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拿期权骗人?这是国运的阴影|神州评论

财经少侠 陶舜财经 2024-03-29

作者:陶舜观察

最近口碑的前员工在维权,希望公司回购期权,职场软件脉脉上还有不少人声称“阿里拿期权骗人”。

“骗人”是气话,它传递的是对期权价值的焦虑心态。这事准确的表述应该是,阿里本地生活的前员工希望公司回购已归属的期权。

口碑曾经是阿里创办的一个子公司,后来被融合到阿里本地生活集团,所做业务和大众点评类似,后来大众点评被美团收购了。那是2015年的事了。

市场洗牌很快,当初阿里还持有美团的一些股份,腾讯强力注资美团,阿里和美团的关系无法永续,在本地生活服务这块市场,竞争不断提速。

这些事直接导致饿了么这家公司卖在了历史高位——以95亿美金的对价被阿里巴巴收购,折合人民币600多亿。

饿了么的前老板及其团队成为最大赢家,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他们不仅套现了当时的最高估值,而且这起收购直接埋下阿里降速的种子。不仅消耗了公司的巨额现金,还在后来旷日持久的与美团的较量中,拖慢了阿里在那些更具想象力的业务步伐,对于阿里这种顶级公司来讲,前者是不可接受的,后者则是致命的。

等等,不是要说期权维权么,扯这些干什么?

别急,这事就得从投资并购讲起。阿里收购饿了么是在2018年,当时那起并购在公司内部被拔得很高,老板们纷纷认为是重大的战略布局,描画出了很大一张蓝图,按照那套蓝图,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也将成为支付宝、阿里云那样的世界级独角兽。

记得当时,我和几位阿里同学交流过这宗并购的得失。他们的看法和决策层基本一致,认为这是成功的收购,经过整合,补齐了一些业务拼图,提高了阿里生态的想象空间,将来饿了么可以冲到更高的市值,云云。

一定程度上说明,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那件事也许真是对的。

但那时,我想来想去总感觉不对,看不懂这个价值,以我当时的资历见识,当然也给不出有说服力的理由。

不止阿里,那个年代的战投除了腾讯名声在外,一度被定义为是一家投资公司,其他公司则屡屡犯错。

美团收购大众点评也是一个高估的价格,而美团收购摩拜单车更是臭得不能再臭的一步棋,不仅不该买(共享单车是投资天坑),价格还高得离谱,摩拜马上变成包袱,严重拖慢了美团的速度,投入视频的时间太晚,抖音到店强势崛起的时候,他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本来,经过那么多专业投资人的计算,应该可以对。

唯一忽略的是,风险。

当时的阿里不差钱,现金流充沛,现金需要有去处。那些年,一线大厂还非常流行搞战投,以公司业务和战略前瞻为锚点,投资并购一些初创的好公司,为母公司增加新动能,对于税务筹划也有好处。

如果中国经济是持续振荡向上的话,其中相当一部分投资都会有好的收益。这也意味着这些公司授予员工的期权,不仅不会贬值,而且还能增值。

这里面隐含了两层对赌。一是投资方与被投企业的对赌;二是创业公司与员工的对赌,那个年代,少拿现金、多拿期权被普遍认为是更好的薪酬方案,公司乐于少拿现金,员工乐于“延迟满足”,这个词在那些年在创业热潮和创业家的渲染之下,几乎成为“原则”级别的共识。

当时的员工基本也是持乐观态度的。看好阿里,看好行业前景,就算降薪也愿意入职口碑网,普遍认为期权变现后将是很大一笔钱,比拿现金报酬划算。有些同事,是主动从阿里其他部门跑来口碑网的。

这是创业早期阶段的常见现象,划出总薪酬的一部分作为投资,并且在劳动合同注明期权的对赌特点,早些年阿里需要工作满2年才开始归属期权,然后每年一次,四年全部归属。过去,这种合约普遍是被接受并且确实让很多人收获了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时代红利。那些年阿里内外的造富故事就不用多讲了吧。

