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2:萨迦派

德昆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萨迦班智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2:萨迦派

 

编者按:从古至今,关于藏传佛教的争议一直存在,在此不赘述。其实,藏传佛教理论比较权威的诠释在格鲁系;当然,汉地流行的却是宁玛系(大圆满)。刨去神话色彩,必须承认藏传佛教还是比较多的保留了实修的传承(含理论、实践),而且,因为历史的原因,藏传佛教一直有关于“如何做上师”的比较专业的、私密的“职业”技术培训,所以,即使同样的修证水平,藏传的上师显得比汉传的“有型”、“高大上”得多。

 

公众号选择介绍一些比较基础的藏传佛教理论,供大家比较、参考。或有“自赞毁他”的部分,预先请诸看官周知。转载此文绝不代表公众号意见。

 

另,本文作者德昆,网络没有发现其详细资料,疑似黑德昆先生的笔名。

 

1 萨迦派的崛起

 

在宁玛派坚持弘法的同时,另一个以家族传承为主要特征的派别也在11世纪开始兴起。萨迦派成为继宁玛以后形成的另一大教派,主寺萨迦寺(在今西藏萨迦县境内),所在地旁的山坡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因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俗称花教。

 

1073年,吐蕃王朝贵族后裔昆·贡却杰布在萨迦建立萨迦寺,此后逐渐形成萨迦派,萨迦派由昆氏家族世代相传,有血统、法统两支传承。萨迦法王由昆氏嫡系后裔担任,萨迦寺的住持则由昆氏族系高僧担任。萨迦派不禁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

 

萨迦在形成教派体系、扩大宗教影响的过程中,出现过著名的“萨迦五祖”。除却创始人贡却杰布之外,“萨迦五祖”最为知名。

 

“萨迦五祖”中,前三祖仅受居士戒,身着白色俗装,故名“白衣三祖”;后两祖出家持戒,管理政教,身着红色裂装,故称“红衣二祖”。白祖三人分别是:萨钦·贡噶宁布、索南孜摩、扎巴坚赞;红祖二人分别是:萨班·贡噶坚赞、卓滚·曲杰帕巴。

 

初祖贡噶宁布是贡却杰布之子,他主持萨迦寺,将萨迦派的“道果”教授等显密教法融会贯通,使其体系完整,被尊称“萨钦”(萨迦派大师)。二祖和三祖分别为其二子、三子——索南孜摩和扎巴坚赞。四祖萨班·贡噶坚赞是萨钦·贡噶宁布的四儿子贝钦沃布的长子,从小出家为僧,长大后继承叔父扎巴坚赞的法位,成为萨迦寺寺主。

 

萨班·贡噶坚赞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通晓五明,学究三藏,成为西藏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班智达称号的人,被尊称为萨班·贡嘎坚赞(萨迦班智达,班智达意为大智者)。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是第一位与元朝皇室建立关系的人,在西藏对外和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构建中起到开创决定性作用。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进入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迫使西藏地方势力对之臣服。西藏地方势力派出当时萨迦派的高僧贡噶坚费与蒙古接触。1244年,贡噶坚赞带着自己的两个侄子八思巴和洽那前往凉州(今甘肃武威)见成吉思汗之孙阔瑞。1247年,萨班向全藏发布了《萨迦·班智达致西藏众僧俗的劝导信》,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西藏由元朝行政管理的历史事件。

 

凉州会谈后,八思巴和洽那被留在了蒙古生活。

 

卓滚·曲杰帕巴是萨迦五祖中的红衣二祖,是萨班·贡噶坚赞的弟弟索南坚赞的儿子,本名叫洛追坚费,汉文史习惯译为八思巴。他从小聪颖过人,加上伯父萨班·贡噶坚赞的悉心教导,八岁时就能向人们讲经,除却高僧的身份,他也是一位精通政治的人,一生为巩固西藏与元朝中央政权的关系出力,推动了蒙、藏、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八思巴十岁左右即随伯父萨班·贡噶坚赞赴凉州与蒙古汗王谈判,调停西藏事宜。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政治的经验,为其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深厚基础。1251年,阔端和萨班·贡噶坚赞先后在凉州去世,十七岁的八思巴被萨迦班智达任命为自己的法位继承人,任萨迦寺住持和萨迦派教主。

 

1258年,八思巴在佛道二教大辩论中大放异彩,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忽必烈即位后,封八思巴为国师,总理佛教事宜,领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事,洽那掌管典司事物。1268年,八思巴奉命创制蒙古新字。1270年,八思巴升号帝师、大宝法王,成为既是萨迎派教主又可代表中央政府的显赫人物,管理藏区的政教事务。

 

当时不仅整个雪域被收入萨迦派大白伞盖的覆盖之下,在内地乃至汉地东南沿海等大元帝国的领土之内,都能看见萨迦派的庙字及僧众。

 

帝师八思巴曾在忽必烈的支持下,在曲弥举办规模宏大的曲弥仁摩法会,成为继纪念阿底峡尊者的阿里大法会之后第二次影响深远的大法会。这两次法会和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举办的祈愿法会(藏语为“莫朗钦茂”,即传昭大法会),合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法会。

