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小种子(第23周)

淡墨微雨 淡墨微语自然
2024-09-08

      阳台上我了一些小植物。首先是小银杏。万幸,它终于活过来了。茎的部位还不知道是自己用力钻出种皮造成的,还是哪个虫子给啃了一口。总之,它很坚强勇敢地活着呢!

      我本想给它做个延时摄影,见证一下钻出种皮的过程,无奈,它真的是慢性子。我等了一天一夜都进展不太大。

现在它终于直立起来了!万千不易!伤口也在自愈中!

     前几日,刚好有个孩子问我,为何银杏作为化石级别的植物,能活到现在?它是怎么适应的?我想“慢”就是重要的一个特点。因为生长速度慢,它的寿命很长。我在春天观察它发芽的时候,就见证了这个特点。它才不会像旁边的忍冬、丁香急着出芽。它每天跟小蜗牛般的速度在变化。所以,那场雪它有幸躲过。当然科学家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有些文章提到,这与它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有关。即便很大年纪的树这个能力依然不减,未有衰老的迹象。此外,科学家认为它自身也有防御机制,木质素持续增加,使得树干足够坚硬,阻挡了一些虫子。这样说来都是它自身具备了这些能力。不过,我越来越觉得,慢下来真的没什么不好。可是,我却发现人类的世界,是越来越快。这样的快速,导致很多事情做的时候慌慌张张不求甚解。久而久之浮躁心态也产生了。功利心似乎也不好控制了。

       我的语千扇是雄树,现在对它的观察实在是看不到多少变化。昨天先去测量它的身高。可是,身边那么多树,我真的觉得找到它的影子很难的。

       现代化的测量工具我没有。中间的是目标树。于是,我想到利用三点左右太阳高度,影长与物体长近似的方法,先测量了自己的身高和影长,发现接近。然后,我开始准备测量目标树,但是目标树影子与其他树重叠,实在分不清。于是我决定从远处看,它与谁接近,然后测量与它接近树的影子。

       我反复尝试新的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反复测量与之接近的树影。即,最右边的一棵。

      最后给出一个数据,我步子长度80厘米,20步,算下来16米。而目标树比测量的树矮一点。那就减去一米,近似为15米。不知道这个数值准确与否。于是我想再有时间再换一种测量方法。多个方法去测量会更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结果。树干一周长度为80厘米。

       接下来,我想看看目标树会带给我多少颜色。遗憾的是,我对色彩的细微感觉并不让人满意。只能看到灰、绿、黄色等色彩。另外我的观察方法还需要改进。于是我改为,捡拾地面的落叶,看看此刻周围大树会有多少颜色呢?我看了看,这一看,原来夏天的大树下不都是浓密的绿,也缤纷。

       现在继续回到阳台,阳台还种植了绿豆、红豆、白蜡、枇杷,应该还有早开堇菜。不确定是早开堇菜,是因为对它萌发期的阶段没注意看过,就不认识了。只看到真叶的样子。所以对植物的观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更真实的过程。

       在持续反复对种子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绿豆和红豆以及枇杷等一些种子会出现子叶出土和不出土两种情况。

     子叶出土的绿豆,下胚轴长得很长了。而不出土的红豆上胚轴长得很长了。子叶是为萌发期提供能量的能量库。它离谁进,意味着能量会因为就近原则而给的更多吗?

       就这个问题我问了身边的老师们。它们首先解释的事实。就是解释上胚轴和下胚轴的认识。以子叶为界,向着地面以上部分的叫上胚轴。以下部分叫下胚轴。

       子叶不出土的红豆离根近,我们先看到它的上胚轴生长迅速,使得小芽能钻出地面。而里面的能量继续帮助根生长。叶子出土的绿豆子则下胚轴生长极快。当根稳稳地长好就能助力上胚轴的子叶带着小芽冲出地面了。看来各有侧重啊!不管怎样都要兼顾好。但扎根都是首先的。

       感慨!在大自然里生长,真要顺应自然规律!希望新的课程改革能实现这一点。

       而在观察绿豆苗的生长过程中,我终于见证了托叶的重要保护作用。真的,小绿豆苗太用心了。那个绿色的,甚至有点透明的一对小手一样的托叶,在茎的节上首先出现在你的视线里。

       毛嘟嘟的小手捧着一个小芽,要护她周全。当小芽长过它时,它还在努力做着托举的动作。而后显得细弱,也许在某个不需要它的时候,它悄然消失了。目前我观察的这些还都在。

       红豆也是这样。

        哪怕第一次的真叶也有它们守护。给它呵护。待它成长!

       这个从春到夏天的两个季节里,从解剖种子,到萌发,到观察它们的一路成长,让我知道了很多自然界里植物们应对环境的各种智慧。

      从一粒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看,如带着胚胎也带好储存营养的胚,还要有保护措施的种皮。甚至多重种皮,比如银杏。还有子叶是否出土,促进某个阶段的加速成长。精致的分配,合理的能量摄取与供给,折服——关于生命和生长。

       对那句,你了解了一株植物似乎就了解了人类自己,就更有认同感。不,还有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哪怕一丁点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淡墨微语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