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上海轧马路:泰安路|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①

2017-06-03 行摄📷 中文编辑校对网



摄影:剪辑时光

编辑:剪辑时光

中文编辑校对网 出品

泰安路

庭院深深 |泰安路



  马路,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一看走一走那座城市里的街道,看看那条街道的前世与今生,也就了解了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这一期开始,我们将在周末继续“行摄”栏目,

和我们的读者一起轧马路,走一走上海那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感受魔都的历史印痕、人文情怀和生活点滴。

泰安路,我已走了很多年,现在正值夏日,整段路两边的悬铃木(俗称或错称法国梧桐)粗壮高大,树冠相互交叉,浓荫蔽日,在下面行走,几乎晒不到太阳。百年的喧嚣在此时,只有树影摇曳的婆娑。

 

这条路,长不到500米,跨越上海长宁和徐汇两区。真正有些老上海味道的,是在长宁区段的300米,而这300米两旁的弄堂,基本属于三个“大宅院”,临马路的是长长的院落围墙,墙内一幢幢风格各异的老洋房伫立,墙外行人在树荫下悠闲散步。


据载,路修筑于1918~1921年。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手上海后,这条马路以山东地名“泰安”改名,并且沿用至今。10年前,被划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我们编辑校对工作室就在这条路上。



120弄丨卫乐园


卫乐园 |大门

先来说说三个“大宅院”中占地最大的卫乐园。整个卫乐园约100米长,进深约50米,我数了数,老洋楼加上新别墅超过30幢。左图为弄堂口的大门,有上海作家说,这在旧上海就有,其实,这是多年前,有关部门重新改造的新浮雕。只不过略显粗糙,似乎也不太协调。

卫乐园 |蔷薇i花开

从上图看进去,院子似乎显得很破败,但如果你赶上花季,那又是另一番景色。比如右图,是我拍摄于蔷薇花开时节。进入园内,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小院落里,都有蜡梅、夹竹桃、无花果、月季或玫瑰等种植。花开旺盛时,风姿绰约,纷纷探出幽幽庭院,欲览上海之繁华。

卫乐园深锁院门

卫乐园曾是老上海的顶级住宅区,约1924年,由大陆银行建造,多为金融界上层人士租用。(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年,总部先在天津,后迁至上海,公私合营后,于1952年关闭)

整个卫乐园,主要由两排花园洋房组成。沿泰安路的一排,多已换了主人,大多为独用,有些也改了使用功能,外墙的颜色也变化不一,图案装饰更是按各自的喜好。


里面的一排,颜色还算统一。但每一幢的建筑和格局都不一样,有西班牙式的、英国乡村式的。据说,当年造好的时候,每户人家都有一个近百平的花园。而现在多散居着“普通”民众。

现在这里的房价,最低的都超过了15万一平,有些整幢出售的,上次听邻居说已达到20多万一平,而且是解放前后的老房子。


有些老房子,过去就曾经住过“大咖”。


比如卫乐园的1号(图文未对照排版),曾是著名导演黄佐临的旧居。黄佐临也是影响中国话剧的艺术大师,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天津一个洋行职员家庭(可能是上面提到的大陆银行)后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商科。在校期间,创作的短剧深受著名戏剧大师萧伯纳的赞赏与鼓励。

而10号(本文图片原创拍摄,但并未按门牌号排版)曾住过“毛夫人”贺子珍。她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据资料载,当年贺子珍等人在指挥永新暴动的时候,毛泽东正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贺1949年从苏联回国,1950年来到上海的时候,先是在四川路居住,而后搬到了泰安路的卫乐园,一直住到1962年才搬进了“湖南别墅”。以后我会在拍摄湖南路时说到赫赫有名的“湖南别墅”。


 

午后的斜阳,穿透建物间的夹缝,洒在每一个有趣的小地方。



▲“穿过微风,往泰安路去,第一条画进眼里的,是那些英式古典与西班牙的百年线条,脑里响起的,是上世纪在卫乐园的喧嚣回声,和让时光冻结在墙上的雕塑与音符...... 


