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1)|这是一棵什么树

豆包菜 童心在野
2024-09-04
12月底与老师们一起去桂山踩点,一路感受冬天的树,褪去繁华之后特别的意境。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汪曾祺笔下的那篇《冬天的树》:
冬天的树,伸出细细的枝子,像一阵淡紫色的烟雾。
冬天的树,像一些铜板蚀刻。
冬天的树,简练,清楚。
冬天的树,现出了它的全身。
冬天的树,落尽了所有的叶子,为了不受风的摇撼。
冬天的树,轻轻地,轻轻地呼吸着,树梢隐隐地起伏。
冬天的树在静静地思索。
(这是冬天了,今年真不算冷。空气有点潮湿起来,怕是要下一场小雨了吧。)
冬天的树,已经出了一些比米粒还小的芽苞,裹在黑色的鞘壳里,偷偷地露出一点娇红。
冬天的树,很快就会吐出一朵一朵透明的,嫩绿的新叶,像一朵一朵火焰,飘动在天空中。
很快,就会满树都是繁华的,丰盛的浓密的绿叶,在丽日和风之中,兴高采烈,大声地喧哗。
在感叹完冬日之树美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反应,就是想要知道他的名字,“这是一棵什么树?”也成了一路上听到的最多的问题。在满树繁华到来之前,想要识别它们的身份,是很挑战自然观察功力的一件事。
当行至一棵树前时,除了问"这是一棵什么树?"之外,朋友开始追加问题,“这棵树好特别,树干发黑,上面的枝条却发白。怎么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路边的朴树、无患子树、悬铃木都具有比较高的辨识度,是可以一眼识别其真身的。但是这一株我也不敢确认。
在一种植物枝繁叶茂的时候,面对未知但又心存好奇之时,花伴侣或者形色是很好的助手,多数时候都能给出一个范围协助我们去辨识。但是到了冬天,面对这些枝杈,识别软件也会表识这很难。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树的周边去寻找蛛丝马迹,就是残存的叶和果。跟随着朋友的追问。开始围绕这棵树去寻找。因为周边有很多树,树叶落在地上时可能混到一起,所以树上掉落的叶或果可以作为参考。如果树上有残留,尽量从树上去寻找。因为这棵树比较高大,想要找到树上的叶子并不易。地面上的落叶,看了之后第一判断是榉树,但是又不如榉树的叶那么厚实和粗糙。

因为这心中存疑,仔细拍下它的树干和枝条的样子。
回到家再仔细想想榉树枝干的特点是光滑的水泥灰,且树皮上有皮孔,偶尔也会出来一个两个大眼睛。这个显然不是。但是根据其叶型特征,基本可以判定为是榆科的。猜测为榆。
“榆树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粗糙”,这与所见一致。
往前继续行走,在山脚下的草坪处发现类似特点的树并不少,而且辨识度极高。发白的枝条极期显眼,尤其是在这样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枝条都离地面极低,站在其面前,可以看清楚很多细节。

可以很清晰的看清梦其穿着毛绒绒衣服的冬芽。
因还有其它事,当日并未在这棵树前过多停留。
为了进一步对其确认,第二日继续前往。从较矮的枝条上继续寻找残存的叶,大树上的叶子即便有残留,也多处于卷曲状态。发现旁边一棵棵幼苗上的叶子与其相同。仔细比对特征,且经对榆树比较熟悉的朋友确认,这是榆树无疑。

身边常见的榆科的三位成员的叶子,放到一起看时,细节差别还是挺大的。左、朴树,叶基三出肪是其典型特征.中榆,右榉树。榉树叶缘的锯齿要比榆树更明显,弯曲的幅度更大。
说到榆树,必定会想到榆钱,说到榆钱,也会想到春天,在这个地方可以有这么一大片榆钱享用,可谓真正的有"钱"人了。
对于榆树是先花后叶还是先叶后花并不清楚,因了与榆树的这番互动,加入壹木的共同观察一棵树行动的榆树组是必然。想要真正了解一种植物,必定要看过它的四季。我们多数时候会在它最吸引我们的时节去与其相约,其它季节则会漠视。从这个冬天开始,从榆树开始,开启一棵树的四季观察之旅。

组长果果说,听说榆树的生长速度很快,到底有多快是需要用数据说话的。响应号召,今日特意再次前往。发现周边小树上的叶子也已经完全掉落。特意带了尺子在一特殊的位置丈量了其某一处的腰围,75cm。回来后才发现,这只是其横向数据,那么纵向的生长又是怎样的呢?如何记录?
后话:
在识别榆树的过程中排查榉树时,,意外发现树特别的种子,想要新眼见一次,此时榉树的叶子基本落光,见到就要靠缘分了。在家门口找了几次无果。

今日送完女儿上学返回的路上,多看了一眼路边的榉树,树皮剥裂而非纵纹。与榆树还是有很大不同。
再往树下看时,发现了一个带叶的小枯枝,生于叶腋的种子当然是首先关注的点,犹如一个个有厚度的爱心,因为惊喜来得太突然,没有准备装的材料,原本小枝上有十几粒种子,带回家时已经所剩无几,想要拿到户外拍照留存,结果风也来凑热闹,最后只剩下两粒了。不过能在今年看到已经十分满足了。
因了这次的榆树识别观察过程,下次再相遇,想必会很快的一眼将其认出。也想起了歌德那句名言:“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童心在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