 

2 萨迦寺的辉煌

 

在元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萨迦派建立地方政权,掌握着西藏的行政大权和经济大权,统治西藏达两百余年,其他教派无法与之匹敌。

 

有此条件,当时的萨迦派主寺萨迦寺藏经甚丰,八思巴时期曾集结了卫、藏、康三地区的缮写家用,用金汁、银汁、朱砂、宝石和墨汁精心抄写各种佛经、佛典。更有元代的坛城壁画以及宗教法器等珍宝无数,萨迦寺曾被誉为“第二敦煌”,现在留存下来的藏经和藏品数相比昔日不过寥寥。

 

萨迦寺分为一河相隔的南北二寺。北寺于1073年由祖师贡却杰布建立,经历代萨迦法王加盖修建,曾巍峨壮丽,冠绝一时,南寺创建的年代晚于北寺,于1268年由八思巴修建,在元代曾是全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北寺主体现已成废墟,近人所称的萨迦寺,都是指南寺,八思巴曾在这里奉命创制蒙古文字。

 

萨迦最负盛名的是“拉康青摩”,创自八思巴大师从汉地回藏以后,施主是仁清释桑波。大殿内所有的柱子都是世间稀有之物,殿前有四根大柱,由东到西,一是乌木柱,二是黄木柱,三是白木柱,四是棕木柱,都是元朝皇帝所赠之物。

 

大殿里还陈列了许多瓷器,十分名贵,以明朝为最多,宣德年和成化年制造的触目皆是。上古的佛像也是琳琅满目,特别是大殿的顶上,堆满了佛像。

 

萨迦曾是西藏制造佛像很有名的地区,其佛像用金、银、铜三种原料混合而成,色泽柔和而光亮,大殿上这种佛像不下万尊。大殿的四壁曾堆满了经书,都是用金汁写成的。萨迦人说,如果殿外的墙壁倒了,经书就是第二层墙壁,由此可知经书之多。当年缮写经书所耗费的黄金,算一算何止千斤。

 

虽然九百年前的辉煌不复存在,萨迦寺仍不失为全藏最重要(也是海拔最高的)的学术中心之一。

 

说到萨迦寺,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南宋恭帝赵顯。亡国之君,命运大多不济,不得善终,著名的譬如败家才子皇帝宋徽宗,身为臣房,客死异乡,凄惨之至。似南宋恭帝这样的,国破家亡之后,被遣往雪域出家,终成一代高僧翻译家的,也是峰回路转,令人喷啧称奇。

 

德祐二年(1276)正月,临安城破,五岁的小皇帝恭帝随谢太皇太后投降。二月,他和母亲全太后及随从被押离临安北上,五月到达元大都(今北京)和林圈养;很快,忽必烈召见了他,被封为瀛国公、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全皇后、谢太皇太后都封了爵位,赵宋宗室基本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安置。元二十五年(1288),恭帝十八岁,元世祖忽必烈担心留着他将成为后患,想除掉他。恭帝获知这消息后,请求剃度为僧,永脱尘世。忽必烈应允。

 

据元代高僧释念常所著《佛祖通载》记载:“宋主以王位来归,学佛修行。帝大悦,命削发为僧宝焉。”于是“受赐钞百锭,往吐蕃学法”。十二月赵顯启程,从脱思麻进入乌思藏(今西藏自治区,元称鸟思藏,清朝称为卫藏,后改称西藏)

 

赵顯入藏后居于萨迦寺,更名合尊(1ha-btsun)法师,号本波讲师(“本波”是萨迦寺所在地的山名)。赵顯以赵家人遗传的文化素养,很快在萨迦寺学会藏文,并勘对藏汉文佛经,重加修订翻译,有《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等译作传世。在《因明入正理论》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

 

赵顯一生从临安开始,徙居元大都、上都、乌思藏,他在乌思藏定居了三十五年,讲经说法,译经法,于五十四岁时亡故,虽然再未返回中原,却成为历史上游历最远的一位汉人皇帝。

 

除了赵顯之外,萨迦派的高僧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少的译著流传下来,如萨班的《萨迦格言》和八思巴的《彰所知论》等。

 

萨迦派对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萨迦派于1550年在四川德格更庆寺所设的德格印经院,迄今为止仍是藏区最著名的印经院,刊刻藏传佛教经书、各教派重要著述、历法和医学等千余种典籍,对保护、弘扬藏传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德格藏有藏文经板数十万块,最有名的是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大藏经板,也就是所谓德格新版大藏经。与后藏的那塘版、前藏的布达拉宫版以及北京的雍和宫版比较,这个版本更加清楚易读。其他如黄教、花教、白教、红教等显密典籍经板也保存得十分完备。

 

原先康区有一种风俗,来德格印经的人自备印墨,付给印刷工人工资,就可挑选自己喜欢的经板进行印刷。

 

3 萨迦派的衰落

 

