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适宜背诵的新闻学知识清单整理(冲刺!)

班班班班女士!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2023-12-07

◼️ 这份知识清单合集在去年就做过相关内容,今年通过细化调整的方式将清单中的内容更加准确、明白地展示出来,包括每个知识点的相关位置,应该如何理解新闻学学科内部繁杂而琐碎的考点内容。因为新闻学是一门偏向于实践活动抽象总结的经验式学科,所以很多理论并不像传播学一样能够以「内容、媒介、控制、效果、受众」区分开来,甚至在“新闻无学”的视角中,这不过是一场起源于人类传播交往活动与公共信息共享行为的实践,是十分职业与实在的,没有理论化的必要。从这些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新闻学——无论哪本教材,都有些零散杂乱的原因。

◼️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闻学」,从今年年初的划重点公开课开始,秃头所提供给大家的一条逻辑便是「新闻与做新闻」,即有了起源于人类劳动的新闻信息传播行为,发现了新闻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才能够建立起一整个“新闻业”(涉及产业、组织与内容生产三个层次),实现这些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与目标。19世纪90年代,商业化报刊的职业化发展迅速,并于20世纪40年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形成为标志逐渐成熟。迄今已有百年之久。当前,主导社会的媒介技术已然颠覆改变,大众媒介时期所形成的原则、方法、路径早就无法适应当前开放、共享、参与、社交、移动、数据、智能的传播环境,百年新闻业将在全新的传播图景中,开启全新的新闻实践活动——媒体融合。

◼️ 新闻-做新闻-媒体融合。这就是新闻学知识清单的整理思路。同时,清单为重点知识,故有些许非重点信息选择性删除,若有任何其他的知识内容是报考院校考察较多而清单未做罗列的,照样可以按照这一框架体系进行补充,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这样,这份新闻学清单不仅能够帮助大家查缺补漏,更能成为完整的知识图谱,不断放入相关的理论内容嗷!

*上一期传播学知识清单和背诵手册
实用的传播学知识清单与背诵手册(2024更新版)


🧽
10/11/Wed.

TTS/新闻学知识清单
理解新闻学科框架+应用
@TuTouSuo™️ 

以下,为了方便大家迅速对新闻学知识内容进行复习,我将新闻学的知识内容框架罗列为表格,无论是作为手机屏保,或者是打印成长图压在枕头底下实行一点物理记忆也罢,这份清单注定要成为接下来的时间里与你朝夕相处的一份资料。

请妥善保管,在大脑中清晰记忆。
可随时翻阅、传播。

PDF版本,可以回复「TTS新闻学知识清单」获得。


大致说明一下这一份表格的作用、逻辑和用法,以使其效用更加直接地凸显出来:

1.目的:为了把新闻学零散的知识内容整合起来,我使用了「新闻」和「做新闻(微观内容生产、中观媒介组织、宏观媒介产业)」两大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观点在年初的公开课和每一堂、每一篇关于新闻学的推文中都有所展示),目的便是尽可能地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安放于这一逻辑框架中,使我们复习时有迹可循,例如想到「新闻专业主义」就能够定位它在这个表格中、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由此联系出新闻客观、新闻真实、新闻伦理等内容;也会想到它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不同,两者的对比经常就等于考题。

2.逻辑:也正是从「新闻(新闻来源-新闻功能-宣传-舆论)」和「做新闻(生产流程-媒介组织-媒介产业)」两个角度出发,从上往下分别是“新闻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宣传/舆论)”、“新闻业受到的媒介制度影响、形成的组织任务(目标)、进行新闻实践(新闻生产-新闻报道)、受到的新闻实践原则制约(新闻专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在数字媒介影响下的媒体融合”。

3.用法:一方面可以用来查缺补漏、女娲补天,看一下自己哪方面的知识点还有缺漏——框架后面都有考点内容;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份答题思路讲解。

