,这即是“显相不会带来伤害”的意义。一旦人们追逐对境,才会有伤害。五种外境会追逐心吗?浸于对境的只有心,对境不会迷于心这正如帝洛巴尊者所说的:

 

缚你的并非显相,

而是你对显相的执取。

因此,那洛巴,

斩断你的执取!

 

本觉不会陷入显相之中,但是二元心却会如此。二元心含有“被缠缚”的意味犹如沾黏一般,二元心沾黏住显相。但是本觉却不会把你推向显相显相犹如镜中映影般显现于本觉之中。不论是什么显现于镜子当中,白色或红色等等,那会影响镜子吗?本觉就是如此黑色的色相不会把镜子染黑它会吗?然而,黑色的色相实会显现。任何事物都能够显现于镜子之中对不对?“仿如一面镜子”是形容“不执取法”的比喻。当本觉执取显相时,它就失去了它的稳固,是不是?

 

在大圆满法之中,立断是究竟的修持。它是这样子的:切勿追随过去,切勿追随未来切勿取舍当下的刹那,这即是立断。不去取舍,不对当下的本智(present wakefulness;当下刹那之心)作任何的分析。此时此刻所有过去的念头都已然消失不是吗?任何未来的念头是否已经到来?我们通常会分析、猜测与分别计度,并且把当下的念头与下一个念头重新结在一起但是立断的用意却在于“不执取法”。它斩那串连念珠之绳使得没有什么可重新连结在一起过去的念头已然消失,未来的念头尚未生起,当下的念头尚未被分别计度。这即是“却”即是立断

 

问答 

 

问:在修持立断时什么是我们应该努力去避免的最大危险?

 

仁波切:想象、造作空性是最严重的隐患。空性本应是非造作、本然赤裸的法界你无法想象它,也无法形容它。事实上(空性)见”不存在于某件能够被想象或被形容的事物之中,因为我们所拥有的空性是本自如是的。这“本自”(by itself)意味着火本来就是暖热的水本来就是湿润的

 

地,心的本性为空,而这“本性为空”并非是我们必须去造作的事物。一旦我们去假设或去造作,它就变成一个陷阱。我们的自性是非造作、本然赤裸的法界,这自性本就是如此。因此所有的法教都说道,你不必对它有所取舍,也不必心怀希或恐惧你不必做任何事情。

 

由于非造作且本然赤裸的法界是你的自性,你因此不必对它有所取舍不必怀抱希或恐惧,也不必去避免或怀疑,对不对?这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如此。请了解这一点。空性是虚空的自性对不对?虚空不具有一个具体的色、香或味对不对?虚空并非某个人造作成那个样子的对不对?它本来就是如此那即是“自性”的意义。

 

同样地,“空”是众生之心的本性。“空”是虚空的本性但是虚空仅仅是空而已,它不具有明性。空的虚空能够感受欢喜或痛苦吗?“明”与“空”是心的本性对吗?当我们开始去造作或想象“喔,它就是这个样子”时,这就是根本的错误或陷阱。

 

简而言之,你无须对当下的本智做任何事情,你不必去提升它、改变它或修整它。只要让它保如是,保它本来的面目这样就已足够

 

去修持最简单的法,不是比较好吗?否则,你就必须先修持下、中、上三品专一瑜伽。接着,你必须修持下、中、上三品戏瑜伽然后修特下、中、上三品一味瑜伽最后是下、中、上三品无修瑜伽。当然这些瑜伽都非常珍贵但是它们是为了渐修的修行者而设计。另一方面,大圆满法是立即直指出本觉这意味着所有的心之造作都在直指出本觉时被遣除。下、中、上三品的大手印四瑜伽(共十二品)是不同层次的心之造作。

 

在大圆满之中,你从一开始就与“四者三”连结在一起。你舍所有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所有心的造作,只剩下无时的大平等性。这无时的大平等性不属于三时之一,时间只是我们对时间所生起的念头。当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念头不存在时,就没有了时间。难道“时间”不仅仅是我们的念头吗?在此,我们谈论的是“离于分别、离于分别念”。

 