创立萨迦派的昆氏家族,其信佛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当时的大臣(内相)的儿子昆·鲁益旺波泽真(龙王持寿)是最初出家的七觉士之一,他是昆氏家族中诞生的第一位出家僧人,也是藏传佛教史上产生的第一批僧侣之一。自他之后,昆氏家族子孙数代修持莲花生大师传承的旧译密咒法要。

 

在贡却杰布之前,昆氏家族一直信奉宁玛派,即使是灭法时期,法脉也在家族父子之间薪火相传,未曾断绝。贡却杰布的兄长昆·若喜饶茨诚学识渊博,持戒严谨,精通密法,既是当时昆氏家族中的教主,又是昆氏家族自信奉宁玛派教法以来最后一位大师。

 

藏传佛教史籍以昆·若喜饶茨诚为界,此前昆氏家族信奉宁玛派,从贡却杰布开始建立并信奉萨迎派。

 

贡却杰布幼随父兄学习旧译密咒教法和经典,通达显密教法。因见时人多修持旧译密法,行为错乱颠倒,再修持旧密,亦难有殊胜成就,遂遵兄长之命,前往芒喀地方卓米大译师处学法,获得了新译密续的教授与证悟。

 

宁玛是旧译密咒派,萨迦可算是最早的新译密咒派,它创立时正是阿底峡入藏、噶当派的教法产生影响时,创始人贡却杰布曾依止阿底峡的大弟子桂·枯巴拉孜学习显教。贡噶宁布则依止噶当派僧丈底·达玛宁布等学习龙树的中观和慈氏诸论,受噶当派的影响很大。其后的高僧也多从噶当派高僧修学,故而萨迦教法的特点,是融汇噶当教法的显密圆融,由显入密,以显教为基础,以密法为究竟的法门。

 

萨迦派最独特的教法是被奉为核心教法的“道果”法,或称道果教授。对于“道果”,在显宗上讲有三个次第,即“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见,知此为智者”。密法则有三大学派,即俄尔派、贡噶派和擦尔派。虽然这些支派各有其不共的修法和知见,但都源自萨迦派的传承。

 

“道果”字义为道路与果证,实际上包括了全部的基、道、果,从最基本到最高深的内容都有。涵盖从初入门至第十三地“金刚持佛果位”的完整道路。“道果”由两大部分组成:三现分与三续分。三现分即波罗蛮乘(因乘、显乘)的共通教法,当中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不净现分”,包括轮回过患、人身义大难得、死殁无常、因果业力。

 

第二部分“觉受现分”,又分共同与不共两种,共同觉受现分包括慈心、悲心、菩提心;不共觉受现分是金刚乘的教法,在三现分中没有详细阐述。

 

第三部分“清净现分”,解释有关佛果的功德。行者接受菩提心戒,因灌顶,学习三续分,外生起次第,再接受道灌顶,内生起次第的教学。外、内生起次第都属于宝瓶灌顶,行者依次接受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第四灌顶的教学,后三个灌顶属于圆满次第。

 

以上就是“道果”的完整修学次第。

 

因元朝的覆灭和萨迦政教内部的分裂,萨迦派在西藏的政权被新兴的帕竹噶举政权所取代,失去了对整个藏区的统治权,但萨迦仍管辖着自己原有的大部分属寺,出现许多振兴教法的人才,噶举及后兴起的格鲁都从其处获益甚多。

 

入明后,萨迦派高僧仍颇得朝廷尊崇,贡噶扎西前往南京朝见永乐皇帝,受封为明朝三大法王之一的“大乘法王”,除此之外,对萨迦派还封有“赞善王”“辅教王”等。至1951年,萨迦法王(萨迦寺座主)已传到八十二代。

 

本文摘录自《藏传佛教极简史》第四章第二、三、四节 作者:德昆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1:藏地最早的教派--宁玛派


藏传佛教:22 脉轮即本尊坛城  23 左右二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3-21 脉轮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2 问答录(2)《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0 五支分气 11 五蕴与五大的本质《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7 肉身的形成 8 气脉与气的形成 9 五根本气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问答录(1)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 我执与烦恼 5 阿赖耶识与阿赖耶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 菩提心与佛性  2 空性  3 自心本性《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前言  中译者序《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理论简介3:大乘思想的起源、大小乘见地的区别


藏传佛教理论简介2:三次结集及小乘佛教的观点


藏传佛教理论简介1:三转法轮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敦珠仁波切对大圆满禅修的私人指导


修持大圆满心髓彻却、脱噶之体验(附:根造上师简传)


谈谈藏密的守护神


第十讲 如何修梦《藏密心要十讲》


第九讲 如何进入法界大定《藏密心要十讲》


第八讲 如何生起和收摄空色《藏密心要十讲》


第七讲 如何得见明体《藏密心要十讲》


第六讲 如何修持空性《藏密心要十讲》


第五讲 如何引气进入中脉《藏密心要十讲》


第四讲 闭关要领 《藏密心要十讲》


第三讲 灌顶的意义《藏密心要十讲》


第二讲 求师须知《藏密心要十讲》


第一讲  菩提心释《藏密心要十讲》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