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壹木自然读书会 | 观察一棵树第三次线上分享会

壹木读书会 壹木瞭然
2024-09-04


壹木自然读书会“观察一棵树”第三次线上分享会于儿童节六月一号晚八点在腾讯会议室举行,历时135分钟。

本次分享会由来自杭州的树友圆蜗牛主持,流程如下:

这是本次会议的视频回放:


以下是10位树友与1位特别嘉宾分享内容的图文版本。


1号树友:

青苔(玉兰组)

我的初阶自然笔记




2号树友:

红茶(水杉组)

自然笔记的开始与水杉的观察


各位老师、树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水杉组的红茶,坐标在济南。

今天的主题是我做我的自然笔记。所以我就从我做自然笔记的一些经历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从2015年开始做自然笔记的。但是因为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支撑,记录的断断续续。只在2018年坚持每天一画,记录了一年。直到今年参加壹木读书会的观察一棵树的活动,因为一直很喜欢水杉,才又开始了持续的观察和记录。所以很感谢这次活动,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想从自然笔记的开始和观察水杉这两方面来和大家分享。

一、自然笔记的开始

这是我做的第一篇自然笔记,确切地说是植物笔记。第一句话写的是——一拖再拖的植物笔记总算开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当时我觉得自己的专业储备还不够,所以一直没敢下笔,这一篇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开始的。

当时的记录就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然后在边上备注一下。虽然记录得很简单,但毕竟是一个开始。

这是今年参加观察一棵树活动后做的自然笔记,通过上半年的观察以及与树友的交流和共同学习,自然笔记做的比以前要丰富了一些。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以为必须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或者有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后才可以去观察、绘制自然笔记的话,那么我的自然笔记就永远开始不了。所以,先有一个开始。之后的事情是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的。

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有趣、重要得多。

在《怎样观察一棵树》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写得特别好——如果我们都把绘画看作一种锁定记忆的方法,而非艺术创作,我们会画得多,从而看到的也多。

二、观察水杉

下面我分享一下这次观察水杉的一些体会。

今年从一月份开始观察水杉。

在组长小丸子老师和夏艳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按照季节来观察水杉在一年里的生长情况。

我在冬天主要观察和记录了水杉的冬芽、落在树下的球果以及水杉的小枝。

这是冬天的时候,我在水杉树下捡到的球果枝。当时的枝条上有两枚球果,但在回家的路上掉了一枚,所以这幅图上只画了一枚球果。回到家里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在这个枝条上的冬芽和之前看到的不太一样。之前看到的冬芽长度是4毫米,但这个枝条接近顶端的冬芽,长度有7毫米。看植物的冬芽有点像猜盲盒,不知道是叶芽、枝芽,还是花芽。所以,当看到这些比较大的冬芽的时候,我就猜测了一下,这有可能是水杉的雌球花芽。

这是水杉的雄球花序。水杉的小孢子叶球穗(雄球花序)是在3月份开始成熟、散粉。散完粉后的雄球花序就纷纷从树上掉落下来。当时画的时候,小孢子叶球本身就很小,小孢子囊就更难以用肉眼看清楚。我是用手机放大功能拍下来,然后才能勉强看得到小孢子叶和小孢子囊。虽然画的不十分精确,但通过这次的观察和记录,基本弄清楚了小孢子叶球的结构。

这一幅图画的是水杉的芽的不同阶段,从有芽鳞包裹的冬芽阶段到有新叶萌出的这一过程。

这两篇是关于赤腹松鼠的。我第一次去观察水杉的时候在树下寻找球果。正在找的时候,就听到桥上有人在说话,抬头一看,大家都正在往我这边看。我当时还以为是自己的行为引来了围观的人。接着就听他们说有松鼠。我这才抬头看了一下树上,果然有只松鼠正在树枝上爬。所以当我们在观察树的时候,其实也有人在观察我们,会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场景出现。

右边这幅图上的松鼠是后来去的时候看到的。并且很巧合的是,和第一次遇见的那只松鼠是同一只。

这是对水杉的条形叶片的一个记录。在叶片的背面有两条气孔带,这是肉眼可以看得到的。在参加观察一棵树的活动之前,这些细节我从来都注意过。

在观察叶片在小枝上的着生方式的时候,我在群里请教了易咏梅老师,她很耐心地讲解了什么是叶基下延。

这次观察一棵树的活动,我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小伙伴经常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和学习。所以一群人观察一棵树可以走得更远。非常感谢群里的小伙伴给予的帮助。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3号树友:

