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人文分享 | 嘉宾点评-小山

壹木读书会 壹木瞭然
2024-09-04



嘉宾点评:

小山老师(胡冬平)


非常感谢我们小王同学的主持和分享,今天也非常荣幸应小丸子的邀请来参加咱们的活动,来做一个分享跟点评,我看时间已经十点了,分享我就略过吧,因为苏东坡与紫薇,我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我把这个文章的这个链接发在这里,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物化无涯生有涯|谈东坡与紫薇

主要是我这篇文章的一些写法,跟刚才默默分享的内容稍微有一些重叠,我个人认为白居易的那一首“紫薇花对紫微郎”是我们研究紫薇人文,包括文学方面绕不开的一篇文章。

我们中国的诗歌文学传统里面常常有“根文化”这种说法,比如《诗经》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文化,尤其体现我们北方中原地区诗歌传统,因为《风》《雅》《颂》,尤其《风》这一部分,跟我们很多打交道的植物、花、鸟、虫、鱼都很有关系。另外一个根文化是《楚辞》,它的香草美人的传统,提到的植物可能更加偏我们南方一点。

刚才沙枣老师说“这个南酸枣浑身都是宝,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来写它”。这就是说每一种植物的出现,一定要有它的真命天子,就发现自己跟这个花在气质上,(按曹老师的说法)能够形成一种回应,即“花是我,我是花”。白居易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当做紫薇了,因为他自己本身是紫微郎,然后又对着紫薇花。这首诗以后,紫薇从此在我们中华文化的定位就定下来了,是官样花的代表。后面的人一般写紫薇花,肯定要提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所以我这里简单的提一提。

还是回到今天的主题,说一下晚上大家分享的一些感受吧。

今天晚上这个分享,可能是我收获更丰富了。我听的很认真,听了以后还要把一些要点给记下来,还要去想一想怎么表达,所以今天从头到尾我一直在听,收获也非常丰富。按照刚才曹老师的说法,大家对这一棵树有各自不同的回应,这个回应,后面就精彩了,因为每一个人的视角不一样,自己的文化的底蕴不一样,包括自己的偏好不一样,所以让今天这个分享呈现一种缤纷多彩的感觉

我们前面分享柳树的乐乐老师,我就有一个感觉——非常全。基本上跟柳树相关的所有的一些人文的东西,包括诗词、画、食用、医药、天文地理,甚至我们先民的一些生活都讲到了,非常全,如果要了解一棵柳树,这些够了。

沙枣老师讲“作为一个吃货的千年追求”,虽然说没有人写这方面的诗,但是她从考古学、生物工程、生态系统这些方面研究的也非常深。尤其是我作为一个江西人,我都没有想到我们江西人在南酸枣方面研究有这么深。比如说讲到怎么去选育良种,怎么把这个树矮化,怎么去做食品的加工等等,我觉得这种视角非常好。

曹老师大家都有共同的感觉,包括Lily老师,两位观察樟树的,一个是特别哲学,就是已经把“观察一棵树”上升到一种非常高的高度,甚至放到人与自然、人与天道这种高度,来讲这个观察一棵树的哲学思考,这里面也给我很多启发。比如说“我们如何回归我们自然的时间”,这个也是我很多年的一些感受。因为观察草木十几年,已经把与草木相处的时间,作为安放自己心灵、启发自己智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平时我们家庭、工作等方面事情也非常多,在那些纷纷乱乱的红尘里面,自己的心是浮躁的,但是一旦回归大自然,一旦跟草木呆在一起,在自然时间里,我们就是让世界聚拢在我们身边,这个地方是世界的原型、原乡。我觉得讲的非常好。

Lily老师一看就是一位艺术气质非常浓厚的老师,所以她里面讲到的艺术家,包括各种诗人,尤其是白居易“离离原上草”,居然跟植物学可以暗合。包括里面讲得庄子的这本书,因为当时他是漆园小吏,跟这些植物的一些关系也非常密切,里面就讲到臭椿,包括讲到因为他自己是漆园小吏对“漆”这个东西可能是非常了解,然后在里面写文章做比喻的时候,写树方面写的非常多,“有用就是无用,无用就是有用”,所以里面的一种哲学的意味,我觉得也是非常好。

后面的话,紫薇这块刚才已经说了。

我们小王同学(花叶青木)分享的这个山楂树传奇,其实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眼光,我觉得分享的非常好,尤其是增加很多新知,我今天听了分享才知道,原来“五月花号”上面那个五月花居然是山楂的花。

所以今天这种分享,相当于我们吃了一个非常大的大餐,这个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活动。

有意义主要在几个方面:

我自己以前曾经观察草木的时候,提出了六个字,第一要定点观察,第二要持续观察,第三要系统观察。我们观察一棵树,其实在我以前这种思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就是一群人定点、持续、系统来观察。因为一群人有不同的眼光、视角,然后大家在一起观察的时候又互相影响、互相激荡、互相提醒,然后大家就在观察里面互相有提高。还是我们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这个活动能够一年坚持下来,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好。

因为在我们这个佛家里面有一句话叫:读百经不如通一经。哲学的意味在里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很多井去挖99米还差1米就出水了,还不如把一个井挖通以后,可以融会贯通。咱们这个活动对个人的成长,对我们增进一棵树身上所存在的人文知识、自然知识,都是做一个增量的事情,所以这个活动是非常有意思的。大家一群人都做有心人,把自己的脚步慢下来,凝视一棵树,从生物学去印证,从人文的角度去印证,最后得到一些自己的个人感悟,共同提高。从今天这个分享的角度,就已经呈现出这种不同的样貌来。

最后,自己有两点感想:

第一个,每种植物在整个长长的人文历史,或者是文学历史里面,一定会碰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我们如果回顾一下历史,大家可以看看宋朝的历史,很多的植物在宋朝就被定格。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莲花,虽然我们前面提了那么多莲花,包括跟佛教有关系,但是自从周敦颐说莲花是君子之花,这个花的品格就定下来了。梅花,当时苏东坡也提出了一个“梅格”的概念。海棠,因为他(苏东坡)自己贬谪黄州的时候“只有名花苦幽独”,把海棠变成了自己的一个化身。包括木芙蓉,虽然以前也有很多人喜欢木芙蓉,但是苏东坡用“拒霜花”这个概念做文章“细思却是最宜霜”,所以把这个木芙蓉的品格也给定下来了。包括以前一种山野小花叫山矾, 山矾以前叫“郑花”,但是后来遇到黄山谷(黄庭坚)以后,他就把它改名为山矾,并写了一首诗(《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

因为这一批顶级的文人把这些花吟咏过,而且提炼出它的品格以后,这些花就开始在我们中国文学史里面有着一席之地。所以我特别希望在我们观察一棵树的小组里面,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南酸枣,希望大家能不能有文章、有诗、有词、有画,能够在这里面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你们就成为这种植物的真命天子,大家去为一种植物立传。而且这种观点也可以扩而广之,所以大家可以去做。

第二个,我觉得“人文”这个概念提的特别好,因为我们研究植物,如果专门从这个植物分子、植物分类、园林这种角度去研究,有它的意义。但是对于我们更多的人要亲近植物,亲近草木,除了吃喝玩乐用这些东西,我们还要用一种人文的观点去带入他们

我们中国的文学长河里面,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这种咏物传统,它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好的咏物诗一定是有人在里面”,没有人,你光植物,你写的再好,刻画得再逼真,这首诗肯定是也不能长久,不能成为经典之作。所以我们去读这种咏物诗,其实就是读我们的先民,读我们长长的文化,也是用我们当今的文化,当今人的思想,通过植物这种媒介去接通我们先民,然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长长的文化渊流,我们就在里面了。所以我觉得在长长的文学长河当中,大家可以去做这方面的努力。

我这些年其实在做这个植物研究的时候,我自己就定义自己为“文艺植物学”,因为我们这种半路出家的,分子、分类、园艺、农林这些都不是我们所长,但是有我们的生命体验与我们的阅读体验,把我们的这些阅读体验跟草木文化做一个结合,里面是可以做出一点自己的事情来。比如说我现在正在这个研究的苏东坡的草木世界,因为在前面的话,已经有潘富俊,今天很多人提到他研究了《诗经》、《楚辞》、《红楼梦》、唐诗。还有华南师范大学有一位老师研究了张爱玲的植物学,也有人研究了这个鲁迅的博物学。我自己因为喜欢东坡,所以就把我自己这两三年的一些主要的一些精力放在东坡的草木世界里面。对东坡的理解可以加深,对这个植物在我们长长的文学传统上发生了哪些流变,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我觉得这个研究非常有意思,建议大家也可以在这里面加深自己的力度。

最后我有三本书推荐给大家,这是我自己最经常用的三本书,因为平时研究植物的话,大家可能会用到这个参考书。第一本刚才前面乐乐老师提到的《草木典》;第二本是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校释》;第三本就是我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如果我们要进入长长的中国人文传统里面,这三本书是非常好的一个参考书,大家可以作为自己案头的参考书



希望大家在植物的人文之路上,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深,越来越能有自己的所得,我就简单的跟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返回主推文,点击相应链接,可查看下一位嘉宾的点评



音频转化 | 花叶青木

图文整理 & 排版 | 花叶青木

音频上传 & 图文发送 | 郑文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壹木瞭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