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道任:守望传统薄喧嚣《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陈团结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云深不知处,秘境终南山


道任:守望传统薄喧嚣《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道任,原名邢瀚,字道仁,号江月,闻溪草堂堂主、终南山房主人。

 

幼时即对书画篆刻诸艺倾慕沉迷不已,后又幸得恩师部育华教授启蒙,逸怀矣临池,游乐乎艺海,春冰积学,惭得微识。

 

书法喜摹晋唐,兼临北碑,对今杰古贤之笔韵墨情饶羡不已,作字尚意境疏法度,力求自然之我、畅怀之我、本真之我。

 

喜山乐水,品茗鉴泉,乐天痴道,生性淡泊,不求闻达,亦善抚琴弄箫。

 

道任失踪十几天,朋友们报了警

 

记得那是2011年10月12日晚上12点多,朋友老魏打来电话,这么晚了,肯定出啥事了!果然,老魏问:“你没见道任吧!”我回答:“没见!有半个多月没联系了。”

 

老魏告诉我,他媳妇着急得不行,说是失踪了,出去十几天没有一点消息。

 

老魏还说:“这家伙国庆节前在他家还上了会儿网,和一个女网友聊了好一会儿。我纳闷:这家伙不会是和女网友私奔了吧?”

 

随后,我辗转联系上了道任的那位女网友,人家正在福建洗脚呢。

 

道任在泡茶

 

我婉转地问,你没见道任吧?

 

人家说:没有!

 

后来了解到,这位老兄10月1日一早就出门了,到12日音讯全无。家人左等右等依然没有消息,这下着急了!打电话在亲友圈里找了几遍也没有任何消息。大家都寻思:终南山里经常出现驴友失踪的情况,这伙计不会是和驴友去爬山出了啥意外了吧?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商量着:还是先报警吧!

 

警也报了。

 

人却回来了!

 

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却神态自若,笑眯眯地连连作揖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让你们担心了!”

 

他说自己先是与圭峰寺的住持慈航一起参禅论道,后来又跑山里(终南山),到几个茅棚里与那里的修行者一起喝茶弹琴,手机没电了,山里也没法充电,再说山里也没有信号。就这样!

 

同学们打趣说:“你不会被山里的狐狸精给迷住了吧!”

 

他微微一乐,说“不打诳语”,俨然一副出世的姿态。

 

前不久,在博客上看到一篇刘宗军写道任的文章《循道揽任游艺润德——天赐贤弟邢瀚有感》:

 

同窗于八十年代,结缘于外石恩师。天赐贤弟邢瀚君,自号道任艺术痴。汲秦都家山之敦厚,扬四际行善之宽怀。

沁书学,王柳旭素,深究帖学经典;龙门摩崖,著意魏碑体势。醉画道,写意人物清逸有韵,花鸟小品理趣俱彰。品箫音,琴曲幽绕成专辑;品茶茗,禅境悟醒得羽客。而又旁涉文词,转修建筑设计;兼玩刻石,留影九州万里。其博艺求索之志,吾恨不及。

或妒其宽怀慧心,勉携后进,自求践行三善;施助灾难,代为感念八方。又羡其责担信养,应唾媚躬之正;追善剔恶,且站出来之勇!

然亦时觉幸慰,天赐贤弟于同门,更多同道互励清辉,共催化境给力矣。当悟道,天域无尘,是因乱尘得所;齐修心,举体溢善,终遇浮气归真。

 

道任做财务咨询的行当,却喜欢写字、画画、吹箫、弹古琴,甚至迷恋上了山里的生活,最初是跟着驴友去爬山,再后来就喜欢住在山林,每月去山里住几天。

 

后来,道任进山的次数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待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大家都说他与佛有缘,他则说:他喜欢山里的清净,喜欢住山人的善良真诚,这些都是都市人日渐失去的东西。

 

他的心境也许代表着一大批都市人的心中向往。喧闹的都市里,人们的节奏日益加快,人的内心日渐焦虑,有一个时髦的词语叫做焦虑症或者忧郁症。难道进山是治疗此症的良方?我与道任约好作一席谈。

 

不行走山林,不知谁是江山风月的主人

 

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终南山没有神仙,为何如此喜欢终南山,一次次地迷恋其中,迷而忘返呢?