小樟(樟树组)

放下负担会更好


大家好,我是小樟。今天儿童节,与小伙伴分享我的自然笔记。

首先举两个例子:

一是晚上打开手机相册,随便翻看一朵花,查知照片信息:2020.12.05在之江拍的。再翻开当日笔记,仿佛再次在之江毅行时遇见这朵花。

二是前年这时候在路旁珊瑚树上看到一片嫩叶上挤满一群蚂蚁,当时好奇记下了,去年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是“蚂蚁牧蚜”。

以上就是记录的两大功能:

1. 划下成长的记忆,等待日后再回味;

2. 记下自然的困惑,等待时间去回答。

我的自然笔记有两大特点:

一是与日记相结合,随时随处记录,定期整理。连接自我经历的全部方面,故被小伙伴戏称为“竺可桢式”记录;

二是所有权“我的”,不是为了分享,别人也无法复制。主要是登不上厅堂,只好自娱自乐罢了。自娱自乐好处也有,趣味更能长久。

我的自然笔记,分为文字、表格、图片和图画:

1. 文字基本上都是自然观察流水记录,记录五感打开的新世界;

2. 表格是草木虫鱼鸟兽名录,按照Excel字符块整理每一个物种;

3. 图片是拍的自然草木照片,但拍得图片少,除非画面触及心灵;

4. 图画是随手作画,今年跟着观察一棵树活动,展开自然笔记。

重点分享《观察一棵樟树》图画笔记,通过纸笔直观作画,记录眼中樟树故事。

图画“要诀”:

一是尽可能简单的,最好能画出灵魂;

二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画画就是表达内心世界的过程。就像简醇酸奶的广告:放下负担会更好。作品也许很幼稚,但独一无二。

接下来,和我一起站在一棵香樟树下,呼吸自由的气息,做个天真的孩子,用“童真”的图画,探索无穷未知的世界:

左右滑动查看



4号树友:

一帆(小叶榄仁组)

我和“懒人”一家人


大家好,我是小叶榄仁组的一帆,很惭愧,我在组里是最懒的,被他们推出来分享,也算是证明我一直还在小叶懒人组吧。

前面几位朋友的发言都很精彩,我分几点做下分享。

这次的主题是自然笔记,自从加入这个活动了,我也佩服大家自然笔记的多样性,大家的才华非常让我钦佩和仰望。我觉得,自然笔记重点是两个词,一个是观察,一个是记录。观察可以是很多方面的,圈内流行五感,首先是视觉感受,再有就是味觉、触觉、嗅觉,还有听觉,然后把感受到的记录下来,记录有拍照,录像,画画,文字,各有所长。

我是从六年前开始喜欢植物,我的宗旨就是“用眼睛扫描世界,用手机记录生活”,说到底就是观察与记录,我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拍下了,写成文字,变成一篇篇推文,至今,我写了八百多种植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自然笔记了。

再说说我们组的小叶榄仁。我在很早之前就喜欢它了,喜欢它的原因是它的树干优美,叶片花朵果实一年四季变化分明,这也是我很早确定观察一棵树就选它的原因。我觉得,喜欢一株树,等于你喜欢你女盆友,你也会对女朋友的生活环境呀,她的爸妈,兄弟姐妹感兴趣,也会去了解,于是,我对于小叶榄仁同属的榄仁属的植物多了一份关注,我一直称它们为懒人一家,比如大叶榄仁,卵果榄仁,阿江榄仁,千果榄仁,油榄仁等等也会留意,于是我几乎对它们都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这样下来,对它们一家人的特征就很多了解了。

我还想说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我们观察一株树,爱上一株树,必然会有一种感情。可近几年,砍树、移树造成的损失很大,大家都不想我们天天观察的树在我们眼前消失。刚刚好前几天我接触了一个话题,就是树木移植的技术。感受特别深的是,要求移树的操作部门,要对树产生一种感情,比如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在移植过程中,你就会考虑怎么保护它们,让它们不至于死亡,比如,你的孩子都吃米饭的,你考虑它到了另一个地方,吃面条能适应么?比如,在移植过程中,怎么做到科学有效,不至于砍头,或者野蛮装卸等因素造成树木成活率低。

最近我还看到一个很积极的因素,就是有小区,把裁剪下来的小叶榄仁枝条种在绿篱里,这是废物利用,也是乔木矮化技术,可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对植物的热爱。