▲世外桃源般的小院门



▲沿路的院子,都按主人的喜爱装点 

我在泰安路生活已有多年,以前卫乐园中的建筑非常优雅和温馨。外面的围墙低调雅致,从这段“特别”安静的街区走过,人也会变得宁静平和。但前几年改造,特别是卫乐园外墙改造被装饰上了赫红的艺术陶,还有一些形貌夸张的浮雕和门柱,个人感觉并不好看。

←向左侧滑动,可看多种风格建筑装饰


这是卫乐园的院墙外,拍摄于今年春节期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相伴的老人,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匆匆的上班族,悠闲散步的大妈,阳光,白云,树影……





115弄丨花园住宅


▲115弄大门,卫乐园对面

这个大院落中,八九幢别墅。每幢别墅南面均有较大的花园,园内绿树成荫、绿草茵茵,环境优雅。

这里原为“陈家巷乡村”,后来的花园住宅是美商德士古洋行在1948年建造的。德士古洋行是中国近代三大火油公司(亚细亚、美孚、德士古)之一。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曾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此弄的6号。该弄在1989年也被列为了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载,周谷城的老师袁吉六曾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时,古文最好的学生是毛泽东;在省立一中教书时,古文最好的是周谷城。”


周谷城与毛泽东有三个共同的老师,另两位便是杨昌济和符定一。杨昌济是杨开慧的父亲。


自1942年秋起,周谷城一直在复旦大学执教,任历史系主任、教务长等职。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主席。

▲上两图为周谷城旧居一角

在周谷城旧居旁,还居住过“左联”老战士、桂叶草堂主杜宣。他是著名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国际文学活动家、《文学报》的创始人之一。

←向左侧滑动。看一些咖啡馆、私厨与豪宅所处位置




76弄丨亦村

泰安路上第三处大院落,算是“开放式”,但又隐在弄堂深处,它就是泰安路76弄,是一个名为“亦村”的弄堂,也是花园里弄住宅,路口是解放前造的高级公寓房。现在为政府用房。“亦村”里的4号,便是“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的旧居所在。

这个弄堂很深,里面也有两三个弯,弄堂两旁的别墅似乎保护得比卫乐园更好。亦村西与卫乐园接,弄堂北边与湖南路的一个高档住宅区以一个小黑铁门隔开。运气好,如果小铁皮门开着的话,可以直通湖南路,那又是另一番“新贵区”,以后我们拍到湖南路时再讲。

上图就是贺绿汀的旧居的门外,里面是将近200平方米的大花园。从1956年起,贺绿汀就在此定居,直至1999年4月27日,贺老在这里走完了自己96年的生命历程。


贺绿汀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他配乐的电影有《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中的插曲《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至今仍家喻户晓,久唱不衰。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曾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这样说吧,如果现在一个家庭有四代人,可以保证,每一代人都听过他的歌曲,第五代也将会听到。

▲贺绿汀旧居。下图为左侧别墅的放大图



▲上图为长宁区泰安路的其他建筑



1~50弄丨徐汇段

东段的泰安路,位于徐汇区。我也曾在那儿短暂生活过一些时间。与西段相比,这儿市井气多一些,生活也更便利些,卖米卖菜的,理发美容的,水果五金店,饭店酒吧,超市宠物店一应俱全。但明显有点乱,道路两旁的树也因临街店面太多而稀疏寂寥。相比西段的咖啡馆私厨都隐在别墅中,这儿到了晚上更显热闹,已然形成白天菜市场,晚上酒吧街的感觉。


泰安路50号(其实属长宁段,本文归进了酒吧街),是一幢扁扁的三角形一样的三四层楼房,估计是当时利用不多的土地建起来的,一侧像个三角形的锐角。但就是这样,这儿还开着两家酒吧,晚上生意看似不错,再加上对面的徐汇区的泰安路上还有多家酒吧和一家饭店,22点左右,在这个路口想打个车,也不容易。

这一段表现出另外一种风景,也情有可原,因为这一段路,不仅要为路两旁的一些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公房中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还得为长宁段泰安路弄堂里的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更要为东边的网红街武康路纾解一下居民生活服务的压力。


关于武康路,我们下一次要抽出两周的时间拍摄和编辑。一是因为历史故事更多,路更长,二是因为我们给“行摄”栏目的时间和人力非常有限。

据了解,上海共有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将保持原有道路的宽度和相关尺度,并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间距等,近来,著名街道集中的“衡复”保护区正在大力清理一些违章建筑。


这64条被称作“永不拓宽的街道”,被法规保护着,有幸保留了一定的原始风貌,保留了人们认识、回味上海历史风貌的可能。这样,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就成为城市生活中可触摸的、可感受的一部分,而不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本期为行摄轧马路的第一期,分享了我们工作室所在地的泰安路风景。期待我们下一次再一起轧马路:兴国路。



待续

To be continued

 

行摄

中文编辑校对网 原创拍摄

上海永不拓宽的街道 • 系列

扫描二维码关注

拍摄电话:15900878518

臻藏|点滴|岁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