 

答:对终南山的喜欢,缘于和此山的一次次亲密接触。前些年迷上爬山,游览了无数的山峰沟峪,被终南的秀美、雄浑和峻奇所打动,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折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里的“仙”并非狭义的神仙,而是指终南山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和典故,尤其是历代在终南山修行治学的儒释道各家,为大终南注入了辉煌厚重的人文灵气。“天下修道,终南为冠”,道出了终南在汉文化圈独尊无二的地位。古时之姜尚、老聃、张良、李白、王维、陈、韩愈等,近现代之印光法师、虚云法师,以及现代隐居于终南的本如法师、画家樊洲和许许多多无名的隐士等,都给终南山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瑰宝及精神符号,这样的圣地,怎能不令人向往呢?


 

不近终南,你根本不知道终南有多美。大终南横亘千里,足之所至、目之能及,皆成画幅。其“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东矗华岳千年松,西存太白万古雪,北坐楼观仙台,南开石门摩崖陈仓古道,辋川烟霭,雪拥蓝关,叶题诗,等等,皆因自然人文之美而使人流连忘返,每每不识归路。

 

七八年前,我背起行囊,真正走进终南山,融入这里的山山水水。草木蔵蕤、林泉高致令人沉醉,竹林茅舍、禅院古寺无比清幽。在此山行走,乃是赏画,在此山行走,亦是修禅。终南山是安静的,高深莫测,有尊者风度,她不浮躁、不张扬,泉响山愈静,鸟鸣谷更幽。在这里行走,往往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更能幻想自己的前世来生。每当临清涧、凌绝顶,我都会从行囊中取岀陋壶残盏,瀹(yuè,煮)一场素茗,独啜沉思,对景反观我心,反观众生万象。经常在想,世人之迷迷茫茫,何时能离苦得乐。不入终南,不知山林离我们如此之近,不行走在山林,不知谁是江山风月的主人。

 

何谓仙?人在山中便是仙。

 

问: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你是如何理解的?是否有皈依的想法?

 

答:历代对这句话有好几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解释,因“朝闻道,夕死可矣”,后文又接着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道”便可理解为政治理想即仁政,“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一个人早上达成了自己坚持的理想,实施了政治主张(仁政),就算晚上死去也值得。第二种解释,在听闻圣人之道后,要不断地固守、坚持、实践、承担、不退转,达到不愠的世界。第三种解释,明白了道理,把以前不明白道理所做的事改掉。

 

我觉得应该是以佛家的思想去理解,即求得正悟正觉,并矢志不渝地坚持,方可得到解脱。

 

可能机缘未至,没有想过是否皈依,但是内心力求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俗话讲“平常心是佛”,能养好“心”便已足矣。

 

优秀传统的迷失是一种精神信仰的劫

 

问: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也在缺失,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迅速地消亡,你咋看这些问题?

 

答:其实,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发展经济是这几十年来国家建设的中心,无可厚非。但在物质文明发展过快的同时,精神方面…些优秀的传统、却遭到迷失,有些精粹被遗落、淡化,难以平衡发展、齐驱并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种劫,精神信仰的劫,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走在大街上,不时听到人们在埋怨公众信仰缺失,也不时看到人们坐在一起时,不到三句话就开始谈论房产、财富,公众的文雅、淡泊气质微弱,温良恭俭让难以觅踪,一部分人的戾气嚣然日上,并形成一些社会隐患。造成这样的后果,拜金主义者、尸位素餐者难辞其咎,但我认为人人都有责任。古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道出了做人的底线和追求,不但要完善自我,更要心怀天下。

 

道任吹箫一曲《笑傲江湖》

 

信仰和文化是分不开的,常常互相依附,信仰缺失往往源于文化倒退。在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财富和地位渐渐成为成功者的标记,一些暴发户和显官的行为成为公众竞相效仿的榜样,孜孜不倦、不择手段地攫取利益、追逐虚名使一些人打破了做人底线,贪图享乐、低级趣味亦如瘟疫一样蔓延到社会之中,甚是可悲。现在,当大家都能意识到这种现状的时候,便应经常反观自我,不能都空喊信仰缺失,而自己依旧麻木不仁、随波逐流。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书写着“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励志语的书法作品,这是好现象,说明“德”与“善”已是公众认可的个人精神。我认为信仰缺失只是暂时的,其将依赖传统文化的复兴而逐渐走岀怪圈。

 

其实,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并非迅速消亡,而是依然存在,中华文脉并没有断,只是其地位和发展受到限制。前些年其内核未被广泛认知及大力弘扬,没有完全融入到平民生活中去,一些国学精粹本应为大众所继承,而非停留在文科学府和部分研究者之中。

 

问:作为一个文人,你是否在坚守着传统文化?或者你的身上仍然保留着传统文人某些品性?

