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儿童,不应止于“六一”

观海 重庆瞭望
2024-09-08


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他在回信中强调,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快乐是这一天最浓郁的色彩,而关心少年儿童则是全社会永恒的主题。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六一”更深层的含义就在于,提示我们别忘了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让这一天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契机。


▲2024年5月27日,永川区临江小学,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空竹。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也许有人认为,“六一”只是小朋友的节日,事实上,“大朋友”们同样是节日里至关重要的角色。

曾经也是孩子的大人们自然明白,在儿童节这一天,家人的陪伴、社会的关心,也许就是最好的礼物。

在这一天用孩子的视角看见他们的茁壮成长,让节日更有意义。我们理应用心用情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这不仅事关他们的未来,也事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文明的未来

需看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科技的迭代创新,少年儿童的生活方式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比如电子设备让孩子的娱乐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带来了“电子依赖症”的烦恼;比如饮食选择愈发丰富的今天,“舌尖上的隐患”不时冒头;比如社交媒体拓宽了孩子们的交际空间,而日渐忽略面对面的沟通与互动。

在今天,要想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也必须持续成长。应当重新审视这些变化,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比如平常是不是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走走,在自然教育中拥抱知识和乐趣?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不是鼓励孩子和亲人朋友多一些互动和交流?

在今天,更应该主动走进孩子内心,用心聆听他们的声音。当今时代,孩子们稚嫩的内心同样可能承受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这时候,及时地关心和疏导至关重要。

对学校而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比如定期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家长也要与孩子建立更为紧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六一”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成人也可以短暂地放下忙碌,找回童心,尝试以“一米高度”看见孩子的世界。这样,或许也会看见一个更加阳光,更有活力和希望的未来。

2024年5月27日,北碚区水土街道和欣家园社区,家长和孩子在参加趣味运动会。秦廷富 摄/视觉重庆

人们常说,“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对于孩子而言,教育同样是成长的关键环节,更是塑造未来、决定命运的重要杠杆。

在“六一”这一天,从教育的视角高度来看少年儿童,同样是为他们播种未来的希望,更是对其健康成长的最好投资。

着眼当下,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依然显著,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成为影响孩子公平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近来人们热议的“村校消失”“县中塌陷”现象中,应该看到,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让教育公平看得见,满足孩子们“上好学”的美好愿望,仍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放眼长远,还应不断革新教育理念,辩证看待传统的教育方式,积极探寻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激发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育路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直以来,不少人将学习成绩视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于是,“鸡娃式家长”成为普遍现象,却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优势。

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如果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和兴趣?是不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把这些问题真正想通透之后,家长们或许会明白,让孩子们快乐、自由地成长,才是教育最本质的目的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举办“我做小医生”公益体验活动。记者 崔力摄/视觉重庆

如何对待儿童,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保障儿童权益,提升儿童福利,营造对儿童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让不同起点的孩子都能平等地迎接成长,仍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共同努力。

谨防走偏的社会风气。近年来,儿童节成为一些商家的狂欢节,层出不穷的节日营销将孩子们过早置于金钱与物质的诱惑之中;同时,一些地方一味追求“仪式感”,过度挤占学生精力用于各种文艺表演、展示,导致节日“变了味”。

儿童节不应沦为商业与功利的牺牲品,只有严格规范与之相关的商业活动,要求学校主动开展积极有益的节日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节日观念,把儿童节真正还给儿童,才能让节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守牢儿童安全的成长环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近年来,针对少年儿童的校园霸凌、食品安全、意外伤害、网络诈骗等事件不时发生,引发公众对儿童成长环境的高度重视。

在家庭这个小港湾里,除了关心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成长,也要不断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更需要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儿童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监管,及时补齐治理短板,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阳光的成长环境。

比如针对不少家长揪心的校园欺凌问题,教育部近日便出台措施,明确要求各校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加速走向“儿童友好型社会”。营造适宜儿童成长的友好社会环境,就是要聚焦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交往的各类场景,塑造健康、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眼下,全国多地都在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

这就需要各地持续从聚焦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因地制宜创造更多儿童友好空间,使全社会形成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合力。

关注儿童,实现“让所有孩子都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的美好愿景,“六一”是一个契机,但不能只停留在今天,而需在今天之后的每一天。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有这样一句台词:“每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被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祝愿每一个“珍宝”都能在爱与关怀中快乐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也祝愿每一个人都能保持一颗童心,童趣长存!


责编丨杜铠兵
责校丨王祥 周宝琴
审核丨刘海涛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重庆如何探路?

此次低价促销,为何遭到56家出版社抵制?

10次“改革”里的坚定决心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