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绘越清晰的香港地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地图杂志 Author 远飞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隔深圳河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西隔珠江口与澳门及广东省珠海市相望。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发展的核心。

近代开埠前,香港是清朝广州府新安县的一个小渔村。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此后再签订《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分别割让九龙和租借新界,这些地区构成了现今香港的地域范围。自此,香港逐渐发展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并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古旧地图是历史时期所绘制的地图,它们记录了历史及其变迁,是后来人认识历史上某一地域空间地理情形及其变化的重要与直观资料。香港作为明清时期中国的海防前沿、东西方交汇之地,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少与之有关的古旧地图。

这些地图上的香港,或见于明清海防图、广东省图、广州府县图与地方志,或见之于西方人绘制的中国地图、航海图、专门的香港地图。从绘制方式与方法来说,它们既有以中国传统绘图技术绘制的地图,也有在近代地图学理论指导下的实测地图。不同种类、不同绘制主体和不同绘制方式的地图呈现了一个丰富和多元的香港,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图反映了东西方对香港的认知,记录了香港的历史与变迁。

在明代的航海图上,如《郑和航海图》就有了对今香港地区的部分描绘,该图记载了“大奚山”和“佛堂门”两地。大奚山即大屿山岛,处于香港西南部的海上交通要道上;佛堂门是香港的海峡之一,位于新界西贡区东南部,在古时是香港的水上交通要道。这两地因在历史的海上交通上十分重要,故而出现在了《郑和航海图》上。尽管明清时期不少中国绘制的地图对香港有描绘,但多较为简略,甚至不准确。这一方面是囿于对香港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另一方面则是受绘图技术的限制。

“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人(主要是葡萄牙人)绕过马六甲海峡来到广东沿海,到达珠江口。在珠江口的东西两侧,西方人起初了解得比较多的是位于西侧的澳门。所以,我们今天在16世纪的西方地图上能看到较为清晰的澳门。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继葡萄牙人之后,英国人于18世纪晚期来到珠江口。在18世纪,广州是清朝对外的唯一贸易口岸,英国人便来到广州。 

在某种程度上,历史上大英帝国的扩张是以地理学、测绘学和地图学作为前导和支撑的。英国人来到珠江口后,自然而然地要对这一带进行测量并绘制地图。起先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员来测绘,后来便有英国海军的参与。维多利亚港是一个水深港阔、四季不结冰,而且不在地震带上的天然良港,适合做转口贸易,英国人看中了这一点,故而在近代测绘学和地图学的保障下,绘制了详细、精确的香港地图。随着后来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多关于香港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中国的还是在西方的地图上,随着历史的进程,香港慢慢地被绘制得越来越清晰。这一方面有测绘技术和地图绘制技术等技术层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香港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清晰了。

当然,有关香港的古旧地图,留给我们更多的是香港本身的故事。它们就像香港的成长日记,记录着香港成长和发展的点滴。我们这里选取了从明代到香港回归时的有关地图,今天我们翻阅这些地图,就像是在阅读一本香港日记,历史浮现于眼前,也让我们知道香港何以是今天的香港。

 

图名 :《岭海舆图·广州府舆地图》

绘制者:姚虞

年代: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

尺寸:不详

《岭海舆图》是明代嘉靖年间姚虞出任监察御史巡按广东时所作,共有图12幅,首为《广东全省图》,次为广东十府全图,终为《南夷图》。全书重在叙述广东各府的形势利弊、地方军事布置,以及户口、粮税等内容。当时的广州府设有1州14县,今香港地区隶属于当时的东莞县。其时,东莞县近海一带置有大鹏所、东莞所,以及福永、缺口、官富3个巡检司,这里是广州府屯兵最重的地区之一,这些在此图上均有体现。明万历元年(1573年),析东莞县置新安县,新安县的治所位于南头(今深圳市南山区,与香港元朗一水之隔),属广州府。自此至1841年,今香港地区一直隶属于新安县。这幅地图正好反映了新安县置县前的状况。


图名 :《中国新图志·广东省》局部

绘制者:卫匡国(Martino Martini)

年代:1655年

尺寸:37.9厘米×46.7厘米

卫匡国是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1640年由耶稣会派往亚洲从事传教。卫匡国来华,恰逢明清鼎革之际。他先抵达印度果阿,然后经中国澳门转抵杭州,在中国做广泛旅行。他的《中国新图志》就是结合自身游历见闻和中国地图资料绘制而成的。这幅《广东省》图是《中国新图志》中的一幅分省图。该图的珠江口部分画出了澳门(图上标注为“Macao”,图中加框处)和新安(图上标注为“Singan”,图中加框处)两地。澳门被表示为一个岛屿,其位置与实际相比,较为偏离珠江口西岸;新安则为半岛。可见,当时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对珠江口一带地理情形的了解都很有限