它是法身的赤裸状态。在大手印的法道上,首先修持专一瑜伽这意味着你在一开始就必须使心专一。为了使心专一,你先修持奢摩他接着修持下、中、上三品的婆奢那,这被称为“离戏瑜伽”。接着,你修持下、中、上三品的一味瑜伽,一旦你登上“无修”的法身法座你就抵达了法界的赤裸状态。究竟而言,〔大手印与大圆满〕是相同的这是为什么大圆满条法道较为迅捷的原因。

 

由于专一瑜伽、戏瑜伽与一味喻伽其实都是心的造作,所以在大圆满之中,你先修持无修瑜伽。在无修(即法界的赤裸状态)当中你终于与心性连结在一起,这即是我在此所要达的意思。它被称为“非造作、赤裸的法界”,而不是“造作的法界”。这与“无修”相同。

 

问:修持顿超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仁波切:修持顿超的最大危险是去希某件事情会发生并且恐惧它不会发生。修持顿超的关键要点在于让任何显相显现,同时心中了无任何希或恐惧。倘若你心里想着:“它不是那么地令人惊叹现在我怎么办?”或“是的,我确看见了什么,但是它可能不是它应有的样子”。于是你就会感到不快乐并且有所怀疑。

 

正如康巴藏区的居民所说的:“倘若祖古没把事情搞砸的话,他自然而然地会有所实证”这话意味着如果古不参与这个、涉入那个的话,他的了证将会自然而然地盛放。同样地,只要安落于立断的见地之中,而且不论从中显现出什都任其显现如此一来,它将会自然而然地圆满。

 

康巴藏区有一句俗话说道:“如果祖古不做这个、那个,他将自然而然地能够示现神通”如果你拥有正确的立断之见,就完全不必对顿超做任何事情。事实上在立断与顿超之中都没有“禅修”这个行为。你甚至连一粒原子都无须去造作,正如西方人士所说的,它是全自动的。

 

在大圆满之中,立断是“见”顿超是“修”,而两者都是自动、自成的。“见”是立断,是本净;“修”是顿超是任成。顿超被称为“修”但是却了无禅修的行为甚至连一丁点都没有。它只不过采取三种坐姿与三种注视法应用窍并且任心留在本觉之中。任你的注意力安落于本觉之中。

 

此时是否有任何需要去造作的?尽管了无造作,但仍然应不忘失。你应了无造作,但也应不忘失,因为在你忘失之际魔罗就会埋伏突袭。安落且了无造作这意味着了无修,也了无散乱。刚开始为了保持无散乱你需要全力以赴,但是之后,它就会变得任成且毫不费力。在初始,“无散乱”并非是自动、自成的,你反而必须竭尽所能,全心投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它将会变成一件你经过熟而能够掌握的事情

 

如果你需要刻意地去想着“无散乱”那么,正是这念头造作出轮回的一切;我们的念头造作出轮回。“自动的”(automatic)这个西方的语词是一个相当重要、甚深的语。如果它是自动的我们就不必去想任何事情。法界的本然赤裸状态无须我们去想象或去造作。

 

:诸如密勒日巴尊者等成就者能够自如地穿山穿石,这是因为他已经实证一切法皆是虹光与明点?

 

仁波切:不,并非如此。外法(外在的现象)是地、水、火、风四大,这四大是法。在这之间,我们有肌肉、血液、骨骼、体热、气息、诸蕴与诸处。从初始以来,一切法皆欠缺实有。在昨夜的梦境之中,我们体验到悲与喜,前往不同的国家与处所、房屋与城堡等等。我们能够梦见所有这些事物但是一旦清醒,不论我们梦见了什么都不复存在。

 

此时此刻,由于迷惑的力量,一切诸法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当我们不再迷惑,当我们已经证得稳固的佛智——这是诸法原本就非实有的征相,我们就能够穿梭自如。倘若一切诸法原本就是实有的,诸佛就必须先灭除诸法,才能够自如地穿梭,但是情况并非如此。

 

诸法不具实有,甚至不具丝毫的实有,然而,由于不善心的缘故,我们觉得诸法具实有。举例而言,对地道的众生而言地狱似乎具实有;对一个具有分别念的人而言,地狱真的存在当一个人离于分别念时,就没有真实的地狱。这是我们能够使用的例子。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能够证得虹光身是因为我们拥有本净体性与任成自性者。空分是无碍的,显分则是虹光、大大小小的明点、越量宫、佛土与本尊,这些都是本净体性的功德。由于本尊是本净体性的功德所以我们不能说没有本尊,而且本尊肯定会在中阴之中显现。

