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9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图 | 白果园巷口  来源:路人@行者的日志



漫步在黄兴路步行街,感受现代长沙的繁华和浓厚的商业氛围,已是每个长沙人和外来游客的必做“功课”,正因此,黄兴路步行街上永远少不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当置身其中,走累了,看着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许多人会想,如果能有一个僻静的小巷休憩下该多好?


繁华闹市中想要寻觅适合憩息的幽静小巷,可能吗?在长沙,还真可以!就在距离黄兴广场以东,沿人民西路直走约120米的地方,有一条白果园巷,这里没有川流不息的人群,也没有鳞次栉比的商户,有的只是小桥流水、假山凉亭、青砖黛瓦,和代表着此处厚重历史的浮雕、名人公馆,及普通长沙人闲适、淡雅的生活场景。


图 | 白果园巷口的“解放亭”


白果园巷很小,长仅有约120米,宽约3米,规模自不足以和黄兴路步行街相比肩。但这里却是长沙最具文化价值的古街巷之一,巷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

1

白果园名称来源


相传远古时期,七仙女心忧人间旱灾,向玉帝请旨下凡。到了这里时,看到百姓口干唇裂,皆坐地祈雨。于是七仙女拔下发夹在地上戳了几下,所戳之处即涌出一眼眼的泉水,后又挥动玉臂,数株白果树便拔地而起,果树枝繁叶茂,足以供这里的人们遮日避暑。后来人们为纪念七仙女的功德,便将此处的巷子命名为白果园巷。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白果园巷名称的由来,其实只是因旧时巷口有数株白果树。2005年,芙蓉区政府在对此巷进行修缮时,不仅重修了小巷、房屋、凉亭,还重载了白果树,让老街名副其实。


图 | 白果园巷口的假山


如今白果树依然枝繁叶茂,树下的“解放亭”、假山、小桥、流水,组成了一片静谧的江南园林景观,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休闲场所。

2

八大公沟遗迹


在这片“江南园林”的左侧,有一处“公沟遗迹”。长沙旧时有八大公沟,古称八大御沟,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为长沙古城8条自东向西通往湘江的排水沟渠,沟内两侧沟墙及底均砌麻石。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麻石砌成的排水沟逐渐被新式的钢筋混凝土管道所取代。


图 | 白果园巷的“公沟遗迹”   来源:网络


流经白果园巷等街区地下的公沟,是八大公沟中的第七条,长35768米,主沟起自都正街,经红光街、东门捷径、永庆街、丰盈里、白果园巷、化龙池巷、大古道巷、晏家塘、南门口、西湖路南侧一线,到达湘江。如今这里是八大公沟唯一留下来的遗迹。

3

程潜公馆


在“园林”的另一侧,是一块大型的浮雕文化墙,墙上的浮雕绘画和文字讲述着这条老街巷精彩的历史故事。文化墙斜对面的程潜公馆,正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图 | 程潜公馆  来源:@冰雨60900的博客


程潜(1882-1968),字颂云,醴陵人。辛亥革命时期和北伐战争时期的名将。1948年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之职。1949年8月4日与陈明仁联名宣告起义,湖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图 | 毛泽东和程潜(右二)合影 来源:羊城晚报


解放前,程潜在长沙曾经先后有三处住所:陈家垅公馆、白果园公馆、教育街官邸,只有位于今白果园19号的程潜公馆得以存续至今,这里也曾是程潜四夫人郭翼青的居所。1949年8月,程潜就是在此处与中共地下党员协商起义事宜,多方努力努力下,最终使湖南得以和平解放,从而免遭战争之灾。

长沙昨晚一盛会

中央日报   一九四九年八月八日


程潜、陈明仁两将军设宴为中共代表团人员洗尘


如今程潜公馆亦是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第一层布展为《湖南和平起义历史陈列》,分苦难湘人盼和平、和平起义成大业、湖南和平起义大事记3个部分,共展出文献、物品百余件;第二层为《程潜生平业绩陈列》,从求学、立业、抗战、起义、建功等方面展示了程潜将军不平凡的一生。

4

锦源公馆


往巷子深处继续走,在巷口拐角处的白果园8号建筑,是锦源公馆,它的原主人是清末翰林,著名书法家、抗日烈士郑家溉。


图 | 郑家溉  来源:湖南文史拾遗


郑家溉(1871-1944),字从耕,长沙人,清末进士,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1934年面对伪满洲国的笼络,他毅然拒绝,并带着全家人离开北京回到长沙定居。1944年日军大举进犯湖南,郑家溉避难于湘乡。6月,日寇逼其出任维持会长,郑严词拒绝,投塘自尽,以死明志。