 

答:首先,我认为自己只是一介草民,充其量算爱好者,不敢称之为文人。我经常跟朋友讲,几千年相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如民族基因一样,本来就渗透在每个人的血液之中,属于传统文化范畴的事物,终将引起我们的兴趣,不过由于身处环境之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之不同,大家的敏感程度各异。我可能属于比较敏感的人吧, 从小对传统文化范畴内的事物都很感兴趣。亦因幼时在农村只能接触到稍显陈旧的老祖宗留下的物件和思想缘故,喜欢阅读、思考、探索,仰慕仁、义、礼、智、信,向往佛心道骨儒行,这样的心结一直存在着。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先弘扬茶文化”。这句话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喝茶就能弘扬传统文化,他一方面在告诉人们,茶乃礼也。相逢敬茶、吃茶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不同于酒肉的清雅交际,书画琴茶本已融为一体,茶事活动都有琴棋书画相佐,会带动整个文化的繁荣和普及。另一方面,茶文化又是儒释道三家皆融的文化,尤其佛家讲“茶禅一味”,明确了吃茶犹如坐禅, 注重传统文化的思辨和继承,要以智慧的开启为宗旨,而非一般的饮食活动。最后更重要的是,茶是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化活动。“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生活中的茶事或成就人们的平常心和清凉境,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度,如果人人识得个中真昧,社会就愈发和谐、先进。

 

现在喝茶的人、修禅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现象,相信传统文化不会继续式微的,应该会回归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说我身上有传统文化的一些影子的话,应该是我嗜茶的习性,我会继续影响周围的人去吃茶、证悟真昧,共同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

 

古琴的弹奏最重要的是对俗子不弹

 

问:古人讲究琴棋书画,你已做到了,在这四艺里你最喜欢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答:琴棋书画中的琴,其实泛指音乐。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便有了音乐,不管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音乐,音乐是人类情绪与心境的表达和升华,可以直接震撼人的灵魂。中国的音乐也是随着中华文明一起诞生的,古琴算是最早的乐器之一,也是唯一从上古一直流传到现在而没有失传的乐器。传统乐器里,我最喜欢的是古琴和洞箫。

 

古人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左琴右书”之说,古琴高雅至极,是古时多数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科目,是文人吟唱诗歌的伴奏。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富于感染力,容易打动人的灵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从孔子时代一直到清末,历代有建树的文人都离不开古琴,都能抚琴咏怀,弦歌明志,也一代代传承下来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琴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君子之近琴瑟, 此仪节也”。弹奏古琴成为必须掌握的技艺,已经无关乎其音,而是一种文化符号和身份象征。孔子十分推崇古琴,能抚琴唱诗经三百首,而且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

 

我本人从小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先是从书上看到许多古代文人与古琴的故事,然后想方设法找来古琴曲来听,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迷上古琴,只可惜当时根本无缘见到古琴和演奏者,更无法现场聆听演奏。直到新世纪才有机缘在乐器店见到古琴的“真身”,才有机会抚摸琴弦。当我真正拥有第一张古琴时,相当激动,好像了了前世今生的一个夙愿,当夜将琴放在睡榻边,不肯释手,醒来一次便随意抚弦一阵,喜欢那种空灵、纯净而通透的声音,喜欢那种触摸历史的感觉。

 

道任用雪水煮茶

 

古琴的弹奏有严格的要求,从表面上看是在强调弹琴的条件,实际是以君子之风要求抚琴者。古人弹琴有许多宜弹不宜弹的条件,什么情况下适合弹奏古琴呢?即逢知音,遇衲子仙朋,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古人又明确几种情况下不宜弹,一是疾风甚雨不弹,二是尘市不弹,三是不沐浴净身不弹,四是不坐不弹,五是不焚香不弹,六是衣冠不整不弹,最后,最重要的是对俗子不弹。这些宜与不宜的条件甚为严格,说明弹琴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活动,它实际是对士阶层的一种修为的要求,是个人修养的一种规范和高度,通过抚琴这一形式,确定了士族的行为道德标准,也成就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风雅与脱俗。

 

道任坐在山巅独自吹箫

 

所以,我喜欢古琴,不单单是它的声音如何的美妙悠远,更重要的是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君子之风。另外,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文化日渐式微,我们这一代人必须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尽管我们弹得不太好、学得还不精,但是,我们小小的书斋、茶室或茅棚,终于能放下一张琴桌,矮窗里终于又飘出萦绕几千年的悠悠的琴声或弦歌了。

 

问:有一句话叫做“名师出高徒”,不少的书画家或者别的行业从业者,也都给自己的简历上打上名师的标签,你咋看待这个问题?我看你的资料只有一个恩师都育华,此何许人也?你们结缘交往于何时?