如果现在你遇到一道“谈谈我国进行媒体融合的原因”,便可以从这一框架中发现,媒体融合是整个新闻业在数字技术中为了适应媒介变化而不得不进行的转型活动,代表新闻业从宏观、中观、微观都需要改变、迭代、革新。其中,媒介组织的目标,即政治、经济、社会是保持不变的(永恒的三大目标总结)。因此我们可以说,媒体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1.政治目的;2.经济目标;3.社会目标」。如果能够理解到媒体融合是因为媒介环境的变化使整个新闻业(做新闻)都必须进行调整的话,你就有了第四个框架「4.适应技术变化」。

于是这道题的答案就是:

一、数字媒介技术创新传播图景【技术变化】
以互动、开放为主要传播特点的网络媒介颠覆了传统信息系统中的传播方式,创造性地构建出不同于以往的,由受众为生产和传播中心动力的信息入口与公共讨论空间。

二、承担政治宣传任务的必然要求【政治目的】
为了重回宣传高地,媒体融合转型只能成为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传媒行业唯一可行出路。

三、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转型需要【经济目的】
只有通过不断调适、改变自身产业结构框架和话语形式,才能够重新在传媒市场中获得传播份额。

四、获得职业合法性的基础路径【社会目的】
若无法利用自身专业性和权威性在网络中重新获得公众认可,其职业合法性将受到威胁,大众传媒组织甚至有可能成为永久的过去时。

总之,这份表格既可以成为新闻学科知识内容的整理框架,也可以成为一份答题指南,帮助更好地理解新闻业逻辑。




🧽

🧺 新闻学基础知识背诵手册
🕳️ / TuTouSuo / 关注重点内容

◻️ 重点:新闻的起源

【1】关于新闻的起源主要集中于天性论、本能论、劳动说等三大方面【2】前两种观点认为新闻的诞生是出于人类新奇性的要求,是对外在事物的求知欲的满足,“没有「新闻欲」就没有新闻,人类的本能是源于「新闻欲」的,没有「新闻欲」,人类就不会进化,文化也不会发达。”(刘文钊)【3】而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劳动是人最基本的本质规定,也是人类整个生命活动形式的关键和本质,人类的精神活动是物质活动的直接产物。劳动决定了人类对于新闻的需求,也促使了新闻的诞生。

◻️ 重点:新闻的概念

【1】目前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是陆定一在1943年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记者报道的产物,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是弹性的文字加工作业。这一概念的产生与主流化发展代表着我国遵循的新闻报道规律是“受者晓其事”,也是着重强调新闻媒体在进行事实报道时,不应只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客观性的角度出发,应保持我党、我国特有的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党性意识,坚持对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信息尽心报道,做好党和人民对耳目喉舌。

◻️ 重点:新闻的功能

一、信息环境的塑造者与真相探索者: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专业的信息;二、政治宣传与文化传承、群体协调:作为政治传播的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维系共同体意识,协调群体关系,引导舆论构建社会皮肤;三、支撑传媒经济产业的发展:传媒市场经济的主体;四、服务公众,承担重要社会公器职责:舆论监督、反映受众、公众需求,帮助其参与到公共讨论与民主政治中。

◻️ 重点: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一、新闻来自于客观变动的事实信息: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来自于变动的客观世界;二、受众根据客观世界的变化做出行动:变动产生新闻代表受众需要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情况,以此来指导行为,才催生了新闻与新闻工作;三、关系的疏密程度决定信息相关性:新闻由外部世界的活动而产生,而受众之所以需要这些看似与其自身无关的新闻信息是因为彼此之间紧密的关系,使其生活受到客观环境变动的影响。

◻️ 重点:新闻与“有闻必录”的关系

一、新闻是经过筛选的客观事实:根据不同媒体的立场、方针形成的新闻价值标准作为客观事实选择的核心考量指标;二、新闻是服务于公众的报道:只有于公众有意义的、是其应知、欲知而未知的,才能够为公众行为做出指导;三、新闻受制于多方权力因素的影响:有闻必录不符合新闻报道的标准,也是伪客观性、无意义的表现,会稀释新闻价值和功能,但即使新闻媒体想要“有闻必录”,也受制于新闻场域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权力影响因素。

