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始派

其他

隐仙一脉:道家文始派述真

本文发表于著名道学、内家功夫期刊《武当》杂志2020年第4期。为文始派尊师宁象理先生口述。宁泽卫(宁象理先生之儿子)笔录并加注脚,黄紫檀(太易先生)文字录入、校对整理。道家文始派述真前言:余之父师宁式和,号象理,世居陕西,生于清末戊申(1908)年,民国年间曾任教于云南某大学,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离职返乡任教。年近知命,入山隐修。父师大隐于世之时,多示人以博学知识分子之形象,实际上父师乃是道家文始派传承人身份,此固乃文始派贵隐之传统所致,亦因当时世态动乱之故。如今国运昌盛,父师之功夫亦臻于大成,不知留世年月几何?余亦古稀,阅世已多,深知文始派乃道家纯正法脉,而今不知者众,殊为可惜,故与诸师兄弟共请父师开阐文始派源流,其中牵涉丹道、易学及道家净土法等诸多重要史料,有识者当慧眼鉴之。道家之学源远流长,肇始自伏羲黄帝,光大于老子。伏羲黄帝老子是为“前古三圣”。老子之后,道派繁多,其中,流传最大者当为少阳派,包括后世的全真龙门,都是少阳派的支流。最早形成宗教教团的,当为正一派,世代家传,后来的阁皂山、闾山乃至茅山都归于正一。而最隐秘但却是与老子有最直接关系的,当为文始派,又称隐仙派,由老子亲传尹喜而流传下来。尹喜得老子传授大道后,修成正果,号曰“文始真人”,吾幼时亦曾有幸跟随父亲宁易之前往函谷关访道,得以现场印证史家之记载。吾之祖辈世居陕北,陕北农村最常见的横联就是“紫气东来”,说的也是老子传授尹喜《道德经》的典故。老子亲传尹喜无疑,然尹喜之后的法脉传承,鲜有文献提及,即是有讲,也是一言半语、模棱两可。吾得父亲亲传文始派大道,今不避浅陋,略讲数语。文始派自尹喜之后,直到汉朝,有两位杰出的传承人,一个是河上公,一个是魏伯阳。河上公注解的《道德经》非常出名,但是少有人知他是文始派易学的重要开拓者。河上公得文始派河图洛书及连山归藏乾坤易的真传,作“无极图”,这张无极图浓缩了文始派学术的精华,后来辗转传授给魏伯阳,魏伯阳吸纳并再次阐释其奥妙,并以之融汇黄老学术及方外炉火之说,于是写了《周易参同契》,这就是丹道的祖经,魏伯阳也是丹道最早的真正的创立者。【宁泽卫按】:明•黄宗炎《太极图说辩》曰“考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得之以授吕洞宾。”晋朝文始派的代表性传承人是李和,世人称为麻衣道者。麻衣道者生于东晋孝宗穆帝年间,他的师父号称“左元太极”,是文始派的一位得道高人,姓名不详。麻衣道者得道后,驻世数百年,直到五代时还有活动,最后不知所终。麻衣道者李和生平极具传奇色彩,他不但是文始派大道的传承者,他还立足文始派之易学,生发出一种道术——命相术,成为划时代的相学宗师,江湖流传的麻衣相法、柳庄神相等等都是源自麻衣道者。因为这位祖师的影响力极大,所以,朝廷、民间乃至一些宗教家为了利益都在积极拉拢他,衍生很多附会之谈。其实,麻衣道者从来不曾出家,也不曾入仕,他是隐于山林、性行高洁的文始派传承人。文始派有最上乘的先天易,有上乘的丹道,至于一些道术,只不过是不同传承人在不同时代的对大道的阐发和应用,并非根蒂。到五代的时候,麻衣道者找到了心仪的弟子,将大道倾囊相授,就是陈抟老祖。陈抟老祖是文始派承前继后的杰出宗师,他早年饱读诗书,参加过进士考试,因出身寒门,不第。后入武当山,得孙君仿和獐皮处士传授,又入邛州访何昌一,得“锁鼻术”,然而于大道之细微,始终不曾了了。别何之后,入华山,终遇真师麻衣道者,二人一见默契,定下师徒关系。麻衣道者将文始派大道及道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予陈抟,陈抟也不负所望,将文始派之学与自己过往所学融会贯通,了无疑义,达到大成的境界。【宁泽卫按】:《张三丰全集》记载“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虽然,老子之所传亦甚多矣,其间杰出者,尹文始、王少阳,支分派别,各有传人,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与父师所言基本吻合。由于陈抟并非有度牒的官方认可的道士,所以,初到华山,只是栖身在云台古观的遗址之上,然而陈抟的道德和道术,还是招引了大量的慕名而来者,后来就有了唐明宗、周世宗和宋太宗的召见。皇帝召见之后,才有资格修葺云台观。但是云台观的真正管理者不是陈抟,而是贾德升,贾德升是符箓派道士,具有合法的官方认证,他负责管理云台观并照顾陈抟的日常起居。陈抟在贾德升的照顾之下,得以心无旁骛地修炼和著述,“先天图”、“易龙图”、“无极图”,还有《正易心法注》《阴真君还丹注》等等,都是在此期间写成。先天图蕴藏着古太极图和先后天八卦、六十四卦;易龙图的核心是三坟四易图,是文始派学术的根本,隐藏着河图洛书和“连山归藏乾坤”这三坟,乃最上乘的无为之道;而无极图则进一步把《周易参同契》的秘密发挥,定下丹道五部法则——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陈抟之后的丹道各门派,都遵循这五部法则。陈抟虽然是隐士,但声名远播,不但皇帝要见他,许多道门高人也是他的座上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钟离权、吕洞宾、李八百、白鹿先生等等,这些人是不同的道门法脉,然或多或少曾受益于陈抟,如吕洞宾,就尊称陈抟为“先生”。