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识一棵树20:古之银杏(《广群芳谱》篇) | 西堂草木

九章 十三声
2024-09-04
自从开始观察一棵树,就想过探寻古人笔下的银杏踪迹。上周因为性别问题讨论到古人关于银杏的认识,刚好借此机会尝试做材料汇总。收集过程中,诗词、小说、笔记、医书、地方志等林林总总,不知如何分门别类。因此预先学习古人汇总之作,以为参考。


以下录自《广群芳谱·卷五十九·果谱六·银杏》。(《广群芳谱》,为《群芳谱》删编之作。凡《群芳谱》书中保留条文,《广群芳谱》开头皆有“原”字标注,下文以“原”表示。凡新增内容,《广群芳谱》开头皆以“增”字标注,下文以“增”表示。括号内灰色小号字体为读时感惑。至于《群芳谱》《广群芳谱》及之前的《全芳备祖》渊源,银杏部分结束,有文字大概记述。)


银杏


(银杏)一名白果,一名鸭脚子。本草云:叶似鸭脚,因以为名。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镜花缘》中,有以无漏子别名“金果”对“银杏”之语。)处处皆有,以宣城为盛。树高二三丈,或至连抱,可作栋梁。叶薄纵理,俨如鸭掌,面绿背淡。二月开花成簇,青白色,二更开,旋即卸落,人罕见之。(后言结子,此处开花描述当只是雌株银杏?“成簇”“青白”勉强可对上,但雌球花“花瓣”并不可见,且很快就逐渐膨胀发育,所以写“二更开,旋即卸落,人罕见之”?)一枝结子百十,状如小杏,经霜乃熟,色黄而气臭。烂去肉取核为果,其核两头尖,中圆大而扁。三棱为雄,二棱为雌(应当不以此确定雌雄)。其仁嫩时绿色,久则黄。其树耐久,肌理白腻,术家取刻符印,云能召使鬼神。(大概术家不盛,再加银杏以果而非木材闻名,所以归在果谱。)气味甘,微苦,(《三宝太监西洋记》载,“一会儿一个人手里一盘银杏 。长老道:‘这的倒是个甜苦相匀。’”)平涩,无毒。(还是有毒。)生食解酒,降痰,消毒杀虫。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捣汁浣衣,去油腻。食多壅气,胪胀,昏顿。《三元延寿书》言:白果食满千颗,杀人。昔有岁饥,以白果代饭,食饱者次日皆死。小儿食多昏霍,发惊引疳。同鳗鲡食,患软风。


汇考


·卢氏杂记  唐郑光宴饮,把酒曰:某改令,身上取果子名,云膍脐。薛保逊还令云脚杏,满座大笑。(《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一·嗤鄙四》亦有记载,出处一致,不知此《卢氏杂记》年代。)

·诗话总龟  京师旧无鸭脚,驸马都尉李文和自南方来,移植于私第,因而著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为贵。(可以理解为,至此北方/开封开始栽植银杏吗?不知此处“李文和”是否当为“李和文”?李和文,即李遵勖,公元988年至1038年,谥号“和文”,通晓佛学。银杏于佛寺中多有种植,他之移来,是否有礼佛缘故?《诗话总龟》,阮阅编成于宋徽宗宣和年间。)

·春渚纪闻  元丰(宋神宗年号,1078年-1085年)间,禁中有果名鸭脚子者,四大树,皆合抱。其三在翠芳亭之北,岁收实至数斛,而托地阴翳,无可临玩之所。其一在太清楼之东,得地显旷,可以就赏,而未尝著一实。裕陵(宋神宗赵顼陵名“永裕陵”,宋人亦以“裕陵”称神宗)尝指而加叹,以谓事有不能适人意者如此,戒圃者善视之而已。明年,一木遂花,而得实数斛。(合抱之树,当有数百岁。忽然结子,大概也如卧佛寺那棵?)裕陵大悦,命宴太清以赏之,仍分颁侍从。(《春渚纪闻》,为北宋何薳所作,其父去非,曾由苏轼举荐得官。)
·墨客挥犀  银杏,叶如鸭脚。独窠者不实,偶生及丛生者乃实。(《墨客挥犀》作者为彭乘,大概成书于宋徽宗时期。)

·涌幢小品  浦城县村中有白果一树,世传以为仙人掷树枝于上,其枝垂生。每年果熟时,不生于枝节,惟于树身肿成大块,破之可得二三斗,多至石馀。(不怎么明白原因。)视凡果差小,味则同。(《涌幢小品》,明朱国祯所著,成书于天启元年,即1621年。)

·京口记  胜果寺禅堂前,银杏一株巨甚,僧云宋植也。(不知此《京口记》著于何时。)
·半塘小志  银杏树在天王殿前,可泉上人房之侧,本大五抱,藤绕修条,鳞次鬣张,俨如龙甲,而体无枯瘁,当夏有秾阴,可庇十乘(一车四马为一乘)。余题曰:龙树。友人太仓王伯翊,读书寺中,爱其婆娑,芟除芜秽而置栏楯焉。(《半塘小志》据说为明朝潘之恒所著。)