我的分享就那么多,有机会在跟大家聊聊我的懒人一家人。



5号树友:

桐花桐子(银杏组)

自然笔记六年之旅


大家晚上好!我是桐花桐子,是银杏组的一名成员。群里人才济济,我在这里分享有点班门弄斧哈。我2016年开始学习做自然笔记,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六年,在这里我跟大家谈谈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 

做自然笔记的门槛非常低,只要你喜欢这件事就可以了,而且很容易找到成就感。我自已在开始做自然笔记的时候是一个植物小白,画画零基础,2016年我46岁了中年老大妈了,从事语文教学已经27年了。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忐忑,不知道怎么开始,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但这件事你只要是真心喜欢,用心去观察,开始拿起笔去画去记录,绝对一次比一次好。 即使是植物小白但是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并不难,而且我认为做自然笔记重要的不是你叫得出你所观察的对象的名字,重要的是你对观察对象全方位的观察和感知。

随着自己观察记录的植物越来越多,认识的植物也越来越多,这方面的知识也自然就积累起来了,尽管跟群里各位大神比起来我还差很远。任何困难挡不住热爱和坚持。 

我们学校女老师很多,大家拎的都是小皮包,我一直背的是双肩包,包里随身携带一本书一个笔记本和一个小文具盒。走到哪儿背到哪儿,或许一天都没空打开,但也说不定有时有空涂几笔。我们学校经常开会,领导在上面讲话我在下面写自然笔记两不耽误。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随身带本子,也顺便分享一下我平时做的自然笔记。 

左右滑动查看

左右滑动查看

这些都是我平时观察到的,利用空余时间记录下来的。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我也会用水彩记录,因为我刚开始做自然笔记的时候就有幸遇到了颖儿老师,听了她的线上分享。特别喜欢她的水彩画,所以我也自己摸索着画水彩。这是我在家里用水彩做的记录。

左右滑动查看

做自然笔记有一棵热爱的心就可以。今年参加壹木读书群发起的持续观察一棵树活动。因为喜欢坚持观察银杏树几个月,忘不了第一次看到银杏的新芽绽放时的兴奋,更忘不了第一次见到传粉滴时的喜悦。持续的观察所融入的感情也融进了我的作品,我的一位同学是心理学专家,看到我的银杏自然笔记发信息跟我说,特别治愈人。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点滴感受跟大家分享,不到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6号树友:

月明梨花(朴树组)

在珠海寻找朴树


大家好!

我是来自珠海朴树组的月明梨花。受群主委托,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朴树组观察的作业和自己的一点感受。

今年1月份立春开始,在观察一棵树活动的框架下组建朴树组。我们朴树组22个成员,来自浙江绍兴、杭州,广东深圳、珠海以及河南郑州等3省5个城市。其中珠海13个。(成员22人。绍兴:壹木瞭然大神小丸子林捷老师、观察一棵树大组长夏艳、朴树组长章雅美老师、杭州鹤矾;珠海:秋枫、神游、一帆、战獒、sunny花花、元宝(蒋老师)、客路行、钟凡、张秋月、邱晨、朱古力、燕子、蜗牛、深圳:云起、范钰、孙兜兜;郑州:田楠楠、方方)

比起其他组的观察活动,我们比较佛系,这太让组长章雅美老师操心了。主要是自己太懒了,惭愧惭愧。

今天六一,既是上半年的结束,也是下半场的开始。我们组的小伙伴要振作起来,在组长、学霸们的带领下,争取交更多的精彩的作业。

朴树组员的微信公众号:一窗山海、一帆的花颜草语、山上的山花开、茶路心语、凤凰山植物志、元宝的植物园、时光漫步亲近自然、月明梨花(如有遗漏,请补充)。

前几天,读书漂流《英伦寻树记》这本书刚好漂到我手里。“与非凡的树木相遇”。感谢深圳的云起,还细心地写了明信片和小礼物。

我把小满那天捡到的一枝朴树叶夹在书中,作为书签。我想主要报告一下我们在珠海寻找朴树的故事,介绍一下珠海的朴树地图。

朴树,PO树,是很古老的树。《诗经.大雅.棫朴》云:“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最早的朴树之名就源于此处,可见朴树的历史十分悠久,至少有3000多年。