【宁泽卫按】:吕洞宾曾两次作诗赠陈抟老祖,其一名《赠陈处士》:“青霄一路少人行,休话兴亡事不成。金榜因何无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云归入海龙千尺,云满长空鹤一声。深谢宋朝明圣主,解书丹诏诏先生。”。其二名《哭陈先生》:“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寒云去后留残月,春雪来时问太虚。六洞真人归紫府,千年鸾鹤老苍梧。自从遗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记载在《吕祖全书》。另:《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记载:“陈康肃公尧咨既登第,过谒先生,坐中有道人,髽髻,意象轩傲。目康肃公,连言曰:南庵。语已,径去。康肃公深异之,问曰:向来何人?先生曰:钟离子也。”钟离权是吕洞宾师父,陈抟当面直呼钟离权名字,由此也可见陈抟与吕洞宾当是道友关系。陈抟在华山的后期,开始了学术的传承工作,他的主要弟子有张无梦、贾休复、张远霄、刘海蟾,都是得到全部法诀的传承者,陈抟把先天易、最上一层无为法和丹道都传授给他们。陈抟其他的弟子还有种放、涂定祥、皇甫、杨扆、苏澄隐、武元亨、寇朝一、张咏、金砺、释梦英等,或得相术,或得睡功,或得丹道,或得易学,皆非文始之全学,但这些人都是社会名流,或是朝廷重臣,或是地方贤达,或是名医,或名道、名僧,经他们的传播,形成了围绕陈抟为核心的华山学术圈,让文始法脉大放异彩。文始派之学术向来一脉单传,但是到了陈抟老祖之后,形成了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传承线。【宁泽卫按】:北宋《高道传》记载张无梦“入华山与刘海蟾、种放结方外友,事陈希夷先生”。南宋《嘉定赤城记》也记载“本朝张无梦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师陈抟。”在五位得全学传承的得意弟子里面,张无梦与刘海蟾是较早从学的。贾休复与贾德升是兄弟,贾休复为兄长。张远霄悟性极佳,成就很大。刘海蟾后来又经陈抟的引荐,跟陈抟的道友吕洞宾学习少阳派的学术,后来收了蓝养素、马自然、晁迥、王筌、张伯端等人为徒。张伯端写《悟真篇》,带有少阳派和文始派的特色,也是丹道名作,但是缺少了文始派的核心先天易,因此比起《周易参同契》还是逊色不少。贾休复号火龙真人,驻世极长,直到元代还出来收徒,他的著名弟子,就是张三丰。张三丰徒弟有沈万三、邱玄靖、孙碧云等等,沈万三家传沈线阳、余十舍、余飞霞等人,孙碧云传李春芳、陈莲溪等,邱玄靖传赵太斌、何九天等。由于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太极拳,流传到全世界,影响极大,因此张三丰传承的这一脉,又是文始派里面的显派。张无梦首传许修真,再传贾德升。德升祖本是服侍陈抟的道士,但他是符箓派出身,开始并不重视内炼,兼之管理、应酬的外务较多,所以并没有真正得到陈抟的传授。陈抟当时是根据贾德升的具体情况,重点讲授《太上灵宝洞玄净土生神经》,以及《太玄真一本际经》里面的“净土品”。这两部经典可用于个人日常修行,并可用做宫观道众的早晚课,贾德升早晚诵读,并应用于一些斋醮活动,取得极大证验,后来甚至被皇帝召入宫中做法事,亦大验,故发生极大的思想转变,认识到内炼之道才是诸多法术的根本。然而,此时陈抟已然羽化,不得已,求学于陈抟的真传弟子张无梦,初不允,再三恳请,方得列门墙,又经九年历炼,方得文始派全部真传。数年后,张无梦金陵羽化,贾德升回华山,为陈抟建希夷祠,并比较之前得之于陈抟的《太上灵宝洞玄净土生神经》和“净土品”,发现其中之优势与不足,渐有新意,于是毅然将宫观事务交付其他道士接手,下山南行,隐于终南、太白一带。【宁泽卫按】:宋•李易简《混元仙派图》中列举的陈抟直传弟子有鸿蒙君、张乖崖、付林、李挺、张四郎、皇甫、涂定祥,再传弟子有贾德升、王袞。张无梦自号鸿蒙子,即《混元仙派图》所说的鸿蒙君无疑。张咏,北宋名臣,自号乖崖。惟《混元仙派图》将贾德升列为种放弟子,大疑。种放主要是继承陈抟之易学,《宋史•朱震传》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其他宋人著作,如邵雍之子邵伯温的《易学辨惑》,也列举了种放弟子,也都没有贾德升。种放后入朝为大官,其思想偏于儒家,贾德升乃云台观道士,历史上,道士拜儒生为师的例子几乎没有,因此父师所言更符合史实与情理。吾家族先祖源自春秋卫国大夫宁武子,本族居于河南新乡一带,南北朝时一迁山东,再迁广西,后终安定于陕北,世代以耕读医卜为业。至宋初,家族人丁兴旺,颇有薄田余粮,平时常行施药救济之事,善名在外。据父辈们口述,元至正年间,宁氏族居的村落来了一位云游异人借宿村里,他形如松鹤,目如点漆,破布褐衣,长须及胸。此人和善寡言,与人交流不多。当时家族长宁石简本着扶贫救苦之心,每日遣其子宁经符每日送餐。宁经符年方总角,活泼能言,甚得异人青睐,相与忘年。此异人其实是贾德升祖师,德升祖离开华山之后,先是与兄长贾休复同入终南,后离开自行觅地静修,终成大道。