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春|构树-2024观察一棵树:给文字插上翅膀

闲云 情系自然
2024-09-04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


2024年2月4日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来温暖的气息,冰雪开始消融,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洞穴中蛰居的虫类慢慢苏醒,冬藏之虫,动而未出。。

三候鱼陟负冰:(zhì),意思为“升”,水底的鱼群感知到阳气,间或到水面游动,但水面上还有尚未融化的碎冰碴儿,所以看起来就像是鱼背着冰块在游泳。


枸树皮可以造纸,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多种历史文献都有记载,我好奇的是:构树皮具备哪些特点让它被选为纸的原材料?还有哪些植物可以用来造纸?带着这些问题,上网搜索了一番。


找来找去,关于把构树皮作为纸的原材料的原因也没找到很好的解释,无外乎说构树的树皮纤维多,强度大,适合造纸。其实不只是构树皮,麻类植物中,我知道的亚麻、大麻、苎麻、苘麻,它们的纤维都很多,韧性也好。


记得小时候乡人们种过大麻,到了深秋,把收割的大麻杆扔到池塘里泡,家乡把这个做法叫沤麻,目的是去除木质,留下韧皮,沤过的大麻杆再进行捶打,清洗,反复多次,就得到又白又相对柔软的长长纤维,把这些纤维做成褥子,铺到小儿的床上。这就是当年的尿不湿。


实际上,可以作为造纸原材料的植物也有几百种。构树只是其中之一。目前造纸工业将植物纤维原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木材纤维类,包括阔叶材和针叶材;第二类是非木材纤维类,包括禾本科类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及种毛料维;麻类属韧皮纤维,造纸常用的有大麻、亚麻、红麻及黄麻等,造纸常用的叶纤维主要是龙须草、西班牙草和剑麻等植物;第三类是半木材纤维类(其纤维形态及生物结构介于木材与禾草类原料之间),这类原料主要指棉秆。



构树皮之所以在造纸史上有一席之地,除了本身具备的特性外,我想还有原因就是构树生命力旺盛,耐砍伐,砍掉一茬,很快又会长出一茬。

《天工开物》也记载:凡楮树取皮,于春末夏初剥取。树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其皮更美。凡皮纸,楮皮六十斤,仍入绝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浆涂,入釜煮糜。



构树英文名为Paper Mulberry,直译为纸桑,意思是可以用于造纸的桑科植物。在古代,纯粹把构树皮作为单一原材料造纸并不常见,大多数还是把几种植物材料混合而成打浆制纸。在出土的西汉文物中,发现的有字纸张中,成分以麻类植物居多。


不过据说以前云南傣族传统手工造纸在原料使用上只采用构树皮,无毒无害,用来作为茶叶的包装纸。现在是不是还是如此就不得而知了。普洱茶饼用纸包装,是不是来自构树纸在当地的普及?现在的普洱茶包装纸是否还有构树皮的成分呢?


我看了看手边的一块普洱七饼茶,包装纸薄而绵柔,颜色轻微泛黄,隐约可见有丝丝纤维,我用手撕了一下,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绵性。



混合构树皮制作而成的纸张统称为构皮纸,在古代也常被称为“楮纸”“榖纸”和“绵纸”。


在网上还看到,对于国人耳熟能详,引以为傲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竟然有很多争论和质疑。


质疑的理由就是早于我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几千年的古埃及,当时就有一种莎草纸。其实,虽然名字中带有纸,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莎草纸是把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一片片薄片,经过浸泡、敲打、晾晒、制作成长48厘米宽43厘米的薄片,在上面进行书写。这种所谓的纸实质只是茎的薄皮压平而成,和古印度僧人把一种棕榈树(贝叶棕)叶片削薄后,在上面刻写经文一个道理。再比如,现在人们也会玩在树叶上写字的游戏,如果把莎草纸茎的薄片称为纸,那树叶也可以同理称其为纸啦,这显然无法让我们认同。



在汉纸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古人先是将文字符号刻画在石壁、陶器上(史称“陶文”),接着刻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后来刻在青铜器上(称作“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把文字刻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称为“竹简”“木牍”),与竹简、木牍同时流行的,还有在丝帛上书写,在古代欧洲和中东,当地人们曾经将羊皮削得很薄,在上面写字,是谓羊皮纸。


石器、陶瓷、青铜器、玉器、竹片、丝帛、羊皮纸等等和真正意义上的纸不可同日而语。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上专家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这点毋庸置疑。


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一日之功,而是前人大量实践的延续,是理性的、科学的、有意识的提炼和总结。从我国西汉开始,古人就开始实践把树皮等植物纤维打碎制造纸张。但西汉的纸张使用起来不太理想,质脆、书写不流畅。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使得原料便宜、易得,纸张质量得到提高。严格意义上来说,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他只是造纸术的改良者,是纸张发展历史中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在蔡伦以植物入纸之后,纸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体现了两点:一是拓展了造纸原材料。西汉时多用麻类植物,蔡伦将树皮引入,开辟了广阔的原料来源,为纸张的大量生产提供了可能。二是抄纸工具的改造,用竹帘代替麻织帘,抄出来的纸,更加平整光滑、厚薄均匀。

人们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纸的出现,是书法诞生的前提,让毛笔书写变得自由、轻盈、灵动。毛笔、墨和纸,三者和谐统一,珠联璧合,让汉字的点按撇捺升华成了让人愉悦的书法美学——草书的狂放不羁,篆隶的妍润端丽,行书的风骨清婉,楷书的端正隽秀,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依然熠熠生辉。











在查找资料时,见到这些名词,一并记录如下:


皮纸:构树皮➕嫩竹麻


《天工开物》记载:凡皮纸,楮皮六十斤,仍入绝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浆涂,入釜煮糜。有偷工减料的:近法省啬者,皮竹十七而外,或入宿田稻稿十三,用药得方,仍成洁白。


绵纸凡皮料坚固纸,其纵文扯断如绵丝,故曰绵纸,横断且费力。其最上一等,供用大内糊窗格者,曰棂纱纸。


龙须纸:楮皮为主,➕龙须草


小皮纸:芙蓉树皮


芙蓉等皮造者,统曰小皮纸,在江西则曰中夹纸。河南所造,未详何草木为质,北供帝京,产亦甚广。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

薛涛笺

四川薛涛笺,又称“浣花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


桑皮纸:桑树

桑皮造者曰桑穰纸,极其敦厚。东浙所产,三吴收蚕种者必用之。

蠲糨(juan jiang)纸

亦桑穰


麻纸:麻类植物茎杆,有白麻纸和黄麻纸,

黄麻纸:麻纸用黄檗染色

道家葛洪曾用黄檗染色,发明了最早的染色加工纸

黄蜡笺,也就是硬黄纸,就是加入了天然黄檗汁防虫蛀,又均匀涂蜡,经过砑光形成的熟纸,


竹纸:竹子


藤纸:藤皮

浙江嵊州,利用当地特产藤皮造纸。藤皮产于剡溪


宣纸:青檀皮加稻草为主要原料


唐代,因泾县属于宣州府管辖,所以取名为宣纸。


纸张的规格尺寸

常用纸张规格 单位:mm

常用纸张常规开本尺寸 单位:mm



往期内容:


冬至|构树-2024观察一棵树:构树皮花纹的规律和疑惑

小寒|构树-2024观察一棵树:我没有想象中的了解你

大寒|构树—2024观察一棵树:根的变形记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情系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