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试过了!“公园20分钟效应”真的管用,深圳人这样逛公园→

余梓宏 徐黛茜 晶报 2024-07-07


最近,“公园20分钟效应”

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平台

许多网友纷纷开始尝试

并热情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网友评论


“试过了,真的很快乐”

“确实有点东西”

“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深圳也拥有“慢时光”

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关于“公园20分钟效应”

有人说:

“深圳是验证它的最佳城市” 


前海石公园,市民坐在石头上钓鱼。
徐黛茜/摄



01


“在户外,闻一闻清新的空气,看看绿植,有条件的话远眺群峦叠嶂,确实感觉像是精神上洗刷了一遍。可以比喻为精神上洗了个透彻的澡,一些紧绷的思维也得以放松。”


作为文字工作者,苏孟德(化名)虽然工作时间比较灵活,但日均工作时长也较多,常常超过10个小时,还经常遇到突发性加班。而他最常用的解压方式,就是去家附近的马峦山公园、嶂背郊野公园逛一逛。


在他看来,公园也是城市的一片精神绿洲,是能让人做梦、找到童真感觉的地方。



02


“只要有鸟叫虫鸣、水流徐风、树摇叶动,甚至不用20分钟,10分钟就足够让你平静,融入自然为一体。”


热爱画画的王昱人说,他是一个对空间和环境非常敏感的人,一旦身边的人特别多,自己的专注力就会分散、会容易疲乏。因此他更喜欢一个人到公园待一会,在休息日,他会坐长途公交到仙湖植物园,找个周围没人的地方待着,随自然风光自己变换,人境合一。


王昱人在人才公园里速写,记录下松弛一刻。

受访者供图



03


“上下班路上的绿化都做得比较好,相当于在无形中亲近自然了,行走其中总感觉自己更接地气了,上班的疲惫会暂时洗涤干净。”


居住在龙华上塘、工作在福田景田的曹盈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日行一万步,在她看来,深圳就像是一个大公园,路边的绿化都做得不错。




04


“我觉得公园是一个很包容的空间,是一个会在不同的时间段给全龄段不同的人提供休闲的场所,每个人都会找到对自己来说最合适的公园用法和玩法。作为一个使用者,躺在草坪上放空就是让我治愈的;作为一个设计师,公园受到大众的欢迎,对大家的生活起到了一定作用,那就是治愈我的。”


景观设计师肖子煊因为行业缘故,经常需要加班,而抽出20分钟时间去公园待一会儿,对她来说,的确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


图源:美丽深圳


一个形象的说法是

在深圳逛公园,每天逛一个

全部逛完要三年半时间

👇



《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了建设山海连城的公园深圳的愿景。


总体目标是:至2035年,全面建成“山、海、城、园”有机融合、全民共享共惠、充满活力的全域公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绿生态网络与城市公共空间互联互通,自然野趣与人文特色交相辉映。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步道网络5000公里以上,并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公园和高品质公园社区,让深圳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园。


对此

从事游戏运营的温迪(化名)

深有体会

👇

“深圳的公园好多,随便找一个都能玩一天,像莲花山公园、人才公园、深圳湾公园、海上世界女娲滨海公园、仙湖植物园等等。”


“公园绿化都做得很好,大多数都有草坪,可以带着野餐垫去野餐,有些公园甚至可以搭帐篷、放风筝,很有幸福感,拍照也很‘出片’。”


每逢周末休息时间

她都会和丈夫带宝宝去逛深圳的公园

而且深圳很多大型公园都在市中心

坐地铁、开车都很方便


放学后,许多家长带着小孩来到公园里玩耍。

徐黛茜/摄



公园20分钟效应是啥?

“公园20分钟效应”这一理论来自一篇发布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研究。该研究认为,即使不做任何运动,在公园里待20分钟,也能带来更好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20分钟效应”。


“公园20分钟效应”

是有科学依据的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姜斌对这方面有所研究,作为香港大学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的创始主任,他表示:

目前大家讨论的名词里包含的是20分钟,其实他们之前就有做过6分钟、15分钟的研究,都表明人类在绿色景观下会有助于身心健康。 


姜斌感慨:

其实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人,很难说每天能有20分钟去到公园。所以要增加公园的可达性,要在所有人包括老人儿童孕妇等弱势群体的舒适步行距离内。从景观设计来说,公园建在哪里,通往公园的路上是怎样的景观,可能都对忙碌的打工者今天是否会去公园这个决策有着重要影响。但对普通人来说,无论是否有20分钟,还是鼓励大家多多与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接触。



景蜜公园里,躺在草坪上休息的市民。
徐黛茜/摄


参与过南山区文心公园的景观设计

深圳市未名设计顾问公司(WMLA)

设计总监车迪表示

👇

“其实,深圳已经向5分钟可达开敞空间的目标在努力了。”


“走进一座公园,我们会发现内核的改变是更多的,公共厕所、书吧咖啡、自然教育中心,甚至还有面向跑步者的淋浴配套服务设施,都已成为公园里的一道风景。”


“近年来,共建参与、自然教育探索等系列活动有计划性地展开,这些日常化的活动使得公园更加开放共享、充满活力。”


他表示,“公园20分钟效应”一词反映了公园提供的健康服务价值,在他看来,在深圳成为“千园之城”之后,公园实现了由量到质的变化,深圳人民去公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他去得较多的公园为莲花山、笔架山公园群与文心公园,大概2周一次的频率。因为这些公园与商场、书城等其他城市功能联系紧密,可以完全满足一天时间内所需的城市与自然生活。



逛公园、在大自然中“精神快充”

已成为深圳人

“触脚可及”的日常乐趣


网友评论


您平常爱逛哪个公园?

曾被哪个公园治愈?

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 | 晶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署名除外;部分来源网络,如侵即删)

记者 | 余梓宏 徐黛茜

编辑 | 李一凡


往期推荐

专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深圳文学该如何“繁花似锦”

深圳“70后”跨界投身农业,摇旗呐喊为农人 | 城市英雄37期

深圳试点!今天开始实施!网友:太方便啦!

太突然!杨幂新片,撤档!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