德升祖师得道之后,除了梳理先天易及金鼎火符之外,更在当年陈抟祖师传予的“净土品”基础上,顿悟真正净土乃众妙之门,将过往之净土法由小成品位升华到大成品位,因而为文始派留下宝贵的大成净土法脉。贾德升祖师居村十余年,临行之际,将文始派先天易、金丹大道及自己领悟的大成净土法诀,倾囊授予宁经符,并赐号道守,然后飘然离去,不知所终。宁经符先祖之子辈皆沉溺术数,不悟大道为本,于是经符祖传授了外姓李如同、万清和等人,事了后追随德升祖入终南而证道。明万历年间,经符祖欲了手而去之前,暗回宁氏故里一睹,发现其中有后辈女子名宁亭淑,心怀出世之志,聪慧娴能,于是多方考察,确认为载道之器,乃显身并授予文始派全部法诀,赐号包玉。此时,文始派之学术,经经符祖之手,进一步发展,先天易、金丹大道、大成净土三足鼎立,道术并用,体用兼赅。宁亭淑得全法诀后,独喜道家大成净土法,毕生精勤并以此成就。亭淑祖又并兼丹道及先天易,发心担当,后传子侄数人,分别为宁定明(括厄)、宁观法(括乾)、宁昆卿(括中)、宁其迈(括虚),其中宁括虚本姓张,为宁亭淑之子,得法之后随母姓。其时,满清入关,其迈祖将全部精力发在大道之修证之上,他苦志大道,发展并完善了先天易、大成净土法,堪称宗师。宁其迈在当时云贵陕之隐士圈里颇有神异之名,龙门闵一得曾访其迈祖,得到部分大成净土法之传授,然未窥堂奥。【宁泽卫按】:闵一得《古书隐楼藏书》“二懒心话”曰:“冥尔目,调息片时。觉息调矣,始以意凝神于脑......随以意引到中黄,亦如上法存之,觉中黄纯白,此净土法也。”此处净土指修炼关窍,其意狭小,非真净土,可知闵虽是丹道高人,然于道家净土之大成境界,确实未得真传。父亲宁易之是宁其迈祖的小孙子,自幼好道,甚得其迈祖喜爱,于弱冠之年授受,尽得文始派真传,赐号万都。父亲修学以先天易之无为法为主,然于道家大成净土和丹道都有深研,每每入室常一坐数日,逆料人事一语中的。父亲文采飞扬,然而不喜作文,常言:“大道无名,岂区区方块可攀拟?”真得文始心髓者也。吾幼年时,父亲因供职私塾,移居家镇上,育吾弟宁式成。余弟兄两人幼承父教,惜资质愚钝,幸蒙父亲不弃,授予文始派全部绝学,赐吾号象理,赐吾弟号象帝。吾生逢战乱,隐姓埋名,欲学文始历代诸祖不言之教,与世人面前从无展露。早年余道曾传于犬子宁泽卫(须天)和小侄宁阳修(须清),万幸又逢太平盛世,不敢将历代祖师积累之瑰宝私藏门庭,故入千禧年之后,复陆续收徒段果敏(须慧)、于心本(须水)、黄紫檀(须愚)三人,尽数授予文始派全法,翼祖师绝学不至埋没吾等山野愚夫之手。吾等所传承,仅文始派之一支,文始派法脉其他支派汝火龙祖、远霄祖等等,于今各自有传承。其中张无梦祖师传陈景元、许修真一脉与吾交好,据言,其法脉为张无梦--陈景元--许修真--龙隐子--史明德--王玄通--欧阳从秉--杨三全--邓至深,当代传人张理悟。其中细节,待其传承人将来公布,吾不多言。【宁泽卫按】:道家贵隐,古来法诀都是通过口传的形式流传。口传,是道家实修经验的传承方式,许多道家隐士实际上终身不立文字,文始派更是如此。最上乘法,本无文字,但亦因无文字之蛛迹,就难入文献记载。今余恳请父师破例,留下图文,虽是与时俱进,亦已是亵渎传统,甚望学者得之珍视!重要附录下面的珍贵图片,《武当》杂志限于篇幅未经公开发表,现经征求宁象理师尊的同意,郑重公开发表!文始派当代部分传承人合影(己亥年摄于泰山)。居中为宁象理先生,右一宁阳修,右二黄紫檀,左一于心本,左二段果敏。宁象理先生(右二)与段果敏(左二)、于心本(右一)、宁阳修(左一)宁象理先生(左一)与于心本(中间)、宁阳修(右一)宁象理先生(左)与黄紫檀(右)己亥年春天,宁象理先生于终南山无人庐手书“神洲净土”。神洲净土是道家大成净土法的终极净土,乃顶阶阳神成就所证入之境地,与最上一乘无为法及金丹大道的终极境界,殊途同归。神洲净土就是老子说的“众妙之门”,黄帝说的“无极之野”,是古今中外一切证道者所能够证到的最彻底的绝顶境地。能够证入“神洲净土”,是道家大成净土法与宗教里面的小成净土法之根本区别之一。经宁象理先生审定的文始派前四层丹诀。明眼人可知,此乃正统上乘之丹法,并无“下丹种”、男女双修之邪说。文始派丹法以内丹为主,辅以外丹、神仙眷属法及续命术。当代文始派传人宁阳修师兄,与夫人结为神仙眷属,精修内丹,并常年服食中正九转凝雪紫金丹,其长须本已全白,现又逐渐转为黑色。该丹药本为文始派至宝,后来部分炼制方法流入江湖,经后世丹道医家简化,变为“中九丸”,效力虽大减,然亦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以上三张图片,是文始派历代口传的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之部分,在当代经宁象理、宁象帝二位先生传出,由黄紫檀、高惠君等人整理绘图,第一次公之于世!而对核心的卦象模型及数理,还是留待以后时机成熟再行公布。连山、归藏、乾坤合称“三坟”。三坟是《易经》的主体。真传之三坟,并不用于预测、风水等等小技,而是大用于证悟。由“三坟”构成的“三坟四易图”,正是无为法悟道的根本,它描述了宇宙从一颗至精,经历河图之数、天地之数、大衍之术、小衍之数、万物之数乃至形成今天我们能够观察到的芸芸万象的全部过程。以三坟为主体的《易经》,是最透彻最直接最简易的证道之学,蕴含着至道修炼里面最上一层无为法。声明:文章原创作者是文始派尊师宁象理先生,图片部分实拍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要转载,请联系我们。太易先生.羲黄讲堂1.
2022年9月5日
其他