朴树是乡土植物,珠海只要有点年份的村庄、公园、小区,都有它们的身影。土著朴树,有历史渊源,喜欢独自矗立,或气势不凡地高踞山巅,或安安静静地散落在村口、河畔,或者荒野。从吉大到香洲,从唐家到会同,从斗门到高栏,只要留心,处处有惊喜。“九洲朴”雄浑大气,“香山朴”古色古香,“会同朴”先知先觉,“梅华朴”天然质朴,“旭日朴”荡气回肠,“鸡山朴”仙气飘飘,“神前朴”卓尔不群。古村、山体公园的朴树大多逾百年,新乡村村口稻田边遮天蔽日的老朴树,每一棵都气质不凡,每一棵都是治愈系。

九洲朴:

香山朴:

北山朴:

会同朴:

旭日湾朴:

鸡山朴:

屋边村最美的朴树应该是矗立在文化中心旁、临人工湖的那一棵,和公园入口处220岁巍峨的秋枫首尾呼应。论树龄,它不是这里的老大,半坡上的老大151岁,它应该在130岁左右。它形如华盖,撑起半亩大的树荫,春风一起,满树绿云。枝干遒劲,奋力向天空伸展,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律动。此刻,密实而疏朗的树叶,夹杂着星星点点的青果,在晨曦的照耀下,透亮透亮的,有白头鹎、青凤蝶在树梢飞来飞去,自在地欢唱。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尘封、麻木、伤感的心一时豁然开朗,喜悦灵动。

备查图片

朴树叶片:

二月和三月的凤凰山神前朴:

朴树上的沫蝉:

朴树花(神游版教材):

朴树果:

初心九洲朴:



7号树友:

麦子和小桃花(紫薇组)

幼儿亲子自然笔记这样做



各位观察一棵树的树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金华永康的麦子,第一次参加腾讯会议作为分享者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倍感荣幸,心情很是激动。

我和我的女儿小桃花从2月份开始进入观察一棵树紫薇组,虽然进入了观树组,但是对于植物观察小白的我们来说感觉无从下手,于是开始了我在树群为期一个月的潜水之旅。通过将近一个月的潜水观察,阅读群里树友们每周的推文分享,在3月21日我们发布了第一篇观树推文(下图)!

也许是我作为幼儿园老师的职业特点,也可能是我们的紫薇树比较特别,长在幼儿园的萝卜地里,我们第一篇推文内容表述有点幼儿园的“味道”。我们除了记录日期、天气以及紫薇的变化,我们更多的观察记录集中在桃花在观察过程中的一些小发现和小趣事儿。

这里我也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几个亲子观察小秘诀。

1.让植物观察具有趣味性,更符合孩子。

桃花现在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虽然经常会和我一起观察紫薇,由于二月到三月初紫薇树就像是个榆木疙瘩一般变化甚少,她的观察兴趣寥寥。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紫薇树上的蛛丝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赶紧叫来一边的桃花来看这座蜘蛛“跨枝大桥”,桃花一听就来劲了。因为桃花和我在去年暑假参加了壹木读书会的“自然导师训练营“,跟着李军老师观察蜘蛛后,就对蜘蛛有着浓厚的兴趣。桃花看了蛛丝,还给紫薇树打电话、关于蚂蚁的猜想以及和紫薇树比高。

我们幼儿园里常会说道要放手,要让幼儿在前,老师在后,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我和小桃花的亲子观察便是采用这样的模式。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职业病”,它让我在亲子观察自身的定位上会更偏向于教师一点。我会像设计幼儿活动那样让我们的观察活动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或者是兴趣特点,用孩子本身的兴趣调动观察的兴趣。相对于比较静态的树,孩子们对于动态的虫子会更有兴趣,虫子几乎贯穿我们每一周的观察。

2. 亲子分享,合作交流。

虫子是小桃花感兴趣的观察线,自然而然我就肩负更多的植物观察的线,我们每次观察都会相互分享,我会把我的发现分享给桃花,例如我发现紫薇树皮上的痕迹我会招呼桃花一起摸一摸,猜想可能是谁留下的痕迹,一来引导发散思考,二来借助这个疑问引发他更多的观察和探索(她会去比较附近其他的紫薇树),从而带动起孩子更多的观察。

3. 提高豆本制作质量,获得成就感。

豆本是自然观察最后的输出成果,关于这个成果的制作上,我和桃花说,我们现在就是图书编辑部,我们要用自己的观察豆本让更多的小朋友加入到我们植物观察中(简单链接课题亲子豆本的推广)。我们一起去出版社的名字,邀请桃花设计出本社的标志等都让桃花拥有慢慢的成就感。这里顺便也分享一下我们豆本制作的方法。

