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乐语文】当语文遇见历史

潘继云 云说语文
2024-09-05


当语文遇见历史,那么,我们约会吧……当语文遇见历史
      
写在前面:我这个人一向爱跟自己较劲儿,比如,今天的课。那天的课堂上,谈到旧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尽管我引用了很多资料,但还是感觉浮于表面,对于那个时代,那段岁月,学生知之不多。如何在沉重打击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的同时,又在启发着人们科学和民主的觉悟?或许这些问题是孩子们要到高中阶段才能涉及到的,如果初一就有这方面的探究,我想对于后续他们理解民国大师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帮助。着眼于孩子们的未来和学科素养,我觉得有必要在这个点上深究。
但是,这节课怎么深究下去呢?突破点在哪里呢?当我跟历史学科的小刘老师请教那段历史,我的思路也有了。于是邀请了我们优秀的小刘老师一起参与这节课    ——穿过历史的尘烟


刘淑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硕连读,5年的历史教学经历更让她谨记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路上,深厚的学科素养、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她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温柔可亲的小姐姐。
仿佛心有灵犀,我和刘老师尽管属于两代人,但我们今天的穿搭、发型却是一样的调调,当我们同时走进五班的教室,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1



01.重温那段岁月今天的课是第五单元郑振铎《猫》的延续。文章写于1925年,那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人民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水深火热之中,但是,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大师蓬勃生长的觉醒年代,那更是一段在中国历史上熠熠闪光的岁月,以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等人为代表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意味着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处其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又有哪些彷徨和求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刘老师一起穿过历史的尘烟,重温那段特殊的岁月我简单的导入之后,小刘老师从《猫》的作者郑振铎的生平入手,进而过渡到《猫》。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在文中,作者的主观感情经历了六次变化,这些感情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借猫的故事表达出来。可爱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会的写照。在小刘老师信手拈来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列强侵略下的中国。接着,教室里想起了革命先驱陈独秀在上海震旦学院慷慨激昂的演讲——




2

    

02.对话那个群体“有人说,你陈独秀创办杂志,是为了唤醒国人政治的和伦理的觉悟,那么这个觉悟究竟是什么,大家知道,道光年林则徐禁了鸦片,英国人就打进了中国,人家船坚炮利,我们一败涂地,于是有人就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第一道觉悟。“知道自己技不如人,要向人家学习,后来有人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不光技不如人,最重要的是国不如人,洋人有比我们先进的制度,于是就有了戊戍变法、晚清新政,直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这是第二道觉悟。”“可是建立了民国又怎么样呢,洋人照样欺负我们,老百姓照样吃不饱饭,这是为什么?这就不光是我们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思想、道德、理念,不如人家先进,所以我说,所有觉悟归根结底就是思想的觉悟,道德理念的觉悟,这最后的觉悟,说到底,人的觉悟!”“这最后的觉悟就是要换脑子,要找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来塑造新一代青年,来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此刻掌声响起,视频中,教室里……


“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第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条标准,总的来说就是科学与民主!”“要造就一代新青年,唯有,用科学和民主并重,科学与民主就是检验政治、法律、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和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准绳,凡是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遗留,圣贤之垂教,社会之崇尚,皆不值得提倡。”掌声再次响起……时间跨越百年,这些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当孩子们“对话那个群体”,他们都能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感受革命先驱者的觉醒,站在未来的高度去碰撞革命先驱者的思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先辈的责任是改造中国青年,改造社会,探索出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而今天,我们的责任就是让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3


03.触摸那些文字“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郑振铎《猫》)不能补救,就无法救赎,过失就永远存在,先生必须一生担荷,因为不能救赎,所以为文。“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鲁迅《风筝》)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鲁迅《一件小事》)“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郑振铎《猫》)再次回到文本,触摸那些滚烫的文字,无论鲁迅,无论郑振铎,孩子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于当事者的愧疚和对于自己的鞭笞。“1971年,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为了忏悔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他那跪感动了世界,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跪。当时波兰的舆论称:作为反纳粹斗士的勃兰特这一跪,使德国真正站起来了。”讲到这个故事,我有点动情了,“孩子们,有的自省是不该被历史遗忘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当愧疚引发自省,那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救赎!


我想,课堂到这里,孩子们已经明晓了这节课的目标——“我学会了可以利用历史知识,来解决语文问题。”——王思仪“我找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自省精神的根源,同时,吾辈也要学习这种自省精神。”——顾钧奕
当大屏幕上出现了“知人论世”“追根溯源”,孩子们会意的笑了。




4铃声是昕园的一个特色,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音乐。

后记:

话说,我把课堂思路说给刘老师听并请她完善历史那一部分的PPT,刘老师发过来的PPT的主标题是“知人论世”,然后被我改成了“穿过历史的尘烟”,看到改后的标题,我不禁哑然失笑。一个是历史的角度,一个是语文的角度,泾渭分明啊!再比如,课堂最后,我们两个有对五班同学的寄语,刘老师寄语——《诗经·大雅·文王》告诉我们,“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梁启超《新民说》中振臂高呼,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历史也再次告诉我们,个人的进步需要不断自省与自我革新,国家兴盛亦需要革新。潘老师寄语——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告诫世人,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什么意思呢?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孩子们, 一个缺乏自省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修炼并具备这种深刻自省的精神,唯如此,我们的精神触角才能长远的伸展,我们的心灵也会由坚硬变得柔软,我们最终将成为精神的贵族。人之所以伟大,就是由这种谦卑的自省逐渐修炼而成。——2021.12.7随记于课后




往期精选




【守望成长】迎春启程,向阳而行——写给北师常附孩子们的一封信

【昕园小语】雕刻时光

【生活故事】多少年以后……

【人在旅途】亲爱的爸爸妈妈

【且行且歌】有一段时光在松湖

【快乐语文】倘若风有颜色

【生活故事】那条悠长悠长的小路哟

【昕园小语】又是一年桂花开

【悦读时光】一部朴素粗粝的史诗——再读余华《活着》

【我的大学】此行,为这一湖水

【邂逅江南】念里最暖是江南

【我的大学】在吉大,感受一段岁月静好的时光

【昕园时光】感谢,2019!祝福,2020!

【人在旅途】天堂跌落人间的花海

【触摸北京】既然秋风起,何不赏枫去

【且行且歌】美好,永不落幕

【触摸北京】胡同深深深几许

【邂逅江南】江南的雨

【生活故事】今夜,躺在北师大的操场上数星星

【邂逅江南】总有一抹粉色吻醉了时光

【生活故事】陪你路过这个世界

【诗意行走】遇见●缘

【域外采风】再访狮城(之六)

【我的大学】北电,邂逅那些曾经的感动

【生活故事】多少年以后……

【且行且歌】是“福田表达”,更是一份郑重的教育宣言

【人在旅途】我在台湾天气晴—台湾印象之九:回望台湾

【且行且歌】好一树紫藤花开

【生活故事】祝你平安

【周末时光】小城一隅,有一片花海
【人在旅途】我在台湾天气晴(4)——遇见最美的海

【生活故事】两只猫和一只狗的故事

【周末随笔】用文字记录每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

【快乐语文】倘若风有颜色

【快乐语文】十月花絮:我的可爱的小女友们

【生活故事】谢谢你,亲爱的小孩儿

【快乐语文】五班的那些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云说语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