◻️ 重点:新闻舆论工作

新闻舆论工作此前被称为新闻宣传工作。正因为我国媒体所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中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必须时刻遵循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治方针。因此,新闻工作中新闻宣传的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但在近年来,网络媒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特性所形成的至上而下的宣传与传播方式正逐渐难以适应人际交往的、平等化网络平台。因此,在2013年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才会着重指出,新闻宣传需要向新闻舆论转型。

◻️ 重点: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是新闻媒体根据既有的新闻价值标准、宣传价值或审美价值取向、新闻媒体的报道方针、媒介特点等因素对接触到的客观事实进行新闻报道的重要新闻生产行为之一,也充分证明了,新闻活动并非「有闻必录」。

◻️ 重点: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客观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吸引广大受众注意力的内涵,是新闻事实选择的标准和手段。对于不同的媒体组织而言,其会因为自身的编辑方针、组织立场与目标导向形成不同的新闻价值标准内涵。最通俗的新闻价值标准包括: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等。

◻️ 重点:新闻真实

新闻真实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一方面,新闻真实强调的是新闻报道内容是否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变动的事实信息,是否拥有展示真相的能力;另一方面,新闻真实要得以实现,必须保证受众能够理解新闻并认可新闻。因此,新闻真实是主体多元的、是动态的实现过程。

◻️ 重点:新闻客观

客观性是一个绝对的理想,一个把人的主体价值判断与客观外在世界截然分开的新闻报道理念;是记者在体认客观不易的前提下,时刻去防范在事实的选择、观察、认知和报道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观或偏见。同时,新闻客观性是从业者重要的职业规范,是对生产过程各环节、程序的规定性;包括新闻报道的写作原则和方式:平衡、指明消息来源(归属)、用事实说话、关注新闻事实的变化而非价值观点等。

◻️ 重点: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是个舶来品,起源于西方新闻界,尤其在美国政党报纸走向衰弱,廉价报纸大行其道时期,低俗性、煽情性的黄色新闻弥漫在美国报业。美国众多有责任感的新闻家,开始倡导以客观中立的立场报道新闻。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非常丰满,包含两个最主要的内容:一是含义,强调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理念;二是目标,服务于全体人民。贯穿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它要求记者以客观公正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 重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以党性原则为核心,其内容包括:坚持真实报道原则,并将其作为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坚持党性原则,并将其作为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坚持全党办报思想,并将其作为新闻传播的组织规范;坚持舆论导向,将其作为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坚持新闻伦理,将其作为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新闻传播的经营规范。

◻️ 重点: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大众传媒)为更好地适应数字技术的传播交往、信息生产和分发特点,在保证经济收入、政治宣传工作、职业合法性认同的前提下,从自身的媒介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实践原则,以及生产思维、生产过程、与受众的关系等方面作出必要的变革与创新实践,以此更好地谋取利润、承担政治功能、获得社会认同。在我国,媒体融合的目的是建立新型主流媒体,借此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回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对于政治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

🧽


🧺 新闻学十大考点框架
🕳️ / TuTouSuo / 关注重点内容

◻️ 如何坚持党性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
二、平衡双重属性,正确处理社会与经济效益
三、深化媒体融合,形成完善的现代传播体系
四、提升记者能力,打造素质过硬的新闻队伍
五、关注国事民生,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六、加强科技应用,用新颖手段创作三有作品
七、做好对外宣传,塑造国家形象与人民面貌

◻️ 后真相泛滥的原因与如何应对

一、后真相泛滥的原因
(一)多元主体泛滥,传播生态系统紊乱
(二)市场利益驱动,记者职业道德丧失
(三)实时性的挤压,事实核查步骤缺失
(四)信息识别较难,大众选择放任情绪

二、媒体和公众如何应对后真相
(一)媒体角度
1.提升业务能力,保证新闻真实
2.加强事实核查,及时澄清谬误
(二)公众角度
1.培养理性思维,提升媒介素养
2.善用传播权利,补充新闻事实