4. “回溯性写生”记录方式。

我每周将我和桃花的观察所得用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再制作豆本的时候,我们会进行回顾,我会作为书本的编辑,选出我们这期豆本六个版面的内容,然后规划排版,小桃花会将相应的内容用照片写生的形式进行绘画创作,最后我们还会一起设计封面插画。

而且我们每一次豆本制作都会有这么一个流程,就像是一个简陋版的小型出版社在运作。这样的操作,不仅让桃花有最大的成果体验,无形中也让桃花在一次次的照片写生中提高的写生能力(在某一天收到了来自画室老师的信息)。

由于桃花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我会担任几乎全部的编辑任务,如果您的孩子是小学或者初中,可以尝试有孩子编辑排版,或者尝试共同编辑排版。

以上就是我在这几个月进行亲子观察的感受,再次对本次活动活动的发起和组织者表示感谢,自然观察活动不仅充实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善于发现生活的点滴变化和美。



8号树友:

一抹蓝(美丽异木棉组)

自然笔记or自然手抄报



作为一名植物爱好者,也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经常利用校园生活的碎片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自然活动,教室里也设置了一个生物角,轮值的孩子既要打理花草昆虫,还要为这些生灵做观察记录。

我把这些事情当作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我觉得没有谁的语文可以脱离观察与生活而优秀,而与学生们共同做这些我们都认为有趣的事情,也间接地帮助我处理了不少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当一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都懂得尊重生命时,班级自然更和善以及有爱,常见的矛盾与问题就会少很多。

去年5月,我第一次尝试带领学生们做自然笔记,当时我写下这样的话:“我所理解的自然笔记,就是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眼中的自然……用文字加上绘画,记录观察,写下感悟……”还根据学生各自做的自然笔记的特点,设立不同的“奖项”。当时对自然笔记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甚至一度把自然笔记等同于自然手抄报。

今年参加了我们这个“观察一棵树”的活动以后,群里不少大咖的自然笔记让我大开眼界,比如红茶老师的、苏打老师的、圆蜗牛老师的……四月底,圆蜗牛老师的有感而发也触动到我了:

我不禁再次反思:什么是自然笔记?与自然手抄报的区别在哪?后来参加了北京教学植物园和厦门园林植物园合办的自然笔记教师培训,收获甚大。现将学习所得和自己的实践感悟简略分享如下:

一、自然笔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的学生们写的观察日记、观察作文,我们观察一棵树活动的很多订阅号文章,都可以说是广义的自然笔记。它的记录形式可以无限制,包括文字、绘画、照片、录像等一切方式。而我们平时说的自然笔记,包括现在不少自然笔记比赛里指的,是狭义的,专指用图画和文字来记录大自然。

二、狭义的自然笔记与自然手抄报的区别

我觉得自然笔记是自己真实的观察过程的记录,是有感而发,就是有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源于真实的观察,观察又来源于好奇和兴趣。

我去观察美丽异木棉,去观察其他植物、昆虫,因为我有兴趣,所有的观察所得我都想记录下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会对自然之物感兴趣,老师家长的引导和激发兴趣就很关键,我们观察一棵树活动中,树友们设计的自然游戏就是很好的培养孩子对自然产生兴趣的方法。与其直接告诉他们这叫什么那是什么,不如引导他们找自然之物的特点和联系,反问他们几个为什么,教他们运用五感去观察——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鼻子闻到什么、手指摸到什么、心里想到什么,教给他们运用工具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让他们尝试自己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或最后结果出来了,他们得到的肯定,他们发现自己能留意到别人没注意到的东西,他们觉得自己的思考有价值,他们会兴奋会有成就感,好奇心和兴趣都会更强。

自然手抄报,更多体现的是记录、是结果、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图注:这份小作品绘画我很喜欢。但是现在看来它更像自然手抄报,里面的文字没有自己观察所得所想。

自然笔记,也是记录,但更多体现的是真实的观察过程,是观察过程中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图注:这份自然笔记,小作者不仅观察了植物的茎叶特点,还特别留意到它所处的环境。她说希望观察到这株植物的花、果,然后猜猜这植物是怎么来到窗台上的,纸张下方的空白,就留着到时写下分析的答案。