 

当“基显相”(ground appearance;藏gzhi snang)显现时,我们所谓的“八任成门”(eight gates of spontaneous presence;藏lhun grub kyi sgo brgyad)[“八任成门”(eight gates of spontaneous presence:藏Ihun grub kyi sgo brgyad)分别为悲心光明、佛身、智慧、不二离诸边、轮回不净门与智慧净门。]因而生起。在这八种任成门之中,有七种净门与一种不净门。它们也可以分为净与不净类,“不净”指的是六道轮回众生。

 

这八门同时且清晰地显现。当基显相显现时我们变得迷惑因而流转于轮回之中。之后,当本觉抵达所谓的“基”当我们证得稳固的本净掌控自己的领地(territory)[掌控自己的领地(territory)意指掌控自心证得坚固的本觉。],并且重获本净时,我们就能够显现为虹光等等。这被称为“证得掌控生死的能力”。

 

我们因而能够显现为“大迁识身”(great transformation body),若非如此,据说本觉会在内界(inner space;内虚空)之内成就实证。它(本觉)在童瓶身(youthful vase body;藏gzhon nu bum pa'i sku)[“童瓶身”(youthful vase body;藏gzhon nu bum pa'isku)是指众生本来具有的如来智慧德相,但因烦恼障蔽而无法显现。“童”比喻心性本净,永离于衰老。“瓶身”比喻佛性虽然存在于宝瓶中,但未显现众生因妄想执着而致使本来的佛性无法显现就如瓶内的佛一般。]之内解脱,心消融于其中但却是无碍的。这是解脱的状态。

 

有道是,“非有”(无)先被解释,接着“有”被解释,最后“有”与“非有”的双运被解释;这与谈论“心性”有关。当我们解释“非有”时谈论的是本净体性;当我们解释“有”时,谈论的是任成自性。当我们解释“有”与“非有”之双运时,谈论的是本净体性与任成自性的双运它们并非是分别、分离的。上是本觉的功德

 

当我们说“界”(space;藏dbyings;虚空)与“本智”时,它意味着在这个脉络之中,本觉智是在内界之中成就、实证;它已经抵达内界之中。首先本觉智在(众生)偏离而进入轮回的顺序进程之中丧失。接着在逆序的过程之中它必须返回本净。显与有、执取与固着等诸法丝毫不具实有。

 

本净不具有任何实有,对不对?轮涅诸法都是从本净之界(space of primordial purity;藏ka dag gi klong;本净虚空)当中显现。

 

一场在显现的同时,它也不存在,而醒觉状态内的一切诸法都是在能取心的架构之内。当你离于能取之心,并且实证本觉智时这情况就会犹如一卷掉的影片。现在,我们可以透过影片而制造影像,从录音机听见声音,而透过影像与声音两者我们门可以制造出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如果影片坏了也就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即是“断惑”的意义。

 

密勒日巴尊者之所以能够自如地穿石穿山,是因为他已经证得稳固的本净与自生智。他不必使用力,就能够穿过坚硬的物质“断惑”是一件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仁波切笑)轮回是由分别念所造作出来的一旦念头被摧毁,轮也被毁灭了。如果轮回一开始就具有某种有,它就不可能被摧毁。

 

问:是否曾经有“轮回诸法是虹光与明点”的说法?

 

仁波切:没有这种说法。轮回诸法并非虹光与明点,反而是诸如大地、岩石等等粗重的物质。虹光与明点,尤其是声音相、光明相与光芒相,是净法。不净的声音相犹如狗的吠叫声,或敲击桌子的声音。当声音相、光明相与光芒相等净法显现时,“语”的自性被我们的世俗语所障蔽,具有光芒相的心则被我们的分别念所障蔽。在声音相、光明相与光芒相三法之中声音相是“语”光明相是“身”,光芒相是“意”

 

这三法是符号、实义与征相三者之中的征相。“征相”首先显现接着是“义”。在目前的不净状态之中,我们的身障蔽了证悟之身。我们的“身”一直障蔽着离于戏论的法身,我们的“语”一直障蔽着不灭的报身,我们的“意”一直障蔽着离于生、住、的化身。

 

我们的身、语、意是有漏的它们障蔽无漏的三身。金是无漏、无生的,不会被火焚毁也不会被水冲刷而去。我们的身体被火焚烧,被水冲走。在谈论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时,我们使用“金刚”一词,这是因为它意味着不变、不坏、不灭。

 

问:时而有“轮回诸法是本净”的说法,为何如此?

