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视频年代,读书真的不吃香了么?|《阅读的力量》共读记录

象群共读圈 大安于隅
2024-09-05



10月,象群共读圈分别进行了关于第十二本书的诵读会和共读会,总共有9位小姐姐和1位飞行嘉宾小哥哥参与其中。


上本我们共读的是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一起在纷繁的美学思想史中,感受了宏大的艺术美,和实在的生活美,顺利完成了象群共读第一年的书单。

 

10月,我们一起进入了第二年的共读历程。第一本要读的是弗兰克•富里迪的《阅读的力量》


* 图片来自网络


这本偏学术风格的书,记述了人类的阅读发展史,让我们第一次从时间维度视角去看待阅读这件事,以对阅读本身的思考为开端,来开启第二年的共读历程。

 

由于这个月的天气不错,上半月的诵读会我们搬到了植物园的亭子里,下半月的共读会我们则去到了城北公园的草地上。

 

 * 植物园里的诵读会




那么,先来看下大家对这本书的总体印象吧!

 

首先,大家纷纷认同,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冗长乏味,行文也有点啰嗦,一方面可能和此书的学术风格有关,里面大篇幅都在列举各种论据,另一方面可能也和翻译风格有关,读起来不是很利落干脆。

 

圈友小虫说,这本书读起来无法让人产生共鸣。

 

圈友姗说,和《美的历程》比起来,这本书更有隔阂感,不仅因为语言表达本身,也因为它所记叙的是西方阅读史,在文化背景上也觉得有理解困难。

 

圈友丹说,感觉这本书对阅读的观点一直是各种担忧,角度实在不够多元。

 

圈友July说,她第一遍看的时候,无法明显看到作者自身观点,后来,她发现书本扉页写着献给带给自己阅读启蒙的父亲,她才发现作者个人化的情感色彩。第二遍读的时候,她便学会区分论据和作者观点,阅读体验得到了改善~不过,这本书读完她并没有恍然大悟,而是发现了更多的对阅读的困惑

 



顺而,开启第二个议题:


关于阅读,我们是如何看待的呢?历史上的人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阅读的私人意义和社会意义


从小被教导要好好读书的我们,基本都认同阅读是一件被提倡和被尊崇的事情。

 

圈友Amy说,她印象里的阅读是高高在上的,那些博览群书的人,在她看来都是厉害人物。

 

飞行嘉宾源说,阅读能缓解他的焦虑,只要处在有书的环境里,他就会觉到心安。

 

还比如,阅读可以完善我们的认知,甚至还可以安放我们生活里的孤独。

 

圈友大安提到,阅读除了具有私人意义,在书中提及的历史阶段,那个人们曾反复只读几本书的年代,比如对《圣经》的反复诵读,阅读成了一个群体的精神纽带。阅读对思想的塑形作用,自然也让它成为意识形态所要掌控的思想通道,比如信息审查制度便是一个例子。

 

从以前的集体阅读,到现在越来越个体化的私人阅读,这是阅读方式的变化史,也是个体从集体中走出,我们的自我意识慢慢走向觉醒的过程

 


● 阅读是把双刃剑


正因为阅读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被形容成是一种药物,它可能是良方,也可能是毒药。

 

圈友姗和Cecilia同时提到,在这本书里,她们是第一次看到对阅读这件事的负面评价。比如将阅读比作“毒药”,认为阅读也有可能会误导认知、败坏道德、荼毒心灵。

 

书中提到低俗小说的例子,有观点认为,沉浸于这种情趣阅读会让人上瘾到失去对真实世界的判断力。似乎在历史上的学者眼里,读者群体是个大众化的、平面化的、没有文化素养的、极易受到阅读影响的一个群体。

 

从口传文化到书面文化时,有人担忧文字会减弱人的记忆力;从书面文化到印刷术的普及,又有人在担忧低俗作品的流行会败坏道德,还担心阅读会分散人们有限的注意力。

 

有趣的是,他们对日益普及的阅读文化的担心,正如我们现在对互联网文化的担心一样,担心网上内容对价值规范的挑战,担心多媒体资讯对注意力碎片化的负面影响。

 

圈友Cecilia觉得这个轮回很有意思,好奇是否几百年以后,当时的人们也会觉得说,哇塞,原来前人是这么看待互联网的啊,这样忧虑过它的弊端…正如我们现在讶异于前人对阅读的担忧一样…

 

一个新的技术媒介的出现,比如推动阅读文化普及的印刷术,推动信息流动的互联网,似乎总会引起社会思想的动荡以及种种不安。

 

不过,此书和现在市面上各种忧虑互联网文化的书籍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作者提醒说,我们要担心的并不是媒介问题,而是人们对阅读价值本身的忽略

 


 阅读的功能化和功利化


书中提及,在现代人的各种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等多种技能素养中,读写能力成了并不起眼的一类,而且正日益变成一门纯技能读写本身可以为人带来的精神财富却被渐渐忽略

 

如圈友雅所说,她之前选书几乎都在工具书范畴,是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才有了阅读动机。关于阅读本身,可能会去看一些阅读方法类书籍,而不会主动选择如《阅读的力量》这种飘在理论中的书籍。

 

在讲求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现代社会,读写能力“无用”的思想价值,逐渐被“有用”的技能功用超越。若该技能出现问题,还会被医疗诊断化,比如说出现阅读障碍之类的。

 

这里,圈友雅带的是此书的电子英文版,中文版的“读写能力”,在英文的对照中是“literacy”,而后者在英文含义里,应该并不局限于读写能力,我们讨论后,觉得它指的可能是更广博的人文素养。比起读写能力,人文素养似乎是更容易会被大家忽略的“无用”的东西…

 

面对阅读的功能化,圈友July提起书中出现的一个论题,那就是阅读到底是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活动?