三、自然笔记中,绘画是为了观察

狭义的自然笔记中,常用绘画和文字。绘画可能会让很多初尝试的人退怯,画不好实在令人沮丧,为什么不能用照片代替呢?也不是不能,但我觉得绘画有拍照所不能及的地方。我们拍照时可能更多在注意拍清楚了没有,即使放大照片来观察,也可能只注意一开始就关注的那个点。而如果要把它画下来,我们就得高度注意绘画对象整体的所有细节,这个过程有助于理解关系,也有利于让我们将看到的与自然世界联系起来。

自然笔记中的绘画,也更利于表达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观察点在一片叶子上,我可以只画这一片叶子;关注点在花柱上,我可以只画花柱。绘画是抽取提炼重点。如果用照片就可能需要比较好的技术和设备。

但我并不排斥拍照,很喜欢在观察过程中拍照记录,还会用照片来辅助绘画,(是辅助!真实的实地观察永远是第一位的!)照片能辅助画好细节,特别是看使用微距镜头拍的照片,等同于用放大镜观察一样,而且当有些时候环境时间等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拍下照片辅助观察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观察手段。

那没有画过或者画不好怎么办?首先,画与写,我觉得不必要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年龄不同基础有不同特点。我认为一开始只要画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最突出特点,或是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就达到目的了,咱不是还可以配合文字说明嘛。慢慢地越画越好了,文字描述也可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排版布置也可以考虑进去。

以上就是我对做自然笔记的理解和探索心得。正如前文所述,我和学生的自然笔记都还很稚嫩,我们对它接触时间不长,还在摸索学习中,恳切希望得到老师们的点评指导。



9号树友:

陈铁辉+曹彧晨(亲子观察)

自然笔记小白说


各位老师,树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杭州的陈铁辉,小白的我又又来了,哈哈。我和孩子今天的分享会有以下三个内容:第一个是我做自然笔记的动力;第二个是亲子做自然笔记的感悟;第三个是孩子的故事。

我做自然笔记的动力:就是8个字,喜欢、专注、好奇、动机。

第一个是喜欢。

一件事情让你有动力,想去做这件事情兴趣是最大的推手。

第二个是专注。

坚持做一件事情,十几年前我看过一本书叫雷殿生徒步中国,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特别的大,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个人用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情。专注会让你成长。

第三个是好奇。

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会让你一直去探索寻找答案,寻找的过程就是在积累。有一天在草丛里看到一颗银杏苗,果子还在,很好奇,于是有了这样的笔记。查资料,和树友一起讨论,最后知道了答案,那一刻真的超级开心。

第四个是动机。

学习知识,内心愉悦,这样的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想达到别人的点赞等等。我的最大的动机是可以影响孩子们。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记录大自然。

1. 重在参与

孩子做观察,不强求多少,有没有做笔记,坚持了多久。你只要坚持自己在做的,孩子会观察你。

2. 多肯定

想留下什么,肯定什么,肯定什么就会留下什么。我们家娃天天照顾苔藓,我会这样说:妈妈有看到你有责任心,有看到你的坚持,看到你对它的喜爱。实际上他真的照顾的比我好。

3. 互相学习

有一天我们出去爬山,有一颗开着和垂盆草一样的花,我以为是垂盆草,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观察的更仔细,他告诉是景天。它们叶片长短不一样的,而我没有观察到。

4. 多支持孩子

我们家有孩子专属的植物角,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设计。乐趣多。

各位叔叔、阿姨晚上好!我是曹彧晨,今年一年级。我和妈妈做观察笔记有一段时间了。观察植物给我带来了平静,植物的绿色让我很舒服。观察植物,我看到了植物的生长,感受到生命很神奇,一个小小的种子,就可以长出那么大的生命。

图片左边的是苔藓,我每天都有照顾它,妈妈没有很好的照顾她的苔藓,苔藓都枯萎了。但我的苔藓现在生机勃勃,它来我们家已经有快2个月了,一开始就只有苔藓,现在多了3种植物。中间的是我做的关于苔藓的笔记。右边的图是菠萝,5月14号来我们家的,我让妈妈把上面部分留下来了,我想种种看,过了14天,它长根了,我心情是很激动的。

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0号树友:

孙兜兜

草木笔记散谈


一直以来,我喜欢与热爱自然的人相处,热爱自然是人的一种原始动力。我们在成年之后仍然能够保留这份原始的纯真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并且,在我看来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心中的热爱并为之勇敢执着追寻的人,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大家都知道艺术来源与生活,学习绘画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不断向自然学习的过程。