 

答:打上名家标签是普遍现象,关键谁是启蒙老师,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解惑者,我觉得还是要真实地对待这个问题。恩师就是恩师,不管其有名无名、名大名小,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启蒙老师怀有感恩之心。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结缘育华先生。先生是我的语文老师, 是一位学者,我认为他才是一位真正的隐者。先生解放初期毕业于西北师范,国学、书法方面造诣极高,其诲人不倦、淡泊名利,是学生们的严师慈父。育华先生的书法融碑、帖之长于一体,榜书手札皆成佳品,所书诗词对联皆为自作之文,且精妙隽永,华彩卓然。先生书法、文章皆赠送好友,未曾沽名钓誉、以笔墨取利。先生从不参加任何评奖之类的书法展览,也从不攀附任何名家名流,只与自己的学生及部分好友谈书论道,耄耋之年仍手不释卷,诗书不辍。

 

我对国学的兴趣,对书法的钟情得益于恩师的教诲与鼓励。当年经常去老师家蹭饭、蹭学,老师和师母都把我们当子女对待,使我们长沐博学与仁爱之福。恩师不幸于2013年雨雪交加之春驾鹤仙逝,享年90高龄。

 

佛法的精妙来自于内心的证悟

 

问:2014年2月10 0,咱们一起冒雪上山拜访本如,当时你的膝盖受伤初愈,是什么力量促使你拄着拐杖上山?关于那次与本如的雪夜长谈,请谈谈你的感悟。

 

答:踏雪终南本来就是件悦事,那几天下了几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早有计划要于终南之巅烹雪茗,加之要去净业寺参访本如法师,所以,膝盖的伤痛便被法喜替代。那日上山,一路冰雪银雾, 婆娑朦胧,竟然是步履轻松、欢乐自在。

 

本如法师在终南乃至中国佛教界久负盛名,那日与他是初次见面,法师言行中充满智慧和禅机,也是“活神仙”一个,而他戏称自己“住山佬”。雪夜畅谈纯属偶然,算作一种机缘吧。那天上午攀上净业寺,用过午斋之后,法师要去打坐休息,我从行囊中取出茶器,在山巅雪地中起炭生火,然后烹雪煮茶,忘情吃茶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便被法师挽留下来,也便促成了当夜与法师长谈的法缘。假如那天下午下山了,便也不会有那夜的长谈。有时候、有些事皆因为不预设、不强求而倍显从容自然,夜里吃到了本如法师泡的好茶,更是经历了一次禅的旅程,法师的言行皆出乎常人的想象,充满禅悦、智慧。

 

交流之中,因法师是闽地口音,个别字句我们听不明白,法师索性取岀纸笔,边说边写,谈到佛家经典偈语等,他都要写出主要句子给我们看,并阐释辩解。佛法是如何广大博深,非经自身面壁苦修,真是难以给俗世中人举例、传授。法师却能随意举例论证,形象而引人深思,让人佩服。谈到如何修行,法师说修行最重要的是调心,即是智慧。要不断地实证、体验,如一杯茶端在手上,只有喝到才知真味,才是自己的体验。要实证就要学禅参禅,“禅”即是“正思维”“静虑”,要自己去思维体验。释迦牟尼佛给弟子讲法,路过森林时,随手捡起一片树叶,问弟子:我手上的树叶多还 身后树林里的树叶多?我讲出的道理就如手中叶,而未讲的如身后树林里的叶子。未闻的都需要自己去证悟,不去实践,是永远不会明白的。不要以为口耳相传,便信以为真;不要因为逻辑分析,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是哲学思想,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学者赞叹,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导师讲出,就信以为真要根据闻、思、修的学佛三部曲,切身体会,如此便要禅修。一席言语如醍醐灌顶,清凉无比。

 

“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佛法的精妙来自于内心的证悟。在家出家,修行上都一样。有人身出家,但心还在俗尘有人身在家,但心已经出家了,这种人更厉害。修持的方法很多,但每个人的根器不同,所以佛才应众生根器,讲了各种法门。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根据众生的根性而现,要修行,就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法门。

 

其实智慧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要观心,自己找到自己的心,可明心见性,了了自在。禅如浩瀚无际的天空,智慧便是人身上的翅膀,拥有智慧,便可遨游于禅境,得无比快乐。

 

首先要做自己的知音

 

问: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你是如何养生的?

 

答:其实我不懂中医,对养生也不太注重,我的养生只与茶有关。吃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大利于身心,非求营养及好滋味,更为养心、明心、观自在心。有时候个体和社会的疾皆源于不和谐,吃茶乃一种形式,通过吃茶而助思考、觅清源,力求证悟和内心的和谐才是根本。

 

问:你希望自己住山,是心中有所寄托还是说心中描绘了一个修心的蓝图?