悟道 |道学传承的十五个学科

前言:根据庚子年壬午月太易先生在成都参圣书院“品茶论道”会上的发言整理道学传承与大义主持人欢迎词各位道友,欢迎大家参加书院举办的“品茶论道”活动。此次我们非常有幸请到太易先生黄紫檀老师,为大家讲解“道学传承及大义”。
2022年8月7日
其他

悟道 | 用道学象数理解读量子力学

前言:本文根据太易先生在大道家园羲黄讲堂的讲课录音整理。如有出入,以羲黄讲堂录音为准。太易先生,道家羲黄老庄一脉相传之至道在当代的精研、深修、传习者,他是道家文始派易道医三位一体的传承人。以文始派为核心,博采东西南北诸家之长,修行精深。在确立了最上一层无为法之主干后,他于2014-201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道教)专业深造,并博采西方科技潮流之长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太易先生提出
2022年7月30日
其他

悟道|道家四种净土的前世今生

前言:根据太易先生在羲黄讲堂的录音整理。太易先生,道家黄帝老子一脉相传之至道在当代的精研、深修、传习者,他是道家文始派易道医三位一体的传承人。以文始派为核心,博采东西南北诸家之长,修行精深。在确立了最上一层无为法之主干后,他于2014-201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道教)专业深造,并博采西方科技潮流之长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太易先生提出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悟道|太易先生解读道学真正内涵

前言:根据太易先生2017接受宏亮老师的采访录音整理。主持人: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宏亮老师,心灵之缘千聊讲堂创办人主讲人:太易先生太易先生,道家黄帝老子一脉相传之至道在当代的精研、深修、传习者,他是道家文始派易道医三位一体的传承人。以文始派为核心,博采东西南北诸家之长,修行精深。在确立了最上一层无为法之主干后,他于2014-201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道教)专业深造,并博采西方科技潮流之长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太易先生提出
2022年7月24日
其他