我最初专注画植物,是被草木的自形态和色彩所吸引,森林里总是有我取之不尽的灵感与素材。

一直以来,我们东方文化里更是有许多对草木的记载和应用,人类习惯在大自然里安放着自己的精神需求。

如西方哲学家爱默生在《自然论》里所说的:每一个有理智的生物都可以拥有整个自然界,作为他的天赋和资产,只要他想要,这些都是他的。”

除了对美的感受以外,在与草木相处的时间里,我发现了它们生存的智慧,不管在什么境遇下,它们都能忍受、并想办法抵御外界带来的伤害与挫折,一声不吭地按照自己的生长规律,该生根生根,该发芽发芽,从不抱怨,从不气馁。

植物在生长结构和传播种子上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这其中隐藏着许多人类可以学习的智慧,在这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并给予我无穷的力量去面对生活琐事。

慢慢地,我开始发心要把自己的这种发现和体会画下来,一则记录自己,二则可以分享给更多人。

所以在我看来,“草木笔记”有与艺术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你的发心一定要足够的单纯,心态要足够的沉稳,它会回应你一份“生”的活力与安宁。



特别嘉宾:

张一老师

自然笔记主题分享


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圆蜗牛老师邀请我来做这次“自然笔记”主题分享的嘉宾。我从美术学院毕业,同时是一个博物学和自然爱好者,因此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自然笔记,借着这个机会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自然笔记这件事的理解和实践。

首先我感到非常棒的是,大家做自然笔记,是从“观察一棵树”这个长期活动延伸来的,不是为了笔记而去笔记,而为了深入对自然的观察去做笔记,这一点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找到了正确的门径。我看到大家在这一段时间里观察一棵树,并以绘画和笔记形式呈现的作业,多多少少能感受到大家的用心。有的侧重于物候,植物的生长规律,有的侧重于植物的器官和形态,有的把重点放在植物与人与动物的关系上,可以说都把握了自然笔记的要点。

有的自然教育机构把自然笔记作为一个美育课程,把注意力放在怎么玩“手账”上,过分追求艺术效果,形式美感或者游戏体验。我觉得可能稍稍偏离了自然笔记的初衷,还是把自然笔记放在自然科学课里比较恰当。简而言之,在自然笔记中应该重点体现你的观察、思考和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点,只要是基于自己的亲身观察,把它在笔记本上表现出来,就是成功的自然笔记。反之,如果没有自己基于事实的发现,再华丽的画面也丧失了意义。因此自然笔记首先应该“求真”其次才是“求美”。

图注: John Muir Laws

在这里,我想分享美国的博物学家和科学插画家约翰·缪尔·劳斯(John Muir Laws)在他的自然笔记教学网页上的一段话:一个充满无限美丽和发现的世界正在我们通常停止关注的地方等着呢。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和,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场所。没有任何计算机程序可以复制近距离观赏一朵花的丰富体验,捕捉虫子的乐趣,或者躺在床上看云卷云舒带来的平静。与自然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关键是有意识地增强你的观察力和求知欲。了解在野外的博物学家的方法将如何帮助你更多地注意、记住你的发现并保持积极的好奇心。自然笔记是一个镜头,可以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并具体化我们的观察、想法和经验。这个系统具有创造性、严谨性和趣味性,易于上手和学习,并将在一生当中成长和成熟。然后他鼓励大家,现在就开始:你可以做到,全世界都在等着你。

图注:John Muir Laws自然笔记

图注: John Muir

说到这位John Muir Laws,会让人想起美国的另一位John Muir(约翰·缪尔),他是美国早期环境运动的领袖,为第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

图注: John Muir 随笔

缪尔关于大自然的随笔也广为流传,我读过近年的中译本《夏日走过山间》和《冰川如斧》,两本书里都有不少他画的插图,与文字配合,直观地记录了他对自然的观察,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自然笔记,推荐给大家。

John Muir Laws做的这个网站非常棒,里面有大量的关于自然笔记的课程和经验,我会把网址:

 https://johnmuirlaws.com/ 

附在会议的聊天栏里,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浏览学习。我想他的自然笔记和相关教育工作应该代表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可惜他的著作大陆还没有译介,向喜欢画鸟的朋友推荐台版书《鸟类绘画的第一堂课》也是他的作品。

