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牡丹园的牡丹,马甸的马丨『博物行记:一月』

豆豆豆荚 城南花事
2024-09-05

『乌鸫的一帘幽梦丨步履不停001』

2023年1月28日


​去年10月开始,每天午休时以单位为圆心,周边5公里为半径,步行或者骑行四处游荡。美其名曰『午休博物学』。


彼时的行程,比如柳荫公园、北极寺公园、祁家豁子城市森林公园、马甸公园……零碎记录在了每周的作业中了。其实,当时有“日更”的“野心”,然后很快自己被自己吓跑了。


新年伊始,决定“先完成再完美”,只言片语记录下每日所得,否则很快一切记忆都会成为云烟。

​今天是五九第二天,虽离沿河看柳还有时日,但气温明显回升,拂面的风也没那么多深仇大恨了。


​之前曾沿着小月河逛元大都遗址公园,从牡丹园走到了蓟门桥、明光桥那边的最南段。当时急着想在上班前走到头,没顾上细瞧,这周可以悠哉哉地分段再走一遍。


公园从​牡丹园到西土城段,是东西走向,小月河在学知桥优雅地逆时针转身,向南流去。河流回转前,我的注意力都在乌鸫身上,之前天暖时,也在草地上追逐过它们觅食的身影,没想到冬日里还能遇到扎堆聚餐的,在银杏树上。也可能只是开个例会。因为并没真的看到它们在树上啄食。


无理由地插播一下,年前,我捡了根银杏枝条,插在办公室的花瓶里水培。今天复工,发现花芽的芽鳞片被撑破。之前水培过一次雄的,希望这次换个性别~(→假装在家种棵树


倒是北美海棠和冬青卫矛下,有一只乌鸫在品尝海棠果。我没看清它是否吞食下去,因为我移动了一下位置,贪心地想离它再近一点儿……


​一直觉得,洋白蜡冬天的枝条像一把把大扫帚。但如果它自称有几把刷子,我也无力反驳。

△洋白蜡


△臭椿


​在蓟门烟树的那段土城墙上来回寻觅,仅凭光秃秃的枝条,我没有认出哪里有黄栌,但看足了乌鸫的一帘幽梦。




『马甸公园和清真寺丨步履不停2』

2023年1月29日


​昨天游走“蓟门烟树”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以为燕京八景之一的它是蓟门桥+烟树(黄栌)的简单组合。


​晚上想起家中有一套“典藏老北京”,一翻才发现“蓟门也不是原先那个蓟门,烟树也不是以前的那个烟树”。段煦老师在《采药去:在博物王国遇见中药(第二版)》一书介绍黄栌时,考据了蓟门和烟树的由来,我偷懒借来解惑:

『​蓟门原本指的是金中都大悲阁一带的一个城门,金朝灭亡后,那里长起了葱茏的树木,有树木便多水气,常见林烟袅袅,古树依依,就取了这么一景。后来,乾隆皇帝在进行一番错误的考证后,在元大都土城一个土丘上立了“蓟门烟树”的石碑。近年来那里种了很多的黄栌,倒歪打正着了“蓟门也不是原先那个蓟门,烟树也不是以前的那个烟树”的理儿,真是好笑。』

​今天中午,跟同事相约,午饭后从牡丹园随性地沿小月河向东走。牡丹园往健德门方向,土城跟小月河之间目测相去二三十米,似乎比往西土城那边的河城间距要宽,不知是不是因为西土城那边小月河要向南拐弯,而逐渐南偏故与土城较近。瞎猜的。也许远近只是我的错觉。

△白头鹎

​又结了乌鸫缘,还看到了白头鹎。树枝上乌鸫多是落单,河面的驳船和堤岸上的,三两只同饮下午茶。


与乌鸫共饮一江水的,还有两只白头鹎。彼此相安无事。


乌鸫低头喝水,仰脖吞咽(我猜的)时高高翘着尾巴,很是有趣。



​快到健德门时,我们随便找了个路口向南走,不成想误打误撞地从西北口进了马甸公园。


查了一下,马甸公园建于2003年,这个三环边主打运动休闲主题的公园,芳龄20。北京古树公众号里的文章记载,这里有两棵树龄100+的古槐树,去年10月闲逛时,我曾遇见一棵。

△马甸公园的古槐。2022-10

关于马甸的得名,据说是因为明清时期,这一带是关外到京城贩马的集散地,故名马店。由于地势低洼,每年积水如甸,后逐渐被称为马甸。民国以后,虽然把马店改成马甸,但依然有二十多家马店存在。直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店才开始逐步消失,但马甸地名一直叫到今天。


马甸公园西门对过儿,坐落着马甸清真寺。这座清真古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马甸街一带自明朝以来就是穆斯林聚居区,其“回民之多,不下牛街”。“北京古树”里有专门介绍马甸清真寺古树的文章,说寺中古槐、古柏不少,不知以后有没有机会进去参观。

古寺往南的街上都是饭馆,估计以清真居多。那里也有一家“民族小果儿”,跟花园路上的清真餐馆同名,不知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含义。


一家饭馆门口摆了一些食材,我一眼看到了黄萝卜,忍不住开心地给同伴介绍,新疆的手抓饭里放的就是它。这边的菜市场卖的基本都是橙色的胡萝卜,很难见到黄萝卜。只顾着过嘴瘾,忘记拍一张。后悔,只好从网上扒了一张。

△黄萝卜。图片来源于网络


『鸟儿们的茶话会丨步履不停3』

2023年1月30日


牡丹园地铁站出D口,过桥,到小月河南沿,就是元大都遗址公园的鞍缰盛世景区。大柳树下,芳草萋萋,几匹矫健的马儿(雕像)或站或卧,悠闲自在,确有太平盛世之感。



入冬之前,每天清早去上班时,我都会放慢脚步,聆听片刻人类为主角的“森林音乐会”——吹竖笛的女士,演奏技艺一天天提升明显;吹萨克斯的自得其乐,我却隐隐觉得他在故意带偏笛声;土城近前的小广场,老年合唱团的曲目常唱常新。


今天中午,我跑得太远,匆匆往单位赶时,又路过那里,意外发现一点半左右是鸟儿们的茶话会时间。


我先是被啄木鸟的笃笃声吸引,决定停止赶路,又掏出相机寻找声源。好不容易找到了,镜头突然对不上焦,想再凑近几步呢,一抬脚,咔嚓一声脆响,啄木鸟旋即换了枝头。我严重怀疑,大树跟鸟儿们结成了战略同盟,鸟儿为树看病、传播种子,大树则用干枯的枝叶为鸟儿们布设严密的报警系统。


没关系,啄木鸟飞走了,还有其他鸟儿在枝间欢愉。乌鸫、白头鹎又现身让我复习,一种比麻雀略大的鸟儿也在细枝间穿梭。懂鸟告诉我,它是燕雀。跟图鉴上对了一下,确实从外形到气质都跟燕雀的雌鸟相似。难道它就是被嘲讽“焉知鸿鹄之志”的燕雀本尊?对一个小白来说,幸福似乎来得太突然。

△燕雀(花友@晨雾 确认,它就是名句中的燕雀)


公园管理处旁边的洋白蜡上,窸窸窣窣,像隔着窗子听小雨淅沥。树上不断有翅果飞落,定睛细瞧,原来是枝头串串翅果间,有几只鸟儿像嗑瓜子似的在啄食洋白蜡的种子。我说洋白蜡的翅果怎么没被风吹远,这些开茶话会的小吃货们提前截胡了呀。

△黑尾蜡嘴雀


紧挨公园西门的另一棵洋白蜡上更热闹。对生、轮生的枝条都密密挨挨挤满翅果,似乎专为款待冬日缺粮的鸟儿们。参加聚会的除了燕雀,还有几位黄嘴巴戴黑帽的食客。懂鸟识别为“黑尾蜡嘴雀”,嗯,尾巴黑,嘴巴黄,确实蛮像的。看手册里的图,这位应该是位鸟先生。

△白头鹎


​跟活蹦乱飞的鸟儿相比,植物们真是“安静的美男子”。不过,没有枝叶遮挡的季节追追鸟儿,确实挺有趣。


『“牡丹园”里寻牡丹丨步履不停4』

2023年1月30日


今天游荡的路线有些复杂:

牡丹园小区周边→龙翔路→祁家豁子城市森林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


春节的余温,让中午找吃饭的地儿依旧困难。去了好几个心仪的地方都没开门,最终在牡丹园小区附近找了家面馆。


原本是打算去把马甸公园和清真寺跟前再认真走一遍,出饭馆后看到对面的牡丹集团(前身为北京电视机厂)的牌子,一直以来的困惑不禁又浮上心头:牡丹园是否真的存在过种有牡丹的园子?同理,芍药居是否有芍药园?