 

仁波切:轮回诸法是不净的。就轮回诸法而言,它正如我之前所说的:“首先‘非有’被教导”这意味着“空性”被释。其次,“‘有’被教导”这意味着“明性”被解释,最后,“有与非有之双运被教导”,这意味着体性与自性、本净与任成是本觉内的双运。因此才有“轮回诸法显现却非实有”的说法。就体性而言,轮回诸法不存在;就自性而言,它们是显现的而在显现的同时又不存在。它们是原本就离于聚散的显空双运。

 

空分与显分是无法被分开的。净法是本净与任成的双运这净法了无固着与贪执犹如显现于空中的一道彩虹,可见但了无自性。你抓不住彩虹对不对?因此,彩虹这个例子被用来形容净法彩虹无法被捕捉或被抓住然而我们的显相却变得愈来愈粗重。首先,它始于一个被称为“非有非非有”(neither being nor nonbeing)的世界;接着,我们迷妄地进入轮回三界。因此,我们是透过显分而流转进入轮回之中

 

首先四无色界的四无边想显现,接着是色界的十七天,然后是欲界的六欲天,以及其余的六道众生。一如位噶举派大师所言:“俱生心性为法身,俱生显相为法身之光明。”这指的是净法。

 

另一方面不净法则变得愈来愈粗重。四无色界了无色相,对不对?在提及“色界十七天”时,它意味着这十七天的天道众生具有色相但是那并非血肉组成的色相。据说,色界十七天的身相是由光所构成。另有一说,“变得愈来愈粗重”意味着在六欲天之中身相是由血肉所构成。

 

 

第二十一章 修持的

 

所有的修行相并不一定都是的,

但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情

在本净的虚空之内,所有些觉受都仿佛朵一般

天空时有浮云,时而一如洗。

不论是善或不它们都仍然仅仅是觉受而已。

 

觉受仅仅只是觉受

 

就修特的征相而言倘若你已经修持本尊法你应会拥有本尊的净相。诸如光亮、烟、蜃景等等,皆是一般(共)的征相你其实可以透过一种特定的方式用双眼来领受这些征相的加特。

 

其次,有我们所谓的“觉受”它们并非现实,亦非梦境而是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我们可能拥有大乐或空性的觉受,或者可能会心想着:“今天,我的本觉真的不可思议。它是赤裸、本然且不变的,它离于固着,也于大乐、明晰与无分别念等觉受,我的本觉真的不可思议。今天,我的修真的绝妙!”请了解这些仅仅只是觉受而已但它们也是修持的征相。

 

有时候我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从事修持难以坐在蒲团上;我们感到抑郁、忿怒、急躁,这些被称为“苦受”。“受”有乐受与苦受种。所有这些都是修特的征相,而这些征相有乐受与苦受两种。

 

所有的修行征相并不一定都是善的,但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在本净的虚空之内所有这些“受”都仿佛云朵一般。天空时有浮云,时而一碧如洗。有时候天空下雨、降雪、起风暴,这些是苦受。另一些时候,天空清朗无云、阳光普照、彩虹乍现,这些是乐受然而不论是乐受或苦受,它们都仍然仅仅只是“受”而已。

 

在慈心的刹那,空性显露

 

 离于昏沉与掉举

 

修行的征相分为“觉受”与“实证”类。你的心了无固着,这是修持的真实征相;它是自然的,了无任何困难。另一个真实的修持征相是你的心充满了虔敬心、信心与悲心正如同天空充满了阳光的温暖一般。当你的心感受到这种松坦自在时,这是一种善的觉受也是最佳的征相与最殊胜的成就。真正的成就是不被大乐、明晰、无分别念等觉受所伤害,同时离于昏沉(drowsiness;藏gnyid)与掉举(scatteredness;藏‘phro ba)修的障碍。这种障碍会暂时地损害你的修持。