悟道 |走进庄子的南华世界.完整版

前言:根据太易先生在大道家园羲黄讲堂的讲课录音整理。走进庄子的南华世界一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继续分享《十大道学根本经典》里面的智慧。今晚的话题是:走进庄子的南华世界。说到庄子,大家都很熟悉,也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如果是中国人的话,至少在课本上学习过庄子,即使不是中国人,也会在文学名著里面看到过庄子的文章。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完整地读过庄子的,或者只将他当着一般文学作品,或只将他当着某某哲学著作,并加以“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实际上,庄子果真是哲学吗?庄子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的著作是什么样的著作?在进入话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温习一下庄子里面的一下著名篇章,先唤醒一下内心深处的记忆吧。附《庄子·逍遥游》原句: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yè)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cī)疠(lì)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肩吾、连叔是《庄子》里面的寓言人物,而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曾经高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而隐晦地教训过孔子的那位。接舆的话,连孔子都无法反驳,肩吾当然更是惊怖,因为这个跟他的认知大有径庭——注意,后世汉语词汇里面使用的成语“大相径庭”就源自这里了——接舆说了些什么呢?肩吾老老实实地转告:接舆说“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着,他的皮肤雪白得可以媲美冰雪,他姿态柔美,好像没有结婚的女子,他自然辟谷,以清风月露为饮食,他出行则乘坐云气,驾驭飞龙,瞬间可以游遍五湖四海,而他不出行的时候,凝神涵养,则可以让万物不会发生灾害疫病而五谷丰登。”肩吾就不相信了,跑去问老师连叔。连叔看了肩吾一眼,一声长叹,然后语重心长地说:“接舆的话都是真实的,事情就是这样子。(你如不可接受,那你就要自我反省了。)就好像眼盲的人不可以与他探讨文章的优美华丽,耳聋的人不可以与他聆听钟鼓激昂动听的声音。难道只有形体才有聋和盲的吗?这个世界上也有智慧上的聋子和盲人啊,你就是这样的智慧上有缺陷的人。”“接舆说的姑射山神人,他的德行,磅礴浩大,可以与万物贯通而合一。天下大乱,人人都祈祷和平,而他不需要辛苦疲惫地为治理天下操劳、祈祷,因为他在凝神的状态之中,就可以统筹万物,使世人同归大道,协和成一,天下太平。这样的人,当然就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伤害他。即使洪水爆发达到天空那么高,他也不会被淹死。即使天下火热大旱到金石都融化、土山都烧焦了,他也不觉得热。他身上的灰尘和污垢,就可以铸造出尧舜这样的圣人,他又怎么会以追求物质为自己的事务呢?”因为有了庄子这段关于姑射山神人的描述,庄子以后,姑射山也就成为道学里面理想完美净土的代名词了。二好,我们再分享第二段。这段篇幅不长,但是有点绕,大家要留意。根器好的人,或许会有言下顿悟的情况。附《庄子·齐物论》原文: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这段话出自《庄子·齐物论》,不太好理解。但是一旦能够理解或者悟透的话,所谓的“顿悟”也就在这里了。从语言的风格来看,这段话是典型的庄子文风,同时这段话也是庄子引导后学“言下顿悟”的极具特色性的神来之笔。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明白,春秋战国时候的诸子百家里,有所谓的“名家”,如公孙龙、惠施等等。“名家”们有个特点,就是他们执着于事物的相异性、不同性,大搞概念上的诡辩。著名的论题就有“手指非指”、“白马非马”等等。我们看一下他们怎么玩呢?他们是紧紧抓住了事物的相异性、差异性。比如,要辩论“手指非指”。先要找出自己的手指和别人的手指的不同之处。那么,即使是自己的手指,大拇指也与其他四根手指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然后把自己手指的特性——如长短、粗细、嫩糙、螺纹等等独有的特征——放大,来代替其他人手指的全部共性。别人的手指与我们自己的手指当然不完全相同啦,比如,指纹是完全不同的,那么这些“名家”就说:这就不是手指了。又或者他们将大拇指的独有特性抠出来,当做是手指的全部特性,再以大拇指的特性评判其他手指(比如,大拇指就这么短、这么粗),当然就推导出“其他手指都不是手指”的结论——这就是“手指非指”的诡辩。“白马非马”呢?大体是一样的。他们首先用白马“白色”的特性来界定马的全部属性,那么黑马、黄马、棕马肯定与白马都不同,至少颜色不同。那就对不起了,以此概念来看,这些就都不能算是马。这些都是执着、放大并借助事物的相异性、差异性,来玩弄概念的诡辩法。要破除这样的谬论并不难,但是庄子高明的地方,是不直接破除,而是顺着名家们的格调语调,再深入分析。庄子说:你们这样的证明太次了,还有更好的玩法呢,你们要玩,还不如进一步把事物拆开来细分,也可以证明的,而且可以更方便快捷呢!庄子就继续顺着名家们的思路讲。