·泰山记  五庙前银杏,大者围三仞,(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周制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火空其中,独一面不枯,其上枝叶蔽芾如新植。(芾fèi,树木枝干、茎叶幼小的样子。《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学圃馀疏  银杏树有大合抱而不实,人言树有雌雄,闻亦有法治之则生。树长大,秋冬叶纯黄,间枫林中相错如绣,此植圃中冈上,即不实,可也。(颜值取胜,全文只此一处赏叶。《学圃馀疏》,明代王世懋撰。)

·昆山县志  龚猗,汴人,殿中侍御史,扈从高宗南渡,道经昆山贞义里,折银杏一株,插地祝曰:若此枝得活,吾于是居。其枝长茂,后成大树,繁枝樛(jiū,树木向下弯曲)屈,臃肿如瘿如乳者,凡七十馀颗,相传为其子孙嗣世之数。


集藻


文散句

·元 王祯 农书  绛囊贡御,玉碗荐酒,其初名价,岂减于葡萄、安石榴哉。

五言古诗

·宋 梅尧臣 永叔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子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剥核手无肤,特置宫省曹。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褒。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梅尧臣 鸭脚子  魏帝迷远图,于吴求斗鸭。(用典,《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立登为王太子”,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是岁魏文帝遣使求雀头香……斗鸭、长鸣鸡。”此处之“斗鸭”,当是禽类吧?)乃为吴人料,重玩志已匧。(匧qiè,同“篋”。《说文•匚部》:匧,藏也。篋,匧或从竹。)江南有嘉树,修耸入天插。叶如栏边迹,子剥杏中甲。持之奉汉宫,百果不相压。非甘复非酸,淡苦众所狎。千里竞赍贡,何异贵争喋。(赍jī,拿东西给人,送人。《说文·貝部》:齎,持遗也。从貝,齊声。俗字作賫。)

·依韵酬永叔谢予银杏  去年我何有,鸭脚远赠人。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虽少未为贵,亦以知我贫。至交不变旧,佳果幸及新。穷坑我易满,分饷犹奉亲。计料失广大,琐屑且沉沦。何用报珠玉,千里来殷勤。

·欧阳修 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  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致远有馀力,好奇自贤侯。因令江上根,结实夷门陬。始摘才三四,金奁献凝旒。公卿不及识,天子百金酬。岁久子渐多,累累枝上稠。主人名好客,赠我比珠投。博望昔所徙,葡萄安石榴。想其初来时,厥价与此侔。今已遍中国,篱根及墙头。物性久虽在,人情逐时流。谁当记其始,后世知来由。是亦史官法,岂徒续君讴。

·欧阳修 梅圣俞寄银杏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予问得之谁,诗老远且贫。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封包虽甚微,采掇皆躬亲。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沦。开缄重嗟惜,诗以报殷勤。


(《梅圣俞寄银杏》与《依韵酬永叔谢予银杏》、《永叔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子》与《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应当是两组酬和诗,缘由是两人互赠银杏果。梅写银杏的诗不少,除去上下所列,所见还有一首《代书寄鸭脚子于都下亲友》,想来大概是银杏与他同为宣城出身,太容易伤情。如他诗句所言,“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拟增

·梅圣俞 代书寄鸭脚子于都下亲友  予指老无力,不能苦多书。书苟过百字,便觉筋挛拘。京都多豪英,往往处石渠。作书未可周,寄声亦已疏。后园有嘉果,远赠当鲤鱼。中虽闻尺素,加餐意何如。)


五言律诗

·宋 梅尧臣 鸭脚子  高林似吴鸭,满树蹼铺铺(重了一个字?)。结子繁黄李,炮仁莹翠珠。神农本草阙,夏禹贡书无。遂压葡萄贵,秋来遍上都。

七言律诗

·明 吴宽 谢济之送银杏  错落朱提数百枚,洞庭秋色满盘堆。霜馀乱摘连柑子,雪里同煨有芋魁。不用盛囊书后写,料非钻核意无猜。却愁佳惠终难继,乞与山中几树栽。

七言绝句

·宋 杨万里 银杏  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

诗散句

·宋 梅尧臣  百岁蟠根地,双阴净梵居。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诗名为《依韵和齐少卿龙兴寺鸭脚树》,后四句应当为“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
·张商英  鸭脚半熟色犹青,纱囊驰寄江陵城。城中朱门翰林宅,清风六月吹帘旌。玉纤雪腕白相照,烂银壳破玻璃明。
·张舜民  何人栽银杏,青条数尺间。

