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唐诗走近大唐02:王绩:隐士与田园诗

丁中广祥 2021-09-06

【往期回读】

蒋勋说唐诗12集全

蒋勋说宋词9集全

康震品读古诗词80集全

《唐之韵》合集2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还原真实大唐,演绎一朝百态民生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

自唐诗中窥探大唐风貌

梳理历史人文脉络

透彻解析大唐风骨

大唐是中国历目前的一倾流觞,唐诗却蜿蜒着中华文脉最大的一枝分流。五千年文明过眼,唐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千年历史如烟,大唐始终闪耀着独特的风华。


初唐的朝气满溢,盛唐的风逸丰美,中唐的绮丽华美,晚唐的余韵悠悠。一首首文采斐然的诗作,一众鲜明恣意的诗人。


文字如流水,诗人如落叶,一叶叶飘扬在文字的漩涡中,流淌出独一无二的人生:在政客和文人间摇摆的上官仪;天地一月,孤洁傲视的王绩;半入尘世半出尘的王维;风姿恣意的李白;中规中矩的杜甫;才华飘逸的上官婉儿;霸气天成的武则天;晕染了一个时代如胭脂艳丽的薛涛……



历史的烟云如此厚重,却无法淹没大唐的风景。千年烟月在,风情不曾改。这份课程,是说唐诗,也是说历史。是讲故事,也是在讲情怀。


本课程分别选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共四十余首唐诗,加以解析和阐释,顺应年代脉络,讲述历史风云,带领当代读者领略一个不一样的唐朝,感受那个年代另类的波涛汹涌,还原真实的大唐百态民生。


音频目录

朝气初唐︱——霞彩万丈碧空晴

01:上官仪,文人到政客的失败转变

02:隐士与田园诗

03:残酷的人性

04:壮士一去兮,总被历史的长河淹没

05:一世流光,千年繁华

06:孤独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07: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08:长歌英雄边塞梦

风逸盛唐︱——骄阳呈艳九州盛

09:千古诗僧入红尘

10:清新如风的山水田园情怀

11:杜甫真正的田园乡村生活

12:最后的都是最好的

13:盛世迷情享不尽

14:送别诗,另类的大唐文化

15:女道士,女性的庇护所

16:当飘然求仙遭遇尘世间的生灵涂炭

17:战乱之下叹民生

绮丽中唐︱——暖阳历历照晴川

18:淡泊与失意之间——柳宗元的渔樵耕读

19:大唐的一抹胭脂红(上)

20:大唐的一抹胭脂红(下)

21:寒食节,从宫廷到民间的森严等级

22:伪隐士情怀,真君子风度

23:唐代的夜市风情

24:唐代的踏歌习俗

25:美玉一出歌者苦

沧桑晚唐︱——斜晖脉脉也动人

26:千秋功罪千秋节

27:晚唐的求仙风气

28:闲做宫妃精妆面

29:末日狂欢

30:兴亡总被荒唐误

31:妆点末世灿烂的鲜花

32:唐代酒文化(尾声)

作者月满天心,70年代末女子,上学甚少,读书颇多,浪迹十年,终是幼稚,生活白痴,幻想达人。闲读红楼为趣,倦聆古筝怡情。文风无定,时嗔时喜,烟火与婉约并进,犀利伴温柔同行。2008年开始创作,已出版作品《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一轮圆月耀天心》《长相思不相忘》《总有一首诗,让你相信地老天荒》《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等。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02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王绩心灰意冷,常叹:网罗在天,吾且安之。找个借口便回乡做了隐士。


王绩嗜酒如命,在家乡随意而为,间或养鸟、种田、种药材,自给自足,生活虽然清苦,却也吃喝无忧。种黍酿酒,养鸭和雁做下酒菜,闲来饮酒赋诗,田园成趣。


这样的环境和心境,在文人笔下最容易产生田园诗。


唐代之前,文人常常面临选择。出世还是入世?这实在是个问题。


多数唐代文人都隐逸过,或者怀了隐遁之心。唐是鼎盛之世,这种隐逸的风气甚至影响到了来大唐求学的留学生。


《续仙传·金可记传》:金可记,新罗人也,宾贡进士。性沉静好道,不尚华侈,或服气炼形,自以为乐。博学强记,属文清丽。美姿容,举动言谈,迥有中华之风。俄擢第,于终南山子午谷养居,怀隐逸之趣。手植奇花异果极多,常焚香静坐,若有思念。又诵《道德》及诸仙经不辍。