图注: John Muir Laws 图书

对我而言,自然笔记也就成为一种观察自然、理解自然的方式或者方法。最直接的帮助就是能为博物绘画积累素材。如果想创作更复杂的博物画或者绘本,仅仅看植物图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尽量到实地去观察鲜活植物。

在出发前,我会确定目标种,并确认好植物的分布地点和花期,并且根据植物志和相关文献提前了解植物的特征,以便现场辨识和观察。当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多多拍照或者拍视频,去记录植物形态、生态和生境,可以准备一张考察计划表。

图注: 植物考察计划表

但难免也有疏漏的情况,有条件的话,就现场做笔记,把植物的一些重要细节,或者现场的发现迅速记录在纸上,这样就避免了看过就忘的情况。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回家之后,再对照植物志补充笔记,有时候还会发现自己的观察和植物志有不一致的地方,那就继续思考原因,这样从读文献到野外观察再到理论,并且结合自己的思考,就能够比较充分了解一种植物,为下一步画正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图注:报春花自然笔记

这里呢是我5月25日在巴朗山海拔4000米的流石滩上做的自然笔记,因为正好看到两种报春花生长在一个地方,一个是心愿报春(Primula optata),一个是紫花雪山报春(Primula chionantha)。它们在完全相同的生境下也有着近似的形态,我在出发前查看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就发现有人把它们的图片弄混了。

图注: 在高山上拍摄

在流石滩上,要应对暴晒和大风,还有缺氧的情况,我用很短的时间大概30分钟拍了照片和视频并且速写了植株的对比图以及一个花葶的局部图,当我准备下山时已经大雾弥漫雨雪交加,笔记的文字和上色都是回到宾馆里完成的。

图注:高山冰雪路

第二天又去了另一座雪山4900米的木壳壳梁子,本来想继续画全缘叶绿绒蒿的,在下车的时候只顾着看花,没注意脚下,一脚踩空栽到路边的排水沟里了。结果小腿受了伤,不能走路了。下山的时候我爸开车还被碎石扎爆了车胎,也没有手机信号,我们又花了一个多小时自己换轮胎才回到小金县城。所以实际上在野外尤其高山上,在有限的时间和恶劣的天气里,想很从容地去给植物写生,就像坐在美院的教室里那样是很困难的,只能快速记录观察对象的特征就好。

图注:紫花雪山报春、心愿报春

比如我画的两种报春花,实际情况是它们往往有好几株挨在一起生长,一次可以看到五六个花葶伸出来,而我只能画其中一株。这一点是我理解的自然笔记和美院派写生的一个明显的不同,自然笔记的重点应该放在记录特征上。

图注:观察和问题便签

此外John Muir Laws给出了一个很实用的“观察和问题便签”,如图通过尝试回答这些问题,现在是谁,过去是谁,将来会是谁?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会这样等等。我们也就推开了对大自然观察和探究的大门。这个办法几乎可以套用在任何自然对象上,比如这次我看到两种报春花同在高山流石滩上生长,我会思考它们对高山环境有哪些适应,它们是否有共同的祖先,现在又为何分化成两个物种,还是在远古的不同时间来到了同一座高山,今后它们还会面临哪些生存挑战等等。我想如果自然笔记中包括了对这些问题的发现、观察和思考,那么我们的自然笔记就会非常精彩。

图注:How to Teach Nature Journaling

知道了自然笔记的重点以及什么才算是优秀的自然笔记之后,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具体的绘制方法,在这里我仍然推荐John Muir Laws的几本教材,里面有非常多的实例,包括鸟类、哺乳动物和植物等等,在这里我也把其中一本免费教材的PDF传给圆蜗牛老师,她会分享给大家。

图注:走进大自然

最后关于自然笔记我想说的,希望大家可以一直保持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然后是多看,一方面培养自己查阅资料的习惯,另一方面向世界先进的博物学家和科学插图画家学习,毕竟我们国家在博物学包括自然笔记方面起步比较晚。接着是多亲身观察,每次走进大自然都会有收获。第三是多画,而且写生尤为重要,因为野外写生是一个直接与大自然交流,向大自然学习的机会,这是坐在家里看照片永远替代不了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与大家一起亲近自然,一起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祝大家都能在自然笔记中获得乐趣,让自然笔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享受大自然无限的美好。


END


会议主持 | 圆蜗牛

图文整理 | 圆蜗牛

视频录制 | 夏艳

视频上传 | 郑文慧

图文排版 | 花叶青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壹木瞭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