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虫虫分享 | 第一场嘉宾点评

壹木读书会 壹木瞭然
2024-09-04



杨小峰

嘉宾点评


首先,最后一个飘渺峰老师的,我印象很深刻,这个不愧是专业的人士,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我比其他的这些朋友可能稍微懂得多一点,所以我能从飘渺峰老师的里面得到更多的信息。怎么说呢,就说你的技术好一点,接触到同样的知识的时候,你的收获就更多。

前面几位朋友的,我也听了,就是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这个书(《追随昆虫》)的认可。大家表现出来的热情我是非常的欣赏的,我觉得甚至已经超越了我现在的热情,我现在可能整天总是想去考虑一些什么深层次的东西,但是还是应该要保持初心,最好的一些结果,都是出自于最大的热情。

我听蔷薇的果果在讲的时候,她已经很专业了,特别是她提到“上颚”这个词。我比较喜欢听到这个词。我们在科普的时候,像我那本书的首印,我其实是用了“大颚”的。早期的科普也都是用这个词的,后边我也咨询了很多人的意见,到底怎么样来描述这个词?特别是学院派的意见,他们说你最好还是用“上颚”。“大颚”这个词,它并不是一个术语,“上颚”是术语,因为确实昆虫取食或者是截取东西都是用上颚的。但是就会有一些,特别是到了比较专业的这个地步,比方说这个牙齿,就是那个垃圾虫的,它在取食的时候,是叫“捕吸式口器”,它有一个大钳子,它用这个钳子夹住猎物,注入消化液,然后再吸回来。所以它是捕吸式的,又能捕又能吸,也叫“双刺吸式”,就是它刺进去,然后再去吸。这个东西就不能叫“上颚”了,反而你叫它“大颚”是可以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颚它很笼统。你感觉它像一个上颚,其实每一对它是由上颚和下颚愈合而成的一个中空的管。所以我在重印的时候,我就直接改成“口器”了,首先避免“大颚”这个词。

就像一开始老老(蒲公英)说的,可能里面有一些小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我都听过。这是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然的过程。比方说那个鳞纹肖蛸(xiao),我其实我一开始也是念鳞纹肖蛸(xiao)的,因为它是一个多音字,我还觉得肖蛸(xiao)还挺好玩的,一个有虫字旁一个没有,那后来查了资料以后是应该是肖蛸(shao),因为古语里有一个“肖蛸在户”嘛。好像我听到那个“羽化”你说成“化羽”,昆虫纲还是有很多很美的词,羽化是其中一个。

纠正一下,谁的说那个蚂蚁搬家的,蚂蚁搬家我们认为它基本上是跟下雨没有任何关系的,就它并不预示着下雨。大家如果野外观察的多了以后就会发现,如果它是下雨前搬家,那它下雨的时候绝对不会搬家,但其实我们会发现,很多情况下,它就是在下雨的时候搬,在晴朗的晚上也会搬。搬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但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是自身食物,或者是遇到外敌了,或者本种的互相竞争,总之搬的时候,它是要搬幼虫和蛹,这两个状态,都是非常容易脱水的,所以它不可能在烈日暴晒的时候来搬运,因为搬运过程它们这些色体就死掉了,所以它一定会是在两个天气条件下,一个就是阴雨,这时候湿度很大,然后一个就是晚上,它蒸发的也相对少。

马蜂的那个,马蜂的那本书我倒没有听说过,但是好像扫到一眼,他说的是胡蜂科胡蜂属的马蜂,这个应该是不对的,它是胡蜂科马蜂属的。胡蜂科是分为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因为马蜂亚科的虫子攻击力是比较低的,所以是可以作为自然观察的。它们的巢穴就是莲蓬头,你从外面可以数出它有多少格,而且它只有一层,就是它是一个平房。但是如果是胡蜂属的,就是那个《熊出没》里面那个圆球的,是万万不能观察的是,一定要早期找物业,后期找消防,把它处理掉的,因为他们的攻击力是非常强的。

关于胡蜂和马蜂,我有一篇推送,我写的是比较详细了,我也真的观察了很多,但是我主要观察的是它后期的,那些它的巢穴的解体以后,越冬啊什么的。好像叫杭植的马蜂窝,大家可以去搜搜看(链接:植物园的马蜂窝)。

那么我就说这么多吧,总之还是给我带来的还是比较震撼的,我觉得就大家这方面的,无论是观察还是思考,还是表达都挺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好的,谢谢!


温馨提示:返回主推文,点击相应链接,可查看下一位树友的分享



会议主持 & 视频录制 & 剪辑 | 胡勇

文字校对 | 花叶青木

图文排版 | 花叶青木

音频上传 & 图文发送 | 郑文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壹木瞭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