横向打通来看,阿里的期权合约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一线大厂的期权合约打了样。各厂在此为蓝本做调整,腾讯可能是最宽松的,长期以来离职率非常低,而拼多多是调高了归属的难度,工作满四年才启动归属,全程归属需要7年,而快手有硅谷风范,更加公平,满一年就开始归属,此后每个月归属一部分。

万万没想到,黑天鹅来了。

中美关系持续较劲,口罩三年消耗了大量的经济内生动力,多张反垄断巨额罚单挫伤了创业与投资市场的积极性,房产和投资领域天雷滚滚,一线大厂的市值想象,打骨折了,裁员成了大公司的高频词。

麻烦在于,这种逆潮一旦启动,像海潮一样一波波往下推,先是公司赢利下降了,股东减持了,市值下滑了,可用现金也减少了,这真是非常可怕的连锁反应。

如此一来,员工担心当初授予的期权还能值多少钱,能敲定这数字的恐怕只有公司的管理层和早期投资者。

风投和战投纷纷亏损,便是稳如狗的社保基金都在亏损。社保基金在2022年的投资收益率是负的5.07%,亏损1380.9亿元。

回到本文开头提及的口碑期权,口碑经过多次整合,有些期权可能还置换过,如今,它的价值与本地生活版块的估值有关。在中国经济的新周期里面,创业公司的估值逻辑完全变了。

记得2023年年底,投资界有句自嘲的话火了:去年投芯片,今年投简历。

热钱的流向也在变化,一些资金重新流向加密货币市场,去追逐巨大波动率下的风险收益,还有一部分则流出了中国,去了美国、新加坡等地,当然,在个人层面,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可投资净资产达到100万美元)最喜欢去的还是澳大利亚。近期高瓴资本的总部已迁往新加坡,创始人张磊还入籍了新加坡。其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五六千亿元。

树上十只鸟,猎人开枪打落一只,还剩几只?

这两三年,股市的表现怎么样,就不用多说了。在此背景下,原来的期权还能定价多少,当然会成为焦虑的理由。哪怕就是在2010年前后,有些创业公司资金链断了,面临清盘,期权沦为废纸的情况也有过,那是异常伤心的故事,每一个创业者和创业公司的员工做梦都想听到IPO的钟声。

哪怕阿里,当初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也差点撑不下去。创业是九死一生,更大规模的创业更是如此。在创业型公司工作,本身就自带一层投资属性,当初蔡崇信放弃美国投行百万美元年薪,追随马云,一个月只拿500元。

蔡崇信当然是智慧超群的,但是处在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不断爬升的国际国内顺势,以及全球互联网的大普及顺势,也是成功的关键。

很多时候,无论你怎么努力,时代就是不给你这个机会。

全球最大的独角兽蚂蚁集团IPO前夜被叫停,成为中国创投最具标志的转折点,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而那个时代最后的晚餐,就是著名的快手IPO。

快手开市之后就像一匹脱缰野马,直冲到400多块,哪怕后来不断回落,那个场景仍然定格成为了耀眼的时代记忆。

此次阿里本地生活前员工要求回购期权,前后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为提高员工薪酬收入的确定性和流动性,阿里的股权激励政策进行了几项调整,由原来的年度归属调整为季度归属,每满一季度归属1/16,还新增了“长期现金”。而更早之前,市场传言抖音要收购饿了么,目前两家公司均未置评,仅从竞争格局和投资价值来看,两家促成合作的可能性较大。

为这篇文章留个光明的结尾吧。如果说过去几年各大厂市值的下滑受制于国运进入新周期,现在中国经济在磨底,那么我希望接下来一线大厂再现活力,在这新周期里面为中国经济的连续爬升注入新的动力。

照亮那个阴影。

陶舜财经——明白人的集合体,记得点赞关注转发,星标公众号

荐读

“人民”不要知情权|神州评论

强制报废家电,董小姐你来两会当霸总呢|神州评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