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民生 走读乡村习作篇】走进上和村

杨伽宁 越民生
2024-09-04

点击“越民生”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走进上和村
浣东小学五年级  杨珈宁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越民生公益基地侯门山游学,走访大山深处传统的古村落,了解其悠久的历史,看看古老的民居建筑,品赏原汁原味的乡村图景。


我们走访的是侯门山下的上和村。四周群山环抱,空气清新宜人。小村庄像一位悠闲的老者,静静卧在狭长的山谷间,没有外面世界的车水马龙,没有工厂机器的轰鸣,只有偶尔传来的山间鸟儿的啁啾,还有午后的声声蝉鸣。我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穿行在村庄的弄堂小巷间,各种古老的建筑,在我们面前展露出经久远岁月打磨后那种朴素自然的独特美感。陈老师说上和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初由一陈姓太公来到这儿安家落户,创业生息,全村人几乎清一色的姓陈,陈姓子孙共建有九厅十二堂,足见家业之兴盛。



我们先来到了崇厚堂,进了门可以看到堂前铺着成片的青石板,许多有了裂痕,石缝中长着很多杂草和植物,可见年代的久远。院子中间还砌着整齐的排水沟,可以防止内涝。正堂前还有两个鱼塘,里面养着几尾鲤鱼,还种着几株睡莲,陈老师说以前这是供火灾时舀水灭火的。这些都让人深切感受到厅堂建造设计时考虑的周到。接下去我们又观看了怀德堂、百福堂、务本堂、光裕堂等,都是白墙黑瓦,雕梁抱柱,屋檐上马头高耸,古朴中透着肃穆庄严,静默中诉说着这个村庄的光荣和历史。


经过一处很小的台门,陈老师停下脚步介绍说,你们别小看这户人家,里面出了六个大学生呢,而且个个事业有成,有教授,有校长,有政府官员等等。我好奇地向里张望,只见很小的三间门面,最外面的一间很破旧,没有住人,只堆着一些破旧的杂物。我想当年这么贫寒的家庭,却培养了这么多大学生,真是了不起啊!


我们又来到了品字塘,因为院墙外两个池塘和院墙内一个池塘连起来像一个品字。池塘边的青石栏板很精美,栏柱上刻着莲花的浮雕图案,古朴雅致。池水静静地泛着绿莹莹的光,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在一处高大的台门前,竖着两根威武的旗杆,陈老师让我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原来这户人家古时考取过一个武状元。这着实让我吃惊不小!


接着我们沿着一条傍山的小路继续前行,随处可见苍翠的竹丛树林,垂挂的藤萝绿蔓,农家的瓜果园圃,蜿蜒而上的石砌小径。我想古诗中的青山绿水,诗意田园也就是如此吧!路旁有条小溪,清澈可爱,陈老师说它叫孝溪,因为村里人非常崇尚孝道,故名。陈老师还说别看它水流小,它会一直流到富春江去呢!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我一下子获得了对这句话的真切体会!溪边的岩壁上还有一眼小清泉,水可以直接饮用,很清凉可口。路旁我们还看见了一株异常高大茂盛的芭蕉树,宽大的枝叶,足可以荫蔽好几个人呢!大概受着这灵山秀水的润泽,才会如此的茁壮吧!


不一会,我们到了村口的一处院落,入门处题着“啸奋将军故居”的字样,两边有几间房子已经倒塌,一间破房子里居然还长出了一棵碗口粗的树。右侧的老房子里面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很热情,出来迎接我们。陈老师说革命年代有位啸奋将军就是从这间老房子里走出去的。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打量着眼前这灰暗古旧的老房子,真的难以想象这里居然会走出一个威名赫赫的将军!大山深处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庄,竟能够走出状元、将军、博士教授,还有无数的大学生,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作着贡献,这真是一个奇迹!我暗暗激励自己:我一定要发奋学习,让大脑汲取丰富的知识,让知识没收浅薄愚昧,走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天色渐晚,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侯门山,告别了上和村。远山如黛,近树如烟,在车窗外飞驰着退去,有一种声音在心底回荡:有机会,我一定还会来的!

(指导老师:戴小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越民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