 

昏沉被分为三种:睡眠(drowsy;藏bying ba)(dull;藏rmugs pa)、蒙昧(obscured;藏thibs)。掉举也被分为三种:散乱(scattered;藏phro)、涣散(agitated;藏rgod pa)、不专注(absent-minded;藏‘thor)。昏沉分为三种,散乱也分为三种,所以总共有六种。

 

举例而言,当我们的心拥有最轻微、最微细的固着时,我们甚至未注意到自己已经被遮蔽而失念。或者相反地,我们变得兴奋或使得自心无法安静下来。我们觉得自己无法斩断念头,但“斩断念头”应是自动、自成的,不论如何,这被称为“涣散”。昏沉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本觉是否具有任何的明性这被称为“被障蔽的本觉”。

 

 慈心如未被遮蔽的太阳

 

一旦我们于昏与掉举者,本觉就不会有任何与“见”有关的障蔽。这种状态是否能够长久地维持,取决于我们的串以及熟它的程度。就此而言此时所用的法门是上对(三宝)生起虔敬心,下对情众生起悲心。有道是,如果我们拥有这分虔敬心与悲心,“在慈心的刹那,空性赤裸、本然地显露”

 

向上的虔敬心与向下的悲心者皆是慈心。在这份慈心当中,我们的身、语、意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在那时,如果你能够向内观照就会看到它仿佛是一个未被云朵遮蔽的太阳

 

噶举派与宁玛派的修行者正是透过个方法而能够在不具学识、几乎不具理论上的理解的情况下证得正觉。他们能够获得觉受,而这即是所谓的“觉受为本觉之妙庄严”。觉受以此方式而庄严本觉这是什么意思?它意味着觉受应该了无固着。带有固着的觉受,不具有任何利益;觉受应是了无固着的

 

迅捷地证得正觉取决于什么?它取决于上对三宝生起信心与虔敬心,下对如母有情生起悲心。你们应拥有这者,如此一来,“在慈心的刹那,空性赤裸、本然地显露”空性的自性赤裸地显现。“这是无缪的”。

 

虔敬心与悲心是无上的法门

 

“双运”的意义是什么?在未被“常”、“断”二边所染时就有双运。如果你落入常边或边,你就会有所局限并且将不会在正道上前进。在明空双运之见当中,明分净除了断边,空分则净除了常边这双运是我们所谈论的“充满本觉的明空双运”。“双运”是佛教的不共功德,倘若没有这双运,某些人就会说它是“恒常”,另一些人则会说它是“空无”。一旦你偏离而落入这个错误之中,常见与断见将会造作出执取与固着、能执与所执

 

无上法门为何?虔敬心与悲心即是无上法门。开始,你需要一分造作的虔敬心,本然且非造作的度敬心并非一朝一夕、一蹴可几的。有道是,非造作的悲心不会立即生起。那么,你如何生起非造作的悲心呢?随着你的本觉得愈来愈稳固,你将会觉得:“本觉犹如掌中佛一般但是众生却对这件最珍贵的事物浑然末觉”而自然而然地对情众生起悲心。非造作的悲心就是如此生起的。

 

心也是如此你觉得:“得以斩断迷惑之根,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圆满所有的善德灭尽所有的过患这太不可思议了。没有什么胜过这本觉。”你就是如此地生起信心。无须经由造作的虔敬心与悲心就在这本觉、在你的自性之中。

 

为了生起本然且非造作的悲心,你首先需要造作的悲心。大圆满的法教说道就外而言,唯有非造作的本然悲心与虔敬心是重要的。然而,就内而言,如果你仔细地观照,你将会看见,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有造作的信心与悲心。因此,虔敬心与悲心两者都需要被造作虔敬心与悲心是个最伟大的技巧或方便,它们比禅修本尊、持诵咒语好上一百倍。有道是向上的虔敬心与向下的悲心远胜过观想百尊本尊与持诵咒语

 

充满悲心的空性

 