我们看看庄子是怎么说的:比如说,要辩论“手指非指”,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手指拆散、细分手指上面有皮肤、指甲、骨头、血肉乃至更细的纹路、毫毛(如果今天看来还有细胞、分子、原子)等等,很显然,单独这些东西都不是手指啊!这就把第一个“手指非指”的命题推导出来了。还有,要辩论白马非马,也很简单。咱们进一步把马细分,看看马身上的非马的东西,如毛发、皮肤、马蹄、眼睛、内脏等等。这些概念细分开来,也都不是马——一句话:“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非马喻马之非马”。这样就证明完毕了。庄子给他们做了一个“证明”,好像还带着一点点游戏、戏谑的语气,可能还带有一个问号,问:好玩吗?看上去庄子好像是在附和,实际上是引导名家们,彻底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破除对事物属性、名相的区分。有悟性者,不难当下顿悟。实际上,庄子不仅仅是引导当时执迷不悟的名家,也是对我们后学者做了一个开导。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名家”的习惯,是不是?我们都习惯于以某某概念去分别对错是非,整天生活在一个狭隘的有分别的虚幻的概念世界里。所以,庄子就进一步帮助我们破除迷幻:当我们再进一步,如果可以透彻地解析手指和白马,细分到最核心的、分无可分的成分(当然道学里没有原子、夸克之类的概念,而是称为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单位为“至精”),那么,天地和手指,万物和白马,它们的根本构成,都是宇宙之“至精”——这不都是一致的吗?这就是“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与手指,万物与一匹马,穷究到根本,都是一致的。破到这里,不管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样的名相,什么样的执着,什么样的分别,用这样的思路破下去,都会一一地冰释瓦解。大道的实相,也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就是庄子给我们上的一堂如何悟道、如何开悟的课。三我们再进入下一段的分享、赏析。这一段是讲“心斋”的。我们先看原文: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这段是庄子借助孔子的口,描述至道修炼的顿法。在庄子悟道证道这个体系里面,心斋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什么是心斋呢?颜回(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这也是我们的问题,)孔子简要地说:虚者,心斋也。怎么达到真正的“虚”呢?这里有些流程:第一步是凝神一志。怎么样凝神?原文说:先以耳朵听气——原文里说的比较简略,不同的传承,可能有所不同。在大道家园普传的道家大成净土里面,这里是要借助咒语的,其他老师或法门可能会借助呼吸(传承不同,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听息。第二步,通过“听”初步凝神静心后,就要进一步的深入到“听”的境界里面去。一开始是用耳朵听,然后逐步过渡到用心听。当我们“听”的耳光可以停止在耳朵,不向外面求逐的时候,后天有分别的人心就会与大道契合——这就是“符”;第三步,这个时候要放弃“听”的行为了,因为“听”还是有主观的意识在内,只有连“听”都放弃,才可以体悟到“气”的真正的虚空属性——虚空到什么程度?万事万物、一切事物都在其中——这就是“待物”。什么是“待物”?可以包罗、容纳天地万物就叫“待物”。“心斋”往往是与“坐忘”联系的。何谓“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是庄子的原文)。意思是:忘却自己的形体,罢黜、摒弃自己后天的耳目及后天识神的小聪明,脱离形体和知识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心斋的各阶段,其实也是坐忘的深入,最后的境界都是一致的。颜回得到心斋的教诲之后,就达到“未始有回”的境界——就是连颜回这个“人”也虚化掉了。孔子就进一步指点他深入之后的内景,这里用到一个术语叫“虚室生白”,这是本性的光明凝结而成,实际上就是后世所谓的“玄关”,也是老子所谓的“希夷”。以玄关而悟道,其实还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之所以能画出亘古而有效的天地法则(天地之卦象),就是因为他在画卦之前进入了杳杳冥冥的状态,也就是玄关。玄关悟道法,是道学开悟的诸多方法里面的不共法门、终南捷径。而后面的篇章,是指导在玄关成型之后,如何以心斋法在日常生活之中待人接物,甚至治理国家的秘诀。这个我们在下文还要继续谈。四这段是用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作为人物。这是很著名的一个悟道的个案。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puqí),凿隧而入井,抱瓮(wèng)而出灌,傦(gǔ)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qí),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qiè)水若抽,数如佚(yì)汤,其名为槔(gāo)。”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子贡卑(bi)陬(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悟道 |太易先生妙解《黄帝阴符经》