◻️ 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舆论主体的复杂化
二、舆论客体的多样化
三、舆论持续的短暂化
四、舆论监测的便捷化
五、舆论引导的困难化

◻️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对外传播

一、借力海外媒体平台,创造矩阵塑造形象
二、妥善整合官方媒体,统一对外整体形象
三、激发民间媒体活力,增强形象塑造力量
四、紧跟最新媒介技术,多元形象多维落地
五、挖掘本土新闻素材,讲好中国特色故事

◻️ 新媒介技术对于新闻业的影响

一、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影响
(一)选题端:受众导向增强和选题范围扩大
(二)采访端:高效的采访与便捷化的存储
(三)撰写端:生产力的解放与时效性的提高
(四)呈现端:易读性和沉浸式体验
(五)分发端:时效性增强与“宽窄”传播的提升
(六)评测端:效果监测与后续报道方向的起点

二、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消极影响
(一)受众导向导致媒体在非热点事件上的失语
(二)机器人协作模板限制导致新闻人情味丧失
(三)技术导向导致新闻报道中的工具理性泛滥
(四)时效导向导致新闻要素残缺以及新闻失实

◻️ 何为新闻创新?谈谈新闻创新在新闻生产层面的表现

路透新闻研究机构《新闻创新研究报告》定义的新闻创新: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旨在提高组织的声誉,让新闻工作者尝试新的报道形式,并推动组织化文化变革。通过使用创造性技能对产品、流程和服务的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这些技能允许以一种新的方式发现或解决一个问题或需求,为客户带来新的价值,从而提高媒体组织的生存能力。

一、新闻生产理念创新:创意+普惠+公共构建新内容生产
二、新闻生产内容创新:技术+文字+视频共塑新内容样态
三、新闻生产结构创新:扁平+工业+线性实现新内容模式

◻️ 如何进行重大主题报道

一、新闻素材快速采集:云端系统发展
二、保障新闻制作时效:自动新闻刊发
三、构建沉浸场景体验:可视化技术呈现
四、分享互动创造关系:社交媒体参与性
五、创新新闻报道形式:补充多样化视角
六、个性化场景分发:加强报道传播匹配
七、对外传播发展:避免文化隔阂与他者化

◻️ 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精准定位受众关注点,为新闻选题提供帮助
(二)解放记者生产力,使其更好投入深度报道
(三)压缩过往新闻生产周期,提高撰稿时效性
(四)以场景化思维与技术手段,精准个性分发
(五)跨行业合作发展,引入更多新闻报道铺垫

二、消极影响:
(一)侵犯用户隐私,陷入技术伦理怪圈
(二)记者合法性,科学对人本主义挑战
(三)潜在算法控制,影响新闻客观准确
(四)盲目崇拜技术神话,丧失价值本性
(五)头部效应凸显,技术发展难以均衡

◻️ 建设性新闻的意义

一、丰富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建立功能合法性
二、拓展新闻报道的边界,脱离单纯客观性要求
三、帮助公众参与社会生活,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四、在创伤性事件中保持平和、健康的交往环境

◻️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误区和方法

一、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的难点突破
(一)“连接”失调:用户连接缺失
(二)“话语”失效:话语转型不当
(三)“模仿”失灵:文化模仿失焦

二、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的路径创新
(一)体制机制:把握传播原则与工作导向 
(二)政策措施:落实媒介融合的顶层建设 
(三)流程管理:流程化变革新闻传播结构
(四)人才技术:全媒体人才实现价值与引导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ʕ•ﻌ•ʔ
「秃头所王牌课程:秋日答题班」

WONDERLAND/以题带学
在实用与应试中保持思考


•̀ᴗ• •̀ᴗ•́
「TTS超级创意策划班」

新闻编辑部主编与
百万年薪产品经理
成为学术研究大佬


ᑋᵉᑊᑊᵒ ᵕ̈ ᑋᵉᑊᑊᵒ
つ♡⊂
「名词解释小册子更新版」

不止于一场功利应
不只是一本新传考研工具书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