 

答:我喜欢住山,只因喜欢山里清新幽静的环境,喜欢将自己融于大自然之中,喜欢徜徉于山水之间,领略林霭山岚的妙化、清风明月的空灵自在,“清风化朗抱,静气寄虚怀”。居于终南山中,才真的有“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的感觉。

 

古语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山水的灵气会直接感染人,与人相契,产生无限的智慧和仁爱之心,有智慧的人,绝对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下名山僧占尽”,佛家最是智慧者,处于寂静的山林,才能远离尘世、远离浮华,才能心无旁骛,一心修行,才能静观云物会天机。也只有住山,方可享受独处的乐趣,能体会一种禅境,静修参学,不断认识自然与自我,生出无限智慧。

 

我要住山,便要将书画琴茶都带进山里,把自己的心安在草堂之中,在清净之地学习和修证,以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通过住山的方式来弘扬传统文化,去影响周围的人,装点山林,爱护山林。

 

道任在终南山上拍照

 

问:古有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人的一生中知音、 知己难求,能说说你目前的知音吗?

 

答: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世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其实大可不必。知音是一种理解和默契,也是一种认同,甚至有时候仅仅不排斥,就算知音了。“高山流水遇知音”只是个传说,是一种理想状态。人做事情首先要“无愧我心”,就是要明心见性,首先要自己了解自己的心,自己做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外相还是基于本真,是要做给别人看,还是要把事情做好,圆满自己、快乐自己。如果只为了做给别人看或者愉悦别人,那肯定会急于得到认同和理解,希望有许多知音来满足一种心理需求。而我认为做事情首先要满足自己的要求,要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首先要做自己的知音。自古圣贤皆寂寞,有没有知音只是外在的东西,只要自己把自己搞明白了,自己能得到快乐就足矣。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宁愿做自己的知音。

 

现实意义的知音,大多指的是一种友谊,乃先有感情,而后知音,我有好多这样的朋友,他们对我理解又予以支持,认同感很强,我得感谢他们。

 

觉山:晚年皈依应机缘《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不还:叩梦终南参研唯识《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心一:修行之人非皆隐《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释永净:心有所向居清幽《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法清:任是市井亦深山《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本如:净业寺中净灵心《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道家传奇人物:陈抟老祖


清明节和寒食节 ▎清明,是节日也是节气 ▎刘邦清明扫墓 ▎清明祭祖的演化


纷繁多彩的八卦史话《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文化》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节选)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全集


佛禅大智慧:出家要清闲 ▎身是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 ▎佛法在世间(禅诗 拾得 神秀 慧能)


102 阿罗汉弟子逝世的方式 ▎103 涅槃 ▎104 ... ▎105 ... ▎106 ...《尊者阿迦曼 传》


07 阿难不敢自谓多闻 ▎08 众香国菩萨问法 ▎09 佛说如何修持▎10 …  ▎11 …《维摩诘经讲记》第11品 菩萨行


最具佛性的树:菩提


佛学典故:人命在呼吸间


修证心得:2 闭关发愿与内景展现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


关于闭关1:冈地珠固的菩提心


关于闭关2:噶玛罗卓 三年三月三周又三天


关于闭关3:德谦喇嘛的闭关收获


关于闭关4、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 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


关于闭关6、7:实修和理论哪个更重要?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


关于闭关8:八十岁仍在修行的科卡


《甚深内义》全集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敦珠仁波切对大圆满禅修的私人指导


修持大圆满心髓彻却、脱噶之体验(附:根造上师简传)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第一章 玛尔巴与藏密转世秘咒《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1:藏地最早的教派--宁玛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2:萨迦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3:玛尔巴尊者和密勒日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5: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6:宗喀巴师徒三尊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7: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8:藏传佛教的论著 ▎经论的修习


关于密宗道教来源的讨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基督教隐士:瓦尔登湖畔:亨利·梭罗《隐士:透视孤独》


基督教隐士:装饰性的隐士 《隐士:透视孤独》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4 安布罗斯(Ambrose)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下)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  (上)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2——莱奥尼德(Leonid)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1—— 圣山 ▎俄罗斯的隐士 ▎第一位灵性导师 ▎小隐修团 ▎圣母进堂小修道院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9)同情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8)明辨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7)关于 骄傲|谦卑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6)关于 “顺服”|“虚荣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5) 关于 “禁食”“贫穷”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4)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3)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2)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1)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光明体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专注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境域 灵境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净土 教导汇集(解脱 入内 回撤)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银线 教导汇集(回撤 入内 解脱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