郑家溉的英勇壮举,更加激起国人对日军的痛恨,同时得到国共两党人的敬佩。1945年郑家溉的公祭仪式在当时的陪都重庆举行,而主持公祭的正是湘籍将领程潜。


图 | 拐角处的白果园8号 来源:路人@行者的日志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家私人会所,但还保留了旧时的天井构造,依然不失古朴典雅之气。

5

杜心五公馆


与锦源公馆隔巷相望的是白果园31号公馆,是一家湘菜馆,门匾上“老泉遗风”四个大字尤其引人注目。这里曾是清末民初武术家杜心五先生的公馆。


图 | 白果园31号公馆


杜心五(1869一1953),人称南北大侠,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为武术流派自然门的第二任掌门。杜心五从小聪慧,喜爱读书、练武,曾目睹父亲被洋人打穿大腿,又见传教士残害群众,故立志“练成武艺,誓杀洋鬼”。1905年杜心五经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运动,曾任孙中山先生保镖。1936年拒绝为日寇组建“筹安协会”,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


图 | 民国期间杜心五(前排右三)等大师合影  来源:@老森的博客


杜心五曾于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两度寓居长沙,白果园31号公馆即是他30年代在长沙时的居所。

6

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


与白果园31号相邻的是白果园33号,这里现在是一酒家的后厨,而在百年前,它是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门右侧的标识牌上清楚的记载着那段往事:


白果园今三十三号,为一九一六年实业家章克恭等创办的湘鄂印刷公司印刷车间旧址,《湘江评论》曾在此印刷。


《湘江评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湖南学生刊物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由湖南学生联合会主办,毛泽东任主编。创刊号当天即告售罄,第二期加印至五千份。《湘江评论》一九一九年七月创刊,九月遭封禁,仅出版五期,但对湖南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 | 毛泽东和《湘江评论》  来源:网络


《湘江评论》共发表有40多篇文章,其中多数为毛泽东所写,在创刊宣言中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在白果园巷口的老街历史文化墙上,也镌刻着宣言中最后一段话: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正是在《湘江评论》的感召下,任弼时、郭亮、肖劲光等一代进步青年走向了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图 | 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


这样的刊物,当初就是在白果园31号印刷发行的,时隔近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置身于小巷中时,仿佛能够看见当年那批有志青年进出印刷处,手捧《湘江评论》,为传播中国革命思想忙碌奔波的场景。


巷中其他几处建筑,如白果园18号、20号、35号等,如今都是普通民房,内部还保留着老长沙人最普通的生活状态。院子里挂绳上晾晒的衣物,安详的端坐于门前的老人,爬满半边白墙的藤蔓,都在告诉行人,这里不仅仅是历史街巷保护区,也是老长沙人正常生活、居住的地方。历史遗迹犹在,市井生活气息也并未减少。

7

大文豪苏洵


在120米的小巷中径直行走,即便漫步,也能在10分钟内抵达巷口,出了巷口就到了苏家巷。这里曾是清末民初长沙的一条金融街,开办过不少钱庄。如永和丰、肇康、义利长等。而之所以叫苏家巷,则和宋代大文豪苏洵有关。前文提到的,在白果园巷杜心五公馆的牌匾上写的“老泉遗风”,也是因苏洵而来。“老泉”为苏洵的别号。


图 | 苏洵  来源:网络


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相传苏洵晚年曾做过长沙县主簿,当时他并未住在县衙,而是在白果园北侧建了一宅院,和家人定居于此,并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到此吟诗论画,品酒弹歌,好不快活。


在他的宅院后曾有一条狭窄的小道,通往苏家巷的位置,小道名叫老泉别径,后被并入白果园。如此,老泉别径也就成了白果园的别称,而别径所通向的另一巷子,也就成了今天的“苏家巷”。


图 | 白果园巷口的苏家巷,尽头是黄兴路步行街


站在白果园巷口,顺着苏家巷的方向西看,不远处的路口,就又是黄兴路步行街了。白果园巷内空无一人,而百米远的黄兴路上却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不繁忙。


我想,黄兴广场上的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想到,在如此近的地方,竟还有这么一条古巷,可静坐于凉亭,看小桥流水人家,可漫步在麻石古巷,于青砖黛瓦间回忆那些过往……


  • 本文素材来源:《长沙市芙蓉区街巷志》(湖南人民出版社);《穿越长沙白果园 步步皆史迹》(长沙晚报)。

  • 本文编辑 | 大鹏,部分内容、图片综合整理自网络。

往期精选


刘三爹 | 乱弹天心阁

私家园林 | 长沙蜕园的前世今生

何立伟 | 出入都正街

童年记忆里的老长沙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