图名:《皇舆全览图·广东》局部

作者:康熙皇帝

年代:1721年

尺寸:68厘米×76厘米

《皇舆全览图》是清朝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年)间由康熙皇帝主持,西方来华传教士与清朝官员合作完成全国大地测量并绘制的第一幅大型实测中国地图。《皇舆全览图》有多个刻本和绘本,这里所展示的《皇舆全览图·广东》局部是1721年的刻本。该图采用斜交经纬网,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图上画出了今香港的大帽山、急水门和大屿山岛等地(图中加框处)。图中的“大溪山”即是大屿山岛。“大澳”是大屿山岛西部的著名渔村,大澳处于离岛之上,远离烦嚣的市区,较少受都市化的影响,这里仍旧保留早期香港的渔村风貌。16世纪,葡萄牙人抵达中国南部沿海,曾占领大澳一带并建有据点,后在屯门一带被明朝军队击退,史称“屯门海战”


图名:《广东通省水道图》局部

绘制者:不详

年代:1817年

尺寸:151厘米×277厘米

该图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图书存档资料,这幅地图是由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和汉学家恒慕义在中国获得,然后转赠给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这幅图重在描绘广东省的河流水系,也表现了府县、村落及沿海的军事布防。地图上绘出了今香港地区的大屿山岛和九龙半岛,香港岛则没有表现出来。大屿山岛上有炮台,其对珠江口的军事防守意义由此可见。


图名:《从港湾看香港》(局部)

绘制者:Leopold George Heath

年代:1847年

尺寸:13厘米×70厘米(单幅)

Leopold George Heath是一位英国皇家海军军官,1843年他被任命为“鸢尾花”号战舰的中尉,1846年随“鸢尾花”号来到香港并绘出了这三幅从港湾看香港的画作。当时,英国海军的低级军官常被鼓励为英国水道测量局绘制世界各地港湾的绘画,这些港湾绘画可以被用作其他船只的导航之用。1847年,英国水道测量局出版了Leopold George Heath的这三幅作品。第一幅是从维多利亚港看九龙半岛,第二幅是从维多利亚港看香港岛,第三幅是从海上看大屿山岛。图框上下标出了相应地物的名称,如第二幅标出了“Victoria Peak 1774feet”,即今太平山。太平山是香港岛的最高山(海拔为554米),从香港开埠以来,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重要地标,为香港开埠之初获港英当局冠以女王“维多利亚”(Victoria)之名的三大地标之一


名:《新安县全图》

绘制者:和神父(Simeone Volonteri)

年代:1866年

尺寸:85.4厘米×107.3厘米

和神父,也称“安西满”,是意大利来华传教士,生于米兰,曾先后到中国的香港和河南等地传教。1860年2月,和神父来到香港。根据该图的英文图题信息,这幅地图是和神父历经四年绘制而成的。全图反映的是当时的广东省新安县和香港两个地区,两地分别以蓝色和红色做区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区域被割给英国,所以九龙半岛和香港岛同为红色。其时,大屿山岛、南丫岛等地尚未被租借给英国,它们在图上被表示为蓝色,属于新安县。这幅地图可以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在香港的占领范围。此外,该图已出现“上环”、“中环”和“下环”的地名。除了《新安县图》外,和神父还绘制了一幅专门的香港地图,刊登于1874年的法国传教期刊中。


图名:《最新香港详细街道全图》

绘制者:上海国光书局

年代:1933年

尺寸:不详

该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绘制的是香港岛中环、上环和太平山顶的地域范围。在图的上部可以看到“扯旗山顶(THE PEAK FLAG STAFF)”(图上加框处)的注记,其所指就是太平山顶,太平山曾名“扯旗山”。扯旗山顶的右上方是“皇家山顶住所”(图上加框处)的注记,从1867年到1930年间,太平山顶是香港总督的别墅所在地。因而,我们在图上可以看到一条从皇后大道延伸至太平山顶的名为“PEAK ROAD”(山顶道,今旧山顶道)的公路。在图上,还可以看到一条“山顶火车路”,这就是今天的从花园道总站出发到山顶总站的山顶缆车。该图之所以将其称为“火车路”,是因为这条线路铺设的是火车轨道,而其牵引动力是靠钢缆拉动,今天便以“山顶缆车”称之,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缆车。香港开埠初期,往来于太平山与中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轿子。早在1881年,伍廷芳率先提议在香港岛兴建电车系统。1883年,港英当局同意首先发展山顶缆车。该工程于1885年9月开工,1888年5月30日剪彩通车。


图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图:香港回归祖国纪念》

绘制者:中国地图出版社

年代:1997年7月

尺寸:106厘米×74厘米

该图是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由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和出版的一幅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图,是一幅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图,它反映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图中的主图表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画出了区旗和区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界用蓝粗的虚线表示,其地域范围基本是承袭了1898年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的香港地域范围。附图则表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在主图上,我们看到在九广铁路基础上修建的京九铁路,京九铁路使得内地与香港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香港回归之时,香港的发展已在全港铺开,元朗、屯门、大埔、粉岭一带都已有成熟的建成区,位于大屿山赤鱲角的新香港国际机场也将建成并将投入使用。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与香港一衣带水的深圳市也已发展了起来,在图上可以看到两处规模很大的建成区。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