如果你知道如何禅修空性,那么光是禅修空性就完全足够。但是,倘若你不知道如何禅修空性,那么,这种悲心是极为有效的(空性)是佛教的不共功德。最好的情况是你具足空性与悲心者,这被称为“充满悲心的空性”然而,倘若你尚未真正且正确地认出空性那么,你光是透过悲心,就能够被引导而进入空性之中。

 

如果你具有这真实的悲心那么你就仿如那能够融化冰雪的暖夏。在夏季雨水毫无阻碍地降下,同样地,没有什么能够障蔽虔敬心如果你审察这份虔敬心的体性,你将会直接遇见赤裸的本觉。这是虔敬心如此珍贵、如此重要的原因。有道是:“菩提心有种,一种是空性另一种是悲心。”又说:“请赐予加令充满悲心之空性得以在我心中显露。”

 

佛教主要的功德或不共的功德在于认出空性、心性,否则你肯定应要修悲心。如我之前所提及的,想象母亲在你的前方然后某个人走过来切下她的双臂、双腿与头颅,你会作何感受?那感受被称为“悲心”。这悲心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感受

 

另一个例子是,想象你被链子与绳索綑绑而动弹不得,你的母亲就在你的面前。接着敌人到来,他们先挖出母亲的双眼然后勒死她取出她的心脏。你将会作何感受?你将会感受到慈悲这被称为“悲心”。任何人都能够修悲心,经由这悲心的加或悲心的善德,空性将会在你心中显露。

 

为什么佛教的法教从未提“一个人无法在了无悲心的情况下实证空性”的说法?犹如水有水,就会有湿润、有液体如果你胜解空性你也将拥有悲心。何以如此?首先,没有一个众生能够在未胜解空性的情况下而证得正觉。一旦你实证了空性你将会想着:“喔要是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实证空性那会有多么美好呀!”任何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第十三章 本觉的功德《立断》


第七章 直指赤裸的本觉 《立断》


第一章 基 《立断》  (基 本觉 虚空)


推荐书籍:《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附:第十五章 三虚空瑜伽

《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全集

《大成就者之歌》全集 附:本书术语

赶在春节前整理了各宗关于禅修方面的资料

抽空整理了道家、JD教方面的资料


公众号收官之15:实修系统之others


公众号收官之14:藏密之后弘期(下)


推荐几本书籍:图解藏密、图解佛经等(持续更新中)


公众号收官之14:藏密之后弘期(上)


公众号收官之13:藏密之大圆满(前弘期)(下)


公众号收官之答疑篇:关于内在境域、天(界)和如来藏 兼答无云晴空师兄之“如何划分境域力量?”


公众号收官之13:藏密之大圆满(前弘期)(中)


公众号收官之13:藏密之大圆满(前弘期)(上)


公众号收官之12:人分南北,了义法岂分南北?


公众号收官之11:内地藏密实修之总说篇

公众号收官之10:禅宗,盛唐时期的“了义法”(下)


公众号收官之10:禅宗,盛唐时期的“了义法”(中)

公众号收官之10:禅宗,盛唐时期的“了义法”(上)

公众号收官之9:从“吕祖参黄龙”谈道家见地


公众号收官之8  道家始于“长生不老”,囿于“长生不老”

公众号收官之7:胡侃Sant Mat的前行思想


公众号收官之6  实修南传佛教今生无法获得究竟解脱——以“滑溜溜的心意个案”为例谈南传佛教与大乘佛法(禅宗、藏传为主)的差别

公众号收官之5  “坐上”与“坐下”谈开去(座上与座下):“坐上”“坐下”与(自)相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加持物…

公众号收官之4  时间久了,大家都忘了真正“了义法”长什么样子了


公众号收官之3 关于Sant Mat的印启、传承及相关的不共教导

公众号收官之2 因为专注于高等境域的提升,导致Sant Mat的前行修法实在没有多少过人之处


公众号收官之1序章:我们永远只知道“我们知道的”,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到这里,就到这里了!”——公众号更新之收官季


请假条(2023年1月7日~2023年2月5日)暨新年祝福


请假条(2022年1月18日~2022年2月15日)附:上帝给好人最棒的奖励


请假条(端午节停更)附:“土耳其圣人:苏菲的神圣舞蹈”


新年祝福:你生而有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