金可记是外国人,到长安传道,结果受到当时隐逸之风的影响,也不求仕了,跑去山谷隐居修道。在居住的山洞里读书写字,种植奇花异果,远离繁华和奢侈,简单清静。常常焚香打坐,平静如定。后来,金可记就羽化在这个山谷里,因他种植的花果,此谷更名为果峪。


可见当时的隐逸风气。弹琴,写诗,种田,旧衣粗饭,是隐士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徜徉在最纯粹最具性灵的山水间,无名利烦扰,想喝酒就喝酒,想睡觉就睡觉,忽然兴致上来了,访友寻亲,然后借着月色回家,无比自由惬意,舒畅尽致。肩上挑风月,两袖著清风。相比于为官入仕肩上挑民生的担子,实在是神仙生活。


荣华富贵是身体上的享受,粗茶淡饭却是精神上的享受。


隐士,是一种超脱,也是一种逃避。现代看起来,隐士多么飘逸有风骨,却是文人们放弃了社会责任而寻找的最后一方乐土。


诗由心生,田园间的悠闲随意,成就了诗风的自然飘洒。天地一月,孤洁傲视,既是隐,又超脱于真正农人的无志无求。将身家隐入田园,将志向隐入诗词,是隐士的最大特点。所以,他们的诗词文字,不仅仅言志,又不仅仅是对田园风光的吟咏,渐渐,独成田园诗。


清新,平淡,月白风清,却又含颓然失落或无奈。难免孤芳自赏。所以会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他是自由自在的,却又有天地一孤客的惆怅和孤独感,山水毕竟不能做知音,内心还是在向往知音。


王绩的《古意六首》其中一首写竹: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

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

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

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

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


他本身就似这竹,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一方面,希望有所用,成为大材,弃生命和自由,吹奏出美妙的曲子;一方面,他又对自由抱有十分的渴望和不舍,不想受到世俗和官场的伤害,希望像小草一样,永远自由舒展。


在建功立业和自由自在两者间徘徊痛苦,不可兼得,最后,舍弃立业的心,回归乡野,像草一样,随风生长,与天地日月为伴,不求有功过,但求无拘束。


后来的王维亦是如此,始终是隐痛无奈而隐,无法完全放下尘世万象。因对现实的反抗和对抗,诗词皆流露出激扬的调调,仿佛清静平缓的山溪,走着走着,便要湍急一下,跳过乱世,拍打出几许水花。



《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风格依然,清新朴素。山、树、归人,平静安然,却清愁淡淡。东皋子是王绩的自称,源于另一位大隐士陶渊明诗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陶氏的隐逸和风骨,是后世许多隐士的坐标,但是模仿得最好的一个,应该就是初唐王绩了。他诗酒琴月,荷锄种田,诗风淡雅,不雕琢,无修饰。在生活方式上,亦是最接近陶渊明的。


薄暮十分,夕阳淡淡,树木山川都被涂上了一层金色,田园农耕最惬意的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家都很认真地执行这个准则。所以,夕阳下山,大家都奔赴回家,没有加班和夜生活,恬静充分的休息,放松静谧的夜晚,是一天中的黄金时刻。


诗人在夕阳下徘徊,心内无法沉静。但见树染黄金,山披落晖,牧人牵着小牛犊,猎马驮着主人收获的猎物,行走中的牧人和猎户,静止的山与树,这一切都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中,动静相宜,是大自然创作的写意画。


这样静谧安闲的时刻,是田园最平凡的景色,却是诗人心底泛起微微惆怅的时刻。文人归隐,和真正的农耕毕竟是有区别,心境很难彻底改变,所以,王绩面对如诗如画的乡村薄暮,发出感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唉,这样静谧唯美的时刻,这样安闲惬意的时刻,举目四望,身边却没有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可以交心的知己?


