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片樟树叶的生态世界

子非 草木惹
2024-09-08
        植物志描述:樟,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

      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

        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

       对于 “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这句话的描述,我们仔细观察樟树叶子的正面就能发现,在樟叶主脉与次脉交叉点处,有一个个凸起,背面也对应形成了一个个凹陷的洞。

        这些“腺窝”是我们区分香樟和其他樟属植物的最明显特征。


        那么这个腺窝是樟树天然形成的还是后期形成的呢?带着好奇对叶芽进行了解剖。


        使用放大镜,可以看见几乎每一片新生的叶子都有“腺窝”。

        这时也发现新生的叶上发现有许多的螨虫,不知是什么品种。


        最小的一片叶子正面暂时没看到凸起(也可能不明显)。
        所以我想,“腺窝”可能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叶子刚刚突破芽鳞的保护,小小的“螨虫”便趁机而入,开始在一片嫩叶上建造它们的新家……当然,这仅仅是猜测。
        又去看了许多新发的嫩叶,都能看到叶片正面小小的凸起。

        直到我发现一片发育不那么好的叶子,它的侧脉及支脉脉腋上并没有“腺窝”状的结构。再找了几片发育不太好的叶子,同样没有“腺窝”。


        所以我想,叶子天然并不形成“腺窝”结构,而是新叶一萌发,“螨虫”便开始造它们的房子,并且聪明的避开了那些发育不太好可能早凋的叶子。


        对应夏艳老师发的《自然侦探团》中关于“瘿螨”的节选段。我也更倾向于,樟树的腺窝是“虫瘿”。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





    
      刚开始啃咬樟树叶,刺激形成“腺窝”并定居下来的是植食性的瘿螨,然后吸引来了捕食螨。捕食螨会吃掉比瘿螨危害树叶更大的虫子。
        靠着这小小的、不到几毫米的“腺窝”,樟树与螨虫维持了一种互利的关系。


        樟树叶-瘿-捕食螨,形成了三级营养关系网。


        小小的一片樟树叶,隐藏了一个生态小世界。

        其实不止樟树,很多植物的叶底下都有能养螨虫的虫穴。比如夏艳老师观察的珊瑚树。


        据说在我们所处的温带地区几乎有近三分之一的植物有与螨虫间的合作关系。


        最后,来看看一片樟树叶的美丽色彩。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草木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