·晁补之  宣城此物常充贡。(晁补之有《陪关彦远曾彦和集龙兴寺咏隋时双鸭脚次关韵》一首,“风起雷塘陵上尘,雨荒苔院两株春。楼台有迹皆余烬,草木无知尚见珍。博士独能名玉棐,使君还许寿灵椿。宣城此物常充贡,谁与连艘送万囷。”与梅尧臣上面一首银杏诗,应当是同一地点所见,可以互为补充。)


别录


·物类相感志  用芦菔梗同煮银杏,不苦。

·种植  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实,或雌树临水照影亦可。或于雌树凿一孔,纳雄树木一块以泥之,亦结子。(《本草纲目》中即作此记录。)
·移栽  春分前后,先掘深坑,水搅成稀泥,然后下栽子。掘时连土,绳缚牢,不令散碎,则易活。
·采摘  熟时,以竹篾箍树本,击篾,则银杏自落。(击篾而非击树干,当有爱惜之意。)

从《全芳备祖》到《广群芳谱》


  • 《全芳备祖》


《全芳备祖》,南宋陈咏(字景沂)辑撰。据华南农业学院梁家勉教授《宋刻全芳备祖影印本序》所言,“是书专辑植物(特别是栽培植物)资料,故称‘芳’。据自序:‘独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备’,‘所辑凡四百余门’,故称‘全芳’;涉及有关每一植物的‘事实、赋咏、乐府,必稽其始’,故称‘备祖’。”(事实祖,下分碎录、纪要、杂著三目,记载历代书籍对该种植物的记载和出处,如故事、传说等。赋咏祖,下分五言散句、七言散句、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十目),收集历代诗人对该种植物的咏颂。乐府祖,分别以菩萨蛮、西江月等词牌标目,收录与本植物有关的词。)


1982年,农业出版社以日藏宋刻本为底本,以1956年华南农业学院转抄徐乃昌积学斋旧藏手抄本补配,合璧影印出版,是为前文所言“《宋刻全芳备祖影印本》”。影印本《全芳备祖》分为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为花部;后集三十一卷,分为果部、卉部、草部、木部、农桑部、蔬部、药部。


陈景沂序记:“北宋以后则特为赅备,而南宋尤详,多有他书不载,及其本集已佚者,皆可以资考证。”基于此,该书成为后世重要的辑佚书。明天启年间,王象晋据之编成《群芳谱》、陈耀文辑《花草粹编》;清汪灏等编《广群芳谱》、朱彝尊和汪森辑《词综》、沈辰垣等辑《历代诗余》、厉鹗编《宋诗纪事》多据其补遗,查彬著《采芳随笔》亦有扩充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赵万里编《校辑宋金元人词》,曾用之考校;唐圭璋的《全宋词》,更加以据引辑补。另外杨宝霖在《<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草木卷与<全芳备祖>》一文中,指出《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中,关于记载花果草木的卷二十二至卷六十一的四十卷实为《全芳备祖》的简编本。


参考文章:中国植物学工具书的鼻祖:《全芳备祖》


  • 《群芳谱》


《群芳谱》,即《二如亭群芳谱》简称,明代王象晋可能以《全芳备祖》为蓝本写著。“二如”为其所建亭名,取自《论语》。(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有天谱三卷、岁谱四卷。“亨部”有谷谱一卷、蔬谱二卷、果谱四卷。“利部”有茶竹谱全一卷(目录为茶竹谱全一卷,书中正文分为茶谱一卷、竹谱一卷)、桑麻葛棉谱全一卷(书中正文分为桑麻葛谱一卷、棉谱一卷)、药谱三卷、木谱二卷。“贞部”有花谱四卷、卉谱二卷、鹤鱼谱全一卷。目录为二十八卷,正文实际为三十卷。每一植物下列种植、制用、疗治、典故、丽藻等名目。


  • 《广群芳谱》


《广群芳谱》,为《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简称。清朝时,汪灏等人受命(有休宁汪灏与临清汪灏之辨)将《群芳谱》增删、改编、扩充、成书,收录在《四库全书总目》“谱录类”著录。“御定”指此书为康熙钦定。“佩文斋”为康熙在畅春园的书房。“广”,为推广、广大,表明此书之著是为推广《群芳谱》。


《广群芳谱》共十一谱一百卷,其中天时谱六卷、谷谱四卷、桑麻谱二卷、蔬谱五卷、茶谱四卷、花谱三十二卷、果谱十四卷、木谱十四卷、竹谱五卷、卉谱六卷、药谱八卷。所列植物以“汇考”、“集藻”、“别录”三类汇总。“汇考”部分摘录该种植物在清朝及之前各地地方府志中的传闻记事,“集藻”部分收集该种植物在清朝及之前相关的诗词歌赋,“别录”部分讲述该种植物的药用植栽。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处,应当可以跳转至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影印版《佩文斋广群芳谱》阅读~

END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三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