前言:根据太易先生2017年4月21日在羲黄讲堂的讲课录音整理。《黄帝阴符经》解读原文:轩辕黄帝解译:太易先生上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中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下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黄帝阴符经》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悟道 | 太易先生正解《清静经》

文始派至道修炼之法:1.无为法,2.大成净土法,3.金丹大道。至道修炼的三大要素:1.师承,2.实修,3.读经典。十大道学根本经典:《道德经》《庄子》《关尹子》《列子》《淮南子》《易经》《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阴符经》《清静经》。《清静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2022年7月15日
其他

悟道|为何《道德经》注解分歧众多

引言本文是大道家园至真师兄根据辛丑年大道家园夏令营游学西安楼观台时,太易先生在“天一生水”的石刻前应机设教的录音整理。经先生同意后发表,以飨同道。除个别重复的语言,其他都保持了原文,未加改动。图片亦为当日游学场景。太易先生
2022年7月3日
其他

传统文化“生命与生死”学术研讨会

传统文化“生命与生死”学术研讨会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学术研讨会大道家园脩身堂.您的身心健康专家
2022年5月9日
其他

太易先生:我们要建立天地之间的昆仑

我们所提点的,主要是小朋友们,但也对无为法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直指根源的法层面的解读--破象悟道。把这四个字领会透了,我们的四天的密授和全部的精髓就在其中了,一个都不落一点都不落,就这么简炼。
2022年4月3日
其他

大道家园脩身堂康养项目简介

大道家园夏(冬)冬令营传统文化“生命与生死”学术研讨会大道家园脩身堂.您的身心健康专家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太易先生:道学传承与大义

道学传承与大义根据庚子年壬午月太易先生在成都参圣书院“品茶论道”会上的发言整理主持人欢迎词:各位道友,欢迎大家参加书院举办的“品茶论道”活动。此次我们非常有幸请到太易先生黄紫檀老师,为大家讲解“道学传承及大义”。
2022年2月1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学术研讨会

详见传统文化“生命与生死”研讨会文章,普及课程可以通过劳动换取免费学习名额:1、社会各领域成功人士,宽厚慈悲,热爱传统文化,并具有谦虚空心之态度者;2、有相当悟性、根基,
2022年2月7日
其他

