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育三剑客齐聚蒲公英 播撒艺术与爱的种子



10月27日,蒲公英中学西墙马赛克镶嵌艺术工程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实现完美蜕变,一面巨幅生命树彩虹墙正式落成。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还迎来了西墙艺术工程生命树彩虹墙的设计者叶蕾蕾老师以及她的好朋友何韵兰老师谢丽芳老师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座谈。


叶蕾蕾老师,何韵兰老师,谢丽芳老师在公益美育深耕数十年,在业内有着美育“三剑客”的美称。


叶蕾蕾老师


国际知名社会艺术家,致力于通过艺术让破败荒废的社区重建希望与生命力,叶蕾蕾曾主导了多个社区重建项目,包括费城贫民区的怡乐村、巴勒斯坦难民区、卢旺达艺术痊愈工程以及蒲公英中学校区改造工程。在多次社区重建项目中,叶蕾蕾用艺术散播温暖,抚平伤痛。叶蕾蕾坚信越是绝望,破碎的地方,越要创造美,创造善,有了美与善,也就有了希望。



何韵兰老师


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曾任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是儿童艺术教育的推广者。何韵兰老师痛心于艺术教育缺失与功利化的现状,数十年来专注基层美育教育,曾多次开展乡村美育和基层教师培训项目,提倡推广重视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向美、向善内在驱动力的艺术教育。



谢丽芳老师


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从2002年开始主持“蒲公英行动”(编者按:蒲公英行动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委员会主办发起的乡村公益美育行动)。20多年来,谢丽芳老师始终坚信所有的孩子都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致力于将民间美术引进乡村民族地区学校,为乡村儿童提供适合的、直击心灵的美术教育,以湖南湘西为试点,经过谢丽芳老师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目前“蒲公英行动”已推广惠及到全国11个省的上百所乡村学校。


三位老师数十年来怀抱着对生命的至深关怀,坚持用艺术疗愈心灵,播撒艺术与爱的种子,同时也因艺术与爱结缘,一路同行,彼此扶持,坚守在公益美育的道路上。借此次机会,三位老师将敞开心扉,与同学们一起展开一场关于爱与艺术的座谈,聊一聊他们是如何结缘并一路相伴,又和蒲公英有着怎样的故事,在生命与艺术的交汇之处又有着怎样的感受...


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朱健博士主持,蒲公英的五百多名师生席地而坐,认真聆听三老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点击查看三老讲座完整版视频)



以下文字根据现场讲座内容编辑整理



01


因爱与艺术结缘





何韵兰老师

我们三个人都是因为艺术结缘。1987年,我第一次去美国,那个时候我的英语还不是很好,当时有一个展览,是叶蕾蕾老师帮我们做翻译,我就是在这个机缘下认识了叶蕾蕾老师。后来我发现她的好多想法和其他旅美华人都不太一样。有一次我在叶蕾蕾老师家里住了几天,那个时候她就是在做贫民窟的环境改造。她动员大家去建设,大家共同把这个荒闭的垃圾场改造成怡乐园。我之前很少能够碰到这样的人,真的很敬佩,后来我们的交情就一直没有断。




谢丽芳老师

在二十多年前,我在艺术世界的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何老师和叶老师两个女艺术家的对话,叶老师介绍了他在费城怡乐园的转换工程,我被叶老师和何老师深深的感动。因为我一直想去做一点对社会有益,我也愿意做的事情,我在这两位老师身上找到了。后来缘分来了,我在湘西做乡村儿童的美育的时候,何老师找到我做一个乡村艺术教育项目。后来我们在做展览的时候,她推荐了叶蕾蕾老师的作品,那次我真正认识了叶蕾蕾老师。最为感动的是2007年我去到美国费城,亲眼见证了叶蕾蕾老师在黑人社区做的艺术工程,那时候费城基本每天都有恶性犯罪事件,环境特别不好。我去监狱看艺术教育,有一个黑人罪犯问我,你认识叶蕾蕾吗,我说我认识的,然后他在一张纸条上写下,“我一直感激叶蕾蕾女士,她在监狱里面带着我们做艺术。”我真的充满感动与敬佩。