采薇,源自《诗经》之《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他的生活中,没有君子,没有知己,没有文人应有的抱负,即使获得了世俗的自由自在,依然不能摆脱心灵上的失落。


王绩留下的诗作不多,却奠定了大唐五言诗拙朴、清新、自然等风格的基础。他的田园诗,亲近自然,完全摆脱南北朝绮丽之遗风。


南北朝诗风绮丽、艳丽。就算山水诗,亦是妖且美。如南北朝山水诗创始诗人谢灵运,追文字之美,逶迤雕饰: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字字如珠玉,仔细雕琢,愈美愈丽。


在王绩笔下,就成了: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近乎白描,却别有美意美态。


诗歌田园之外,王绩喜欢音律,独爱美酒。他改编琴曲《山水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曲谱,他还著有《酒谱》一卷。另外王绩还精于占卜。总之,他隐居乡野,诗酒人生,操琴畅饮,虽然清苦,却存雅意。


这样的隐士生活,不但催生了田园诗风,还引领了整个大唐的诗风,渐渐由南北朝的华丽奢靡,转向质朴天然。


南北朝诗和唐诗之间,王绩是一个过渡者。若说南北朝诗风如钻石,璀璨绝艳,唐诗就是美玉,拙朴、天然。南北朝诗如花团锦簇,满园的春光,满园的异香,唐诗就如同路边小花,自开自喜,舒展可爱。


王绩之后,诗坛上一缕清新扑面而来,淡妆素雅,不施粉黛。



隐士与田园诗,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但是,隐士的乡居,和真正的乡居是不一样的,退回到上古先秦时代,《诗经》中,亦有乡居图。


《诗经·国风·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抛开思夫背景,其实是一幅恬淡悠远的乡居图。亦是夕阳西下,牛羊归家,一个村妇的流水时光。这时光恬静、温暖,岁月虽然因离人不归并不完满,却依然静好。


陶渊明的乡居生活也很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但是陶渊明回归田园,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挣脱,是避世,情绪里自然多了许多向往和期待。他荷锄是诗,戴月也是诗,他说自己是误入尘世的精灵,只有乡野的宁静和淡然才可安身,乡居是他的选择,而不是必然。他的乡居不是生活,本来就是一首诗。


这个女人不是闯入田园的隐士,她是属于乡村的。所以更契合,也更真实流畅。


《诗经》的普通妇人,对田园是融入的,陶渊明是喜爱和赞美,到了王绩这里,田园诗同样描述乡野恬淡安静之外,又多一层疏离,王绩对田园,是冷眼旁观的。他不属于田园,也不属于乡野,他的心里一直有挣扎和向往,又被现实深深打压。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对比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前者的思念有具体的落点,后者的渴望却泛泛,茫茫天地,举目四野,无不空旷。


日子总要过下去。妇人独守家园,喂鸡、种田,赶着牛羊去挖野菜,黄昏时分,夕阳慢慢坠下去,给大地和天空都涂上了一抹胭脂。她赶着她的牛和羊,挎着筐子,慢慢向家里走。一筐子的清脆,一路的闲散,伴着一天的云霞。


如果回头眺望一下远山,她就会发现,青山笼上了暮色,那是她和她的牛羊整个白天都待的地方,她的许多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有人说,如果她肯回头,将此时的青山与薄暮唱进歌谣,那会多美多凄婉啊!而不是只说一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真那样表现,就真刻意了。她是真实的,所以,云霞只是云霞,青山也不怎么诗意,一开口,就进入平淡。


但是到了陶渊明或者王绩的眼睛里,青山绿水,夕阳余晖,无不是唯美的山水画,美妙难言又淡淡惆怅。


隐士的田园诗,淡然的是意境不是心境,王绩内心里对仕途是有渴望的,像天下所有饱读之士一样,怀了天下梦想。只是,现实往往不如意。王绩做官时,他弟弟王静问过他一句话:待诏快乐否?王绩答: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后来王绩嗜酒误事,被迫辞官,他向往的自由自在和仕途的诸多约束无法调和,便弃官归隐了。


田园是水,清冽纯净,无欲无争,是融入的姿势。唐代的田园诗,却形式大于内容,如酒,看似清冽,一杯喝下去,整个时代都跟着微醺了。


总之,当现实和性情发生碰撞,做隐士是文人的集体荣誉。但,晋之后隐士之田园诗,却并不纯粹和清澈。

【音频,请收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