大道家园太易先生简介

太易先生,号太始子。道学实证学者及升华者;道家文始派易道医三位一体全法全诀传承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智慧照护与健康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健康养生学部部长;斯里兰卡国际中国道学研究院首席特邀研究员;斯里兰卡国际中国道学研究院中国分院主要负责人;大道家园创办人。太易先生之主干传承乃是文始派,根本尊师乃是终南山宁象理,法脉传承为:麻衣道者-陈抟老祖-张无梦-贾德升-宁道守-宁包玉-宁括虚-宁万都-宁象理。老子当年西出函谷,口传尹喜至道修炼之心髓,又手书《道德经》为证,留下道学文化之种子,尹喜位证文始真人,留下道学里面最高深又最隐秘的文始派,又因尹喜之后历代传承人都好隐,故又称隐仙派。太易先生得文始派当代隐世真人宁象理尊师亲传文始派绝学“三坟四易图”,并印证为当代合格传承人。太易先生11岁即随当地中医学习静坐内功、站桩。少年入道后,遵循至道修炼的真传法诀,刻苦实修。曾于红尘春深之陌路繁花处炼空无所空之心,亦曾于荒无人烟之悬崖古洞里养包罗天地之炁;罗浮山五年苦修,三入终南访道、闭关。太易先生于2009年之前证验的至道次第有:玄关窍开(证验诗:初开大开各不同,内景见性两有别);胎息启动(证验诗:神凝气调生真炁,无息之息为真息);醍醐灌顶(证验诗:固精无漏水倒流、昆仑神曲唱白牛);甘露洒心(证验诗:水火交媾无点尘,中央黄庭育真人);性光凝结(证验诗:大道清虚无人见,分明眼前结真种);朝彻见道(证验诗:丑末寅初三阳泰,生生之中又无生);元神出窍(证验诗:忽入混沌开世界,穿墙无影人人怪)等。现于山东大道家园隐修。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道教)专业(2014--2016)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道教研究一线院校。在导师的指导下,以道家修炼思想、技术史为主线,选研了《道藏》及《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篡》(何建明教授主编,共1033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出版)。学术作品有:《妙解黄帝阴符经》、《解读庄子》、《道学与净土》、《道学破解量子力学》等等。(加小编可免费收阅)道家向来有“少阳最大,文始最高”的说法,太易先生在求道路上,尚有幸遇到少阳派、正一派、茅山、混元派等诸多明师给予或深或浅、或十年或数年或一言半语的指导,立足于文始派,太易先生广泛吸纳道家东、西、南、北、中(元吉法脉)及茅山、全真、正一等各派之精髓,汇综百家、并为道学,形成了“以道为体,以术为用”的学术体系。太易先生的道学以至道修炼为核心,首次将至道修炼梳理为顿法、渐法及顿渐结合法这三大主干,三大主干皆以“道德并进,性命双修”为核心。太易先生将至道修炼以个体内修为主,同时运用易学、医学及人体精气神学说的原理,创造性地将外丹、栽接法、神仙眷属法、集体共修法等道学史上的优秀修行方术融为辅助法门,体用分明,符合古真人“籍众术共成长生”的理念,为道学在当代的普度创造了极其坚实的技术基础。太易先生按:栽接法是上古医家之绝密技术,它与丹道内炼密切结合后,则成为丹道修炼的上乘辅助法门。昔张三丰真人六十七岁方遇火龙真人,用此术救补衰残而成道,作诗曰“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即是指此法。栽接术清静无为,全程无任何男女接触,把栽接术列为男女双修是一误区;栽接术本身不是独立的丹法,它可以运用在不懂丹道的普通人身上,让普通人则可以一百二十岁都可以返还到少年之无漏状态。栽接法的价值在于:当社会环境充分具足,可以变成大规模操作的普度技术,以命带性,改造根性,整体提高人类素质,给人类社会带来划时代革命。因此学者应该以中庸之目光正视栽接术。另有神仙眷侣法,此乃古道家“男不宽衣、女不解带”的夫妻双成至道修炼法,是道家在尘出尘、化害为恩、人道仙道两齐全的独有技术。而外丹炼制,则是学术史上一大冤案;外丹服食的历史上,历代皇帝因此而毙命者很多,故在当代几乎被列入学术禁区。但是,有一个不容忽略之事实就是:历代仙真之中,因服食外丹而成就者甚多,如张道陵、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张果等,考其证道之仙术,外丹占据了重要一席甚至是主干!在丹道古法里,服食外丹的前提条件是个人内修达到无漏。炼制、服食外丹需要沐浴斋戒、远离人烟,这绝不是故示神秘、营造气氛,而是必要条件。所谓“斋戒”,其核心内容就是禁欲;远离人烟就是避免色欲引发相火;而且服食之后还要经系列流程炼化方能为我所用。试问急功近利的普通人,有谁可以做到?更不用说皇帝了。以内炼为本,适当借助外力以克服内修尤其是命功的障碍,乃是具有华夏特色的古仙道正法。
2022年2月5日
其他

传统文化“生命与生死”学术研讨会

道通命。改命的铁门槛,在于无漏。这里说的无漏,包括了精(血)无漏、炁无漏、神无漏,也包括了在无漏基础上的感召先天一炁为我所用。
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