 


 阅读的本质


历史上有学者认为,阅读是一种天赋,而相反的观点则认为阅读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需要接受训练。

 

圈友Cecilia认为,其实孩子是天生喜欢看书的,他们对故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这种想要获取更多信息的倾向是天生的。而他们需要接受训练的部分,是阅读文字的能力。

 

不过,最近Cecilia也对孩子的好奇心感到烦恼,因为她不太喜欢孩子爱看的那本书,这让我们想起学者们对阅读内容的分类,在他们眼里,趣味类小说大概属于低级读物,学术经典等则属于高品味的读物。

 

可能我们自己的分类标准不一定和学者们一样,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大概也都有自己的鄙视链。比如圈友Jessy就不太明白,为什么网文会有这么多人追捧…

 

居于鄙视链末端的,是在我们眼里几乎没有阅读价值的内容,甚至是会给个人、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

 

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说到一本书,那就是《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书曾一时被众多学者们排斥,因为据说它助长了年轻人的自杀率。

 

但圈友大安提问,难道这些后果真的纯粹是由内容本身引起的吗?有没有可能,在阅读之前,读者自身便有心理状态问题,而书只是成为了那个引子而已

 

就像飞行嘉宾源所分享的自己的经历,在他抑郁阶段,他读到一本书里的观点,便豁然开朗,逐渐帮助自己走了出来。其实,之前他内心便已经有了豁然开朗的种子,他也承认,他是在恰当时候,幸运地遇到了这本能让他的种子绽放开花了的书。

 

本书后面还提到了提出“媒介即信息”的麦克卢汉。文本信息也好,媒介信息也好,在我们将各种忧虑和害怕投射于内容和媒介上的时候,或许信息本身不是问题,内容也不应有高下之分,阅读带来的不同影响,是由接收端那拥有不同思想状态的读者所决定的


阅读的问题,本质是关乎人性

 


 

圈友July说,这本书的作用是让人从旁观者的视角去看阅读这件事。


那么最后,就让我们回到自身,看下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阅读的呢?

 

共读会上,我们每个人给自己眼中的“阅读”画了解剖图,有人从社会层面上去看待阅读,有人从个体情境中去总结阅读。

 

我们承认我们都是带有偏见的阅读者。圈友大安用一个篮子来形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篮子形状。阅读像往篮子里注水,篮子原本的形态将会决定,哪些水流会从缝隙里穿过,哪些水流会在篮子里留下痕迹。

 

圈友姗则感觉自己的阅读涉猎范围太窄,担心自己看书不够多元。圈友July描绘了一棵大树形象,表示当我们读的书多了,就像一棵大树一样,自然会生长出各种枝桠,各种其他兴趣方向。

 

圈友雅提到阅读中的世界和现实差距,有时也颇让人有沮丧之感。圈友Jessy说现在很难找回以前的阅读状态了,那种可以在图书馆坐上一天的状态。

 

共读会最后,圈友Jessy分享了对自己具有意义的书《刀锋》,圈友姗则分享了给予自己力量的一句话“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以及另外两本曾给予过她启发的书。

 

如圈友July所说,无论社会时代、权威人士、政府、社会如何看待阅读,具体到个人,我们从阅读中得到的理解和共鸣,始终是我们愿意阅读的主要动力

 

而共读,恰好是对我们阅读非舒适区的补充,对我们阅读内容多元化的实践,比如这本《阅读的力量》,如果不是因为共读,大概我们自己很少会主动去选择读此类书籍;而共读中的讨论,在大家的交流和反馈中,则是一个能让我们去旁观和了解自己那个篮子形状的过程。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媒介的时代,文字、书本、图画、影像、广告、讯息等等,有些时候或者说其实是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在被动地被各种媒介轰炸着

 

书本和短视频究竟孰优孰劣,这无定说,但读完此书,我们需要清醒的是,我们需要夺回在各种媒介之前的主动判断和选择的力量。也许,这是阅读的力量的最大启示。



---   以下是各位圈友的阅读体会记录   ---


圈友July:

在这悠久的历史之中,阅读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取得一席之地。尽管饱受争议,然而这些对阅读的争议恰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问题,这些诟病更多出于人的主观。