根据资料记载,北京的历史上是真的存在过几个种有牡丹的牡丹园的,比如『京南丰台牡丹园、草桥牡丹园是元明两代皇家“盛种牡丹之地”,清代皇家又于此种植名花数万余株,不断为宫廷输送牡丹。据传康熙、乾隆、嘉庆皇帝都曾到丰台观赏过牡丹。』


然而,如今北三环到四环之间这最著名的牡丹园,却并没有大面积种植牡丹的记载。


据《北京地铁站名掌故》记载,这里曾是元大都土城墙上扒开的一个豁口,俗称“豁子”,因有阎姓人家最早在此居住,故称“阎家豁口”,也称“大豁子”。


这种命名方式,跟健德门旁的祁家豁子如出一辙——也是土城墙上扒开一豁口,而豁口外有祁姓人家定居。不同的是,祁家豁子如今名字依旧,阎家豁口却只留存于故纸堆里。对了,我寻访祁家豁子的夙愿尚未达成,去之前,得重温一下《城南旧事》相关章节。


继续说回牡丹园。《北京地铁站名掌故》里说,明清时,牡丹园一带为京城的北郊区,多为土岗子和坟地,十分荒凉。西面不远处便是塔院,所以这里曾有塔院的50多亩香火地,有庙有碑,庙里的和尚还在此种菜种地。1958年以后这一带为东升人民公社塔院大队农田。


塔院那片如今是一个偌大的社区,小区里有所学校,我去晃悠过几次,对小区四个“园”的名字印象深刻也颇有好感——迎春园、消夏园、朗秋园、晴冬园。应该是朗秋园和晴冬园之间,行道树为树姿俊郎的青桐。

△塔院小区的消防图

△青桐给蓝天五星好评~


而牡丹园这片呢,1973年为北京电视机厂收入麾下,兴建厂区。这座工厂是『我国较早的彩色电视机生产和出口基地,其所生产的电视机以素有“国色天香”美誉的“牡丹”而命名,当时是国内的名牌产品』。我家也曾有过一台牡丹电视机,小时候也曾从牡丹电视机屏幕上欣赏过它自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广告。


1988年,电视机厂东侧开始兴建住宅区,到1990年底小区已初具规模,电视机厂的著名品牌——“牡丹牌”,便顺势被借来命名,是为“牡丹园小区”。


梁晓声在《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中说,他也曾搬家到牡丹园小区,那是“一处人口极为密集的小区。而且人口很杂,半数以上为外地人”。不知现状如何。


之前跟花友同游元大都遗址公园时我开玩笑,牡丹园无牡丹,但有牡丹电视机厂。没成想,还真是这么来的。


午饭后,我在牡丹园小区附近转悠,想拍下跟“牡丹”相关的内容。还真搜集了不少——牡丹集团大牌子之外,牡丹宾馆、牡丹园小区(西里)、牡丹融媒体大厦、牡丹园地铁站、牡丹园东里……当然,还有最显眼的翠微百货牡丹园店,这是出牡丹园地铁,以及乘坐22路,最容易看到的带有“牡丹园”的地方。


牡丹园东里小区布置了不少蝴蝶雕像,我猜测应该是表达牡丹引得蝴蝶来之意。似乎是为了印证我的猜想,一个单元门口还真绘有蝶戏牡丹图。


后来的游走路线上,遇到了北京服装学院的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的牡丹园分园。一个斜街的口上,一家清真餐馆居然自名“老回回”。小的时候我们敢在背地这么叫回族人,被回族同学听到,他们会很生气的。


这两天发现不光马甸清真寺那一片儿,牡丹元、龙翔路这一带清真饭馆也很多。我四处搜索关于民族小果儿的意思,感觉其中的一个有点儿可信,说果儿是肉的波斯语的音译。


一中午跑得远,看的也杂,关于鸟儿的部分,已单独发在“步履不停3”。


​最后两张是国槐枝头的“速冻葡萄干”,采用的是户外干冻法~

​抠开肉质果皮时,真的像葡萄干的果肉一样黏手。种子扁圆,似乎适合贴种子画。


🌿🌳🌱🎋🍃🍂


今天跟同事重走了明光村到西土城、牡丹园的一段土城墙。主要是聊天。


本月的记录就是这些。


春天在北上的途中,我万分期待。也期待每日四处踏访时收获的惊喜。


午休时的探索之旅,步履不停,2月继续。

继续行走,继续阅读城市和自然这精彩绝伦的大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南花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