02


蒲公英的艺术与爱



三老在彼此相伴的路上也陪伴支持着蒲公英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十多年来,三老一直牵挂着蒲公英和这里的每一个孩子。



在陪伴蒲公英成长的多年时间里,谢丽芳老师见证了蒲公英从老校区到新校区的艺术共创,感动于蒲公英郑洪校长多年以来坚持的环境转换工程。



谢丽芳老师

很多年前我来到了蒲公英中学原来的校区,我觉得郑洪校长非常了不起,一个学校的艺术教育好不好,校长是第一重要的。她找到叶老师和何老师,把蒲公英中学进行改造。今天看到艺术改造工程在新校区的延续,看到西墙生命树,我非常感动。这样的艺术工程对孩子们的成长,包括对我们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叶蕾蕾老师作为西墙艺术工程的精神指导者与行动引领者,从西墙的设计到落成,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西墙的建设。如今见证西墙的揭幕仪式,看到所有参与西墙共创的孩子们,师傅们,老师们,叶老师心中非常的感动。



叶蕾蕾老师

今天看到这么多小朋友,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眼睛像星星一样看向未来。西墙的艺术工程让我非常的感动,首先感谢何老师和谢老师多年的相伴,还有负责西墙工程的三位老师,裴广蕊老师,银燕老师,耿晓丕老师,谢谢你们,我充满感激与敬佩。我没有听过任何一个学校能够担当起这么大的工程。那么多的孩子,小小的双手,愿意努力为之做出贡献,那么多志愿者,学校的师傅们,老师们全部参与。感谢蒲公英,一个真正有爱心的学校,让我有机会能够在这里实现理想,不单是独创,最大的力量是当我们一起共创,大家在一起把这个梦想实现,这是我们大家的作品。我向所有的孩子,所有的老师, 所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志愿者,深深的致谢。


何韵兰老师提到参与艺术共创的过程就像是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与艺术的种子的过程,每一次的艺术转换工程最终都会转化为孩子们的力量。



何韵兰老师

我们希望美和爱是在一起的。所有的艺术,如果没有爱,就是一个技术,没有感情。你们看到西墙生命树上的每一朵花都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工作你们都有参与,这就会转化成为你们的力量。你那么小你就可以拼起那么多的瓷片,等你大了,你就有可能设计出更好的工程,你也有可能改变社会。参与西墙的过程像是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是爱的种子,艺术的种子。我们将来哪怕是普通的人,也可以为这个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蒲公英校长,蒲公英的老师们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我们三个老奶奶来参与的一个目的。



03


共同的期许与心愿



在三老心中,生命树彩虹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工程,更承载着孩子们的力量与蒲公英的希望。今天看到这群可爱又充满力量的孩子们,三老的话语中充满着对同学们的嘱托与期待。



何韵兰老师

今天来到这里感觉孩子们太可爱了,感觉我心中马上就变成孩子了。孩子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地接受社会上的知识和要求,那个时候还可以保持一个童心就会特别美好。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童心没有了,当他遇到困难或者挫折,他会觉得社会没有意义。但是如果你还拥有一颗童心,还是对世界充满好奇,觉得世界很美好,你就会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希望你们保留住这份幸福的感觉。实际上所有的美育,无论是蒲公英行动,还是叶蕾蕾老师的生命树,都是希望你们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少年。



谢丽芳老师

我看到我们在座的500多个孩子,我非常的激动。同学们今天听了三个奶奶的故事,我们就要思考一下,我们将来要做什么,我们怎么去面对我们的生命。88岁的何老师,82岁的叶老师,74岁的谢老师,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蒲公英的孩子,希望乡村的孩子,都懂得美,懂得用美美化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04


探问爱与艺术



三老的分享像是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同学们慢慢开始思考艺术,慈善,与生命的意义。孩子们一个个走上台前,对三老艺术创作与公益慈善的经历展开探索,加入到了这场爱与艺术的对话中。  


Q1

三位老师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做慈善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些对社会有益的举动的?



何韵兰老师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深度。我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连生命都难保。我最大的个变化是在初中。初中的时候我很爱画画,当时没有人教我,我是发自内心喜欢。教科书边上被我画满了各种小玩意,老师没有责备我,和我说,你喜欢画画就坚持画,不要管分数,让我保持了兴趣。那时我父母已经都不在了,我要独当一面去面对迷茫的未来,但是有了热爱就会不一样。在之后的过程中,我受到过很多的帮助,例如我的美术老师鼓励我画不一样的画,给我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我考中央美院附中,这是很大的一个帮助。


我从杭州女中毕业时,一个人去北京考中央美院附中,连路费都没有。杭州少年报的编辑专门为我组织了很多插图,我在暑假画插图攒够了这笔路费。这一路上帮助我的人有很多,我内心充满了感激。


后来到美国我遇到了叶蕾蕾老师,我很少遇到这样的人。她当时在美国有两种选择,当时有很多华侨的饭店要做环境艺术,有不错的待遇。但她没有去做,她选择去贫民区做环境改造工程。当时住在她家,看到她烧瓷片,每两个小时就要看电炉,如果有一点不准确 ,那些瓷片就会全部作废,就这样持续好几个月,真的非常不容易。


我当时去美国考虑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前途,结果遇到了叶蕾蕾这样的榜样,就很难完全为我自己考虑了,这是我开始关注公益艺术的契机。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良性影响,就不会像蒲公英一样播下那么多种子,爱的种子,艺术的种子,生命力的种子。我想这个小朋友想到这个问题,也是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叶蕾蕾老师

这个小朋友问的非常好。人生的旅程常常不是那么顺遂。我大学毕业后出国求学于艺术,那时是从画传统国画突然进入二十世纪下旬眼花缭乱的艺术世界,感到万分的失落,像一棵正在成长的树,连根拔起,移送到一个陌生冷漠的远方。我想很多的小朋友有时也会感到如此。我是在这种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我才开始寻找,就是在一个破碎的地方,我开始用艺术和大家一起共创。最初是和孩子们一起,是他们先来帮助我的,所以孩子们你们有很大的力量,你们的心里都有像太阳一样的光,有时候阴影遮住了,千万不要灰心,你要抓住心里的光。就像那个瓷砖掉在地下打破了,你们要有勇气和大家一起用我们的想象力再重新创造。所以这个拼马赛克的过程对于你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马赛克是破碎的,可是你慢慢地拼,心里有一个理想,有一个方向,把这个破碎的瓷砖一块一块地拼起来。在任何时候都要珍惜再创造的机会,依照你心中的感觉,你开心的时候你就放手做,你不开心的时候也把它描述出来,真的东西永远是美的东西,永远能够打动别人。



谢丽芳老师

我们也在做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项目。当时我们的老师带着孩子们画油画,其中有一个孩子很不幸,家里起火把孩子烧伤了。我们都觉得很难受,很痛苦。但是这个孩子在家长、同学的鼓励下,在我们番禺外来工子弟油画班老师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因为油画艺术与爱又重新站了起来。当时我们去看这个孩子,她满脸是伤疤,但是她非常的坚强,去年考取了一个本科学校。这个同学就像是自己的太阳,自己发光,自己帮助自己。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太阳,同时也能成为月亮,吸收太阳的能量、看到别人的闪光、尊重别人的想法,就像生命树给我们的能量一样,充满包容。



Q2

为什么在监狱里也可以做美术?



谢丽芳老师

我主要是受到叶蕾蕾老师的影响。叶蕾蕾老师曾经在重刑监狱带着大家做艺术创作。重刑监狱中的犯人都是要长期待在监狱,他们靠着什么在监狱活下去?是靠艺术,靠原谅。我当时去那个监狱,看到墙上全都是犯人和艺术家画的画,我非常的感动。



叶蕾蕾老师

大家好像都觉得监狱中的人是坏人。有的时候人们会走错路,会迷路,那么黑暗的时候,我们不是去批判,而是用想象、用艺术创造一个新的空间,就像在黑暗中点燃一个火把。



Q3

老师们好,巴勒斯坦这个国家曾经和现在都此受到战乱的影响。我想问一下在您去巴勒斯坦贫民窟的时候有遇到过什么故事吗?巴勒斯坦的人民又为您带来了什么?



叶蕾蕾老师

现在正在发生巴以冲突,你能够问这个问题实在太及时了。我去到那里差不多已经十年以前,难民区的人们被赶走,没有家,没有水电,没有食物,没有收入,没有希望。那么我能够做什么呢?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挂起巴勒斯坦的国旗,表示他们还有家国。另外一个,就是要创造,把颜色,把美带到这个地方,大家看到美就会看到希望。在那么黑暗的时候,我们不是要去解决问题,而是要去创造。在黑暗中创造就像在冬天晚上点燃一把火,把光明带到我们的世界,越是在最黑暗的地方,越是要创造,用艺术,用想象让我们心中的太阳有机会发光。



Q4

老师是通过什么启发创造出的生命树,又为什么叫它生命树?



叶蕾蕾老师

我从前学国画的时候特别喜欢国画中的树,因为这些树根很深,经历了很多磨练。我觉得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像生命树一样,扎根在泥土中 ,经过滋养能够开花结果,种子又传播到各个地方。


通过什么启发创造的生命树,其实就是在我感觉到迷茫,不知道将来的路要怎么走,我在听,听心里的声音,就是当我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我就开始走到贫民区。每一人都心里都有一个太阳,因为周围的人可能都希望你们做到最好,可是不要忘记你心中的声音,那个是真的声音,你要听着它才知道自己是谁, 只有它能够把你带到生命中所要走的路,沿着这个路走才能够走到很远。



04


爱的相互奔赴



三老一句句温柔而坚定的话语像是彩虹生命树中与天际相连的彩虹,化作春雨滋润着一颗颗生命树的种子...座谈在孩子们温暖的歌声中迎来尾声,三老却没有离开,他们向台下的孩子们走去,孩子们也满怀欣喜地拥向三老,表达着来自内心最真诚的感谢与爱。相信同学们在不远的未来,会带着这份爱与希望,聆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飞向更远的地方。



活动结束后,何韵兰老师和和叶蕾蕾老师分别为蒲公英捐献两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他们对蒲公英的支持和对孩子们的期许与鼓励。蒲公英中学理事会理事蔺熠老师、社会事务部张阳老师代表蒲公英中学上台接受捐赠。



《宇宙的探索》《星光闪烁的宇宙》是叶蕾蕾老师近年的两幅新作。叶老师表示今天看到的孩子们也像是闪烁着的星光,非常高兴可以把两幅作品献给蒲公英中学。


《宇宙的探索》(上)《星光闪烁的宇宙》(下),作者/捐赠人:叶蕾蕾女士


何韵兰老师的这幅作品《绿的向往》是她近年“自然心象”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不是仿描风景,而是用独特语言表达自然留在心中的感动。何老师希望蒲公英的孩子们都保留住内心中的那块“绿地”,心中有爱,有希望,一定会走的更远。


《绿的向往》,作者/捐赠人:何韵兰女士


何老师捐赠的另一幅为先生刘勃舒生前精品之作,刘勃舒先生是徐悲鸿大师的关门弟子,他与徐悲鸿的故事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经典传奇。这幅作品《暖风》是刘勃舒盛年的佳作,几乎所有他的展览,画册都多次选用,应是收藏珍品,何老师提到,选择把这幅作品捐赠给蒲公英中学是希望把刘勃舒先生年轻学子奋斗的精神带给蒲公英的孩子们。


《暖风》,作者:刘勃舒先生 ,捐赠人:何韵兰女士

   



END

文字 | 昱昂

排版 |Taffy



长按下图,加入月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蒲公英中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