作者在书中以不少篇幅历数各种伟人对阅读的看法,似乎是客观呈现别人的观点,但再读你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的观点并非中立,他对阅读的态度一直是正面的,在整本书中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就是认为阅读是有益的,尽管到现代,它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层面复杂化了,夹杂了工具性和个人成长的功能。


针对每个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对于阅读的争议,富里迪都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比如柏拉图、麦克卢汉以及维特自杀热,他称柏拉图从自身利益出发反对书面文化——对于社会之稳定性的威胁;他说麦克卢汉的观点呼应了20世纪60年代的浪漫主义精神,尤其是当时正在出现的反文化精神;他指责维特自杀论为“虚构”“毫无证据”……而这些对于阅读的争议,反应的正是各自时代的问题。(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我更像一个旅程,而不是通向一个终点。那些对阅读好和差的争议,并非想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通过阅读这个话题,引发对那个时代本身的问题/伟人的观点/媒介的影响的思考,以及一些主题的探讨——关于阅读和健康、和道德的关系,政治、社会对阅读的利用…


对我的启示是媒介的影响,它让我走出自己的信息茧房,置身在这个电子时代,不再过多抗拒,而是客观地观察、接纳以及适应融入,以一种理性的方式。(事实上没那么简单)


---   ---   ---


圈友丹:


又是一本挑战阅读难度的书,一边坚持,一边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阅读这种严肃的学术味著作?——还是要从兴趣出发:比如对于这本书,我想要了解阅读这件事有权威吗,阅读史和学习史之间有什么渊源,文字和图像哪个更有力量。


下面记录下本书的阅读体会。


从作者弗兰克.富里迪的两个身份——文化评论家和社会历史学家出发,这本书于我最大的闪光点是它(从口传时代到印刷时代再到数码时代)跨时代地引经据典(引用并分析数百位西方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及其产生的文化根源),向我们展现了几千年来西方世界关于阅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持续争论,阅读对道德的影响、书籍对于人类记忆力、判断力、注意力的干扰……,被我们视为真理的读书有用论,原来一直都在面对质疑,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后,面对的是两面夹击。


虽然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阅读在不同历史时期引发的争论,但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要揭示阅读的意义——寻求真理和意义,并由此实现自我完善。


从非自然的角度看待阅读,作为维护政治统治或经济运行的工具,它永远有不足或风险。当阅读的作用局限于对文本的解读和对信息的获取时,他或许也是可以替代的。(联想到上学时查单词老师推荐用英英字典,但我还是习惯英汉字典。)换个思路,当目的只是单纯的信息的获取时,以速度和易得取胜的互联网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但阅读及其内容本身有自然的价值,“阅读正是通过对读者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重大转变 ,才得以形成自身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反思我自身的阅读经历,阅读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它不像画面直接具体,让人快速代入,甚至不如声音平易近人。可能用了半天读完一个章节,合上书想想字都认识,句子也通,但是不知道说了什么。想要有所收获,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填补空白、理清脉络、建立连接,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解。读书在当下是一件低效的事情,但它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的同时,也给了我足够的自主空间。


再说说这本书为什么这么难读,引用文献太多,没有上下文不了解观点的形成过程、不熟悉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所以即使作者对引用片段进行了阐述,仍然不易理解,阅读体验有点碎片化,再加上自己知识储备不足和文化差异,很难理清作者的论述逻辑。一遍读下来,基本是囫囵吞枣。网上搜到作者的另外两本书《知识分子都哪里去了》、《恐惧的政治》,比较冷门的话题,准备看一下了解作者的思想,再来读第二遍。书中讲到阅读与教育的关系时,引述了汉娜.阿伦特《教育的危机》中的观点,这本书也长在我的兴趣点上。读书会上July推荐的《思维转变》结合《麦克卢汉传》,也准备一起读一读。


今天是11月2日,我还沉浸在10月31日和11月1日两天的付定金付尾款,蹲守达人直播,拼满减凑优惠的疲惫中。现在又一不小心屯了份书单,跟象群一起在知性妇女的路上越走越远。


---   ---   ---


圈友西西里


阅读这件事情在我的价值观里毋庸置疑一直是一件很正面的事情,而当我读这本《阅读的力量》,作者梳理了西方不同历史时期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其中一部分对阅读持矛盾或批判的态度,或出于政治动机,或出于宗教动机,或出于对技术革新可能导致的不确定性影响的矛盾心态,或出于对阅读大众化低俗化的担忧等等;


其中很多的担忧,非常像当下人们对电视/网络的批评,甚至用词都如出一辙,例如导致了注意力和专注力的丧失。可能人们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必然会受到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自身立场的影响。提醒自己可以用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文化跟观念,时常保持自省和批判性独立思考。


--   ---   ---


以上便是象群共读圈关于《阅读的力量》的共读记录,希望能给其他书友带来关于此书的参照~ 一起来探讨关于阅读、关于书本的任何事情。




【象群共读圈】
由各类小姐姐组成的迷你共读小组
不做最好,只做最适合我们自己的读书会
坐标杭城,欢迎一起来读书~


-过往共读-

“象群共读记录” 文章专辑

象群共